APP下载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016-04-14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车门实验学校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5期
关键词:二泉映月辩论克隆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车门实验学校 陈 奎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车门实验学校 陈 奎

【摘 要】

【关键词】

细读文本 潜心学文 提升素养

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细读,潜入文本深处,咀嚼文本的原汁原味,通过咀嚼汲取文本思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获得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课文,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解读文本,体悟文本的内涵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融入文本

在上课伊始,教师就要提前预设情境,以兴趣导入新课,很自然进入课文情境,然后让学生先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接下来,教师带学生潜入课文,师生一起品读课文,体会文本。兴趣浓则情感深,阅读就会入情入境。例如,学习苏教版5年级下册《二泉映月》这篇课文,可以设问:你从《二泉映月》这首名曲中听到了什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接下来自由品读有关段落,在反复朗读中,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切入到课文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再读再悟。

由于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教师带学生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细细品味这篇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重点阅读第四、第五自然段,体会历经人生磨难的阿炳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水声中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就在听泉水声的过程中,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二、设置问题,引发质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按照一般的教学流程也许就是“克隆的含义——克隆的重大意义——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这样教学比较呆板,不够活泼,不能引起学生进入深入阅读课文的状态。老师在上课时可以设疑起步:克隆是什么?克隆神奇在哪儿?克隆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提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生字词,可以提出理解词语的建议,如联系上下文解决等: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接着,可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听读,注意正音,“卓、熟”都是翘舌音。 正音后,可以安排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前的疑问。

三、引发辩论,体悟意味深长

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辩论,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智慧启迪。如教学《浦公英》一课,可以设置:三颗种子,你喜欢哪一颗,为什么?有位学生却出人意料地说出,他喜欢去沙漠和湖泊安家的种子,因为他们宁愿死也要去试一试,这两颗种子死的有无价值?就在这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白白送死,因为太阳公公事情已经告诫过了,一种认为,这两种种子,为追求自己的目标亲自去尝试,以生命的代价,告诉别的总之这个地方不能生活,虽然失败了。确实也值得,持第二种意见的学生还举出了探险家余纯顺的事例,加以说明,显然第二种观点与教参考上的说法是格格不入的,但在开放的今天,呼唤开拓创新型人才,我们是否应该容许他的存在呢?这种辩论帮助文章生成新的主题,体现了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性。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充分的读课文,积极的思考,能言善辩的表达,领悟到文章的意味是深长的,需要慢慢去品味。在辩论的过程当中,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重新理解,学生的欣赏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语文课的“文”味也就突显出来了。

四、细读文本,培养语文素养

每当提到细读文本,我不禁想到于永正老师备课,把“工夫”花在“功夫”上——反复锤炼板书、练习朗读课文,在文本的细节慢慢咀嚼;支玉恒老师备课,读一遍,就把课文反扣过来,静心捕捉文本的第一印象,然后根据文本特点设计教学;贾志敏老师备课,小学课文的几乎所有名篇,都能熟读成诵。

这些前辈名师是真正“用一辈子备课”。他们把工夫下在了课堂以外——文本细读的功夫、板书的功夫、朗读的功夫、背诵的功夫、点拨的功夫。在他们的课堂上,你听不到行云流水的语言,看不到热热闹闹的场面。他们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以成就学生的精彩为己任。因此,我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闻到香醇书味。带着学生在文本精彩处反复朗读,培养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逐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例如,苏教版第七册课文《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是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过程,让我们体会到了词人既思念亲人,心有埋怨,又以理谴情,热爱生活,以及向世间所有正在遭受离别的人们抒发真挚的祝福的情怀。

再如,教版第五册中的课文《军神》时,用大屏幕打刘伯承元帅生前的几组照片,继而以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介绍其生平,学生带着崇敬的情感融入课文,急于探求“军神”背后的传奇故事,这样为朗读、理解、培养语感作了强有力的铺垫。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走进文本;运用媒体,展示问题情境;借助音乐,渲染情境;细读文本,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潜心课文中,在文本中来回走几遍,慢慢细读文本,揣摩重点段落,熟读、品味,体会文本的主题思想,交流阅读欣赏的感受。

猜你喜欢

二泉映月辩论克隆
克隆狼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浅谈高职高专音乐赏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赏析为例
旋律叮咚响,泉流映月明
——二胡曲“二泉映月”演释[1]的多元化与一元化辨析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