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对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

2016-04-14江苏省淮安市棉花九年制学校唐国喜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5期
关键词:鲁迅文学初中语文

江苏省淮安市棉花九年制学校 唐国喜



浅析对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

江苏省淮安市棉花九年制学校 唐国喜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星,他以锋利的笔尖,犀利的语言和思想“揪出”世界上的一切丑陋和不公平,他为中国人,甚至是全人类代言。但是,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不能跨越鲁迅文章或是小说中的晦涩语言以及近似灰暗的主题,这就为有效的理解带来了阻碍。没有进行有效的理解,学生也无法揣摩鲁迅渗透在语言和主题中的哲学之含义,并将其与社会现实画“对等号”,看到鲁迅所呐喊的,所彷徨的。所谓的“不懂”让学生认为鲁迅文学的高深莫测,甚至被认为是“神文学”,这使得学生更没有信心接触鲁迅文学,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提及的鲁迅文学或被学生束之高阁,或被学生嗤之以鼻。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想出对策,实现有效的初中语文鲁迅教学。

一、诵读百遍,进入解“意”的大门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见”,读不仅能从交构的语言中晓知内容,还能深入挖掘内容所渗透的“意”,即所谓的主题,但这些是建立在有目的性的反复阅读的基础之上的。阅读目的可让读者锁定目标,进行深读,促使其进入解“意”的大门。这样一来,反复的阅读才见出效果。尤其是初中学生,面对与自己理解能力有出入的鲁迅文学作品,反复的读是最佳的理解学习方式。但是,往往,学生又进入另一种障碍之中,那就是缺乏兴趣,这是语文阅读学习的“致命伤”。这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可明显的体现出,一些教师强制性的安排阅读任务,学生热情不高涨,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学生对鲁迅作品充满抵触情绪,更多的是应付了事,这更不利于学生对鲁迅文学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阅读目的的时候,也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不需要外界施压,便能咀嚼鲁迅文章的深层意味。在这里,教师要设置阅读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主动的对文章进行阅读,咂味作者的情思、文章的主题。

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这篇文章以空间的过渡来彰显时间及心情的变迁,在过渡和变迁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童年的趣味和无奈。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师在阅读活动展开之前,可设置悬念,悬念可以是问题,可以是关于作者、关于文章的背景或与之相关的轶闻故事。

主要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在这里,教师可利用问题进行悬念设置:“在我们的印象里,鲁迅应是一个穿着长衫,嘴里吞吐云雾,表情比较严肃的人。即便是这样一个人,他也有被人乐而称道的童年,那么鲁迅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两个空间中会有什么故事发生?现在我们就敲响这篇文章的大门,进行阅读”。学生行动一致,为了可以读到故事,深入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会将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阅读线索,深入情思,概括主题。

二、相互对比,在比较中获得作者对情感的暗示

世界上的美丑、好恶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每天所进行的活动无疑是在构成对比的两个或多个事物间进行选择。这一选择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我们的态度和情感价值取向。这一点也表现在作者的写作中,同一篇文章,作者分别举出两种可构成对比关系的事物,在一系列语言的勾画中,读者从中会摸索出作者的情感倾向,通过情感倾向,喜爱事物的类型、性质,确定作者真实的情感思想表达。对于学生来说,按照这种对比、情感暗示的方法进行文章把握,便很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主题,即便是理解困难的鲁迅文学,学生也能游刃有余的进行理解把握。所以,教师要把握文章整体的内容,挖掘其中构成对比的事物,并引导学生,从对比性的语言切入,获得作者的情感暗示,确定篇章情感和思想主题。

以鲁迅的《雪》为例,作者使南方的雪与朔方的雪构成对比结构,在描写其性质及形态的句子中,我们可看到作者对两种雪所象征的两种精神的诠释,并获悉作者的情感倾向。在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并概括出南方的雪与朔方的雪在形象状态上的不同,并以此为根据,整理两种雪所展现出来的异样精神。通过对比,学生会理解这篇散文诗的内涵主题,也会对鲁迅的人格精神有大概的了解。

三、由此及彼,在延伸中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文学是生活的镜子,它在表现作者情感思想的同时,也毫不保留的将作者所立于的时代背景表现出来。同样的背景下,同一作者所产下的作品会有诸多的相像之处。为了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学积淀,教师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将相像的作品聚集在一起,共同支撑起作者的某种情思,进行深刻的主题洞察,有效的进行作品联想,增加学生对同一作者的不同文学创作的储备量。

例如在讲解鲁迅的《故乡》的时候,教师便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找出鲁迅那些描写少年时那些真挚的感情的作品。学生扩展文学阅读视野,由这篇联想到与之内容相像的该作者的其他文学篇章,这利于文学作品的积淀,也利于学生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例如有学生想到《社戏》,社戏也表现了对少年时友谊的眷恋之情,情意同样真挚绵长,表现出作者那种人性的闪光,及对少年时代童真的呼唤。

鲁迅文学虽然晦涩难懂,但只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便是理解能力有限的初中学生也会进入鲁迅文学的大门。所以,教师不要以鲁迅作品不适合初中学生阅读这样的说辞来为自己推脱责任,而是要依据学生认知特点,总结方法。

猜你喜欢

鲁迅文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们需要文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鲁迅,好可爱一爹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