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微观特征对油藏采收率影响--以S112、S114井区为例
2016-04-14陈勇辜清王哲
■陈勇辜清王哲
储层微观特征对油藏采收率影响--以S112、S114井区为例
■陈勇1辜清2王哲1
(1新疆华隆油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新疆克拉玛依834000;2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油藏采收率是衡量地下石油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油层物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油藏的采收率是由驱油效率和储层体积波及系数决定,其中驱油效率受储层的微观(孔隙吼道性质、岩石颗粒性质)和流体性质的影响。依据铸体薄片、压汞和驱替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形几何等方法,对S112-S114井区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和微观非均质性及其对驱油效率和采收率的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两井区梧桐沟组储层物性上存在着差异,S114井区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都优于S112井区,正是这种差异造成采出程度相差较大。研究结果为S112-S114井区油层改造,提高开发效果和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S112-S114井区储层微观特征采收率
油气储集层是石油勘探、开发的直接目的层,储层的性质与油气储量、产量及产能密切相关。储集层精细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深入研究油气储层的宏观展布特征和微观特征以及在油气田开发过程汇总储层的动态变化特征。由于驱油效率受储层的微观(孔隙吼道性质、岩石颗粒性质)和流体性质的影响,依据铸体薄片、压汞和驱替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形几何等方法研究储层微观特征,分析研究S112-S114井区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和非均质性,以及储层微观特征对驱油效率和开发效果的影响。
1 S112 -114 地质概况
SN油田S112-114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部。其构造区划属于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帐北断褶带中部,北部为沙奇凸起,南部为北三台凸起,东西两侧分别为吉木萨尔凹陷和昌吉凹陷。
S112井区和 S114井区原始溶解气油比分别为 94m3/t和85m3/t,饱和压力下的体积系数分别为1.244和1.188,地层原油压缩系数为 1.774和 1.113×10-3/MPa。地层原油密度分别为0.745g/cm3和0.774g/cm3,粘度为1.42mPa·s和2.807mPa·s。上述数据说明这两个井区的原油性质基本一致。差值都在测试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本区地层水资料较少,S112井区,S112井区平均矿化度为7090.03毫克/升,S114井区为6870.32毫克/升,两者相差不大。两井区地层水类型均以CaCl2为主。
截止2010年12月,S112区块采液速度1.8%,采油速度0.2%,采出程度7.96%;S114区块采液速度3.5%,采油速度0.9%,采出程度16.3%。
两者油层叠合面积、构造背景、流体特征都很相似,但采出程度差异巨大。
2 储层微观孔隙特征
SN油田S112-114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油藏收集到6口取心井的孔隙结构样品704块,孔渗样品356块。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与极少量的荧光薄片资料,发现两井区梧桐沟组储层物性上存在着差异。
S112井区储层分选性中等,磨圆度为次棱-次圆状,接触方式为点和点-线接触,胶结方式以孔隙-压嵌型、压嵌型为主,胶结致密。孔隙最大直径分布于16-443.5μm,平均为168μm,喉道最大宽度分布于2.1-294.1μm,平均为38.8μm,平均配位数分布于0.15-0.94,平均0.54,分选系数分布于0.1-98.2,平均为12.9,面孔率小于5.8,平均为1.8。S114井区储层分选性好,磨圆度为次棱-次圆状,接接方式为点和点-线接触,胶结方式以薄膜-孔隙型、孔隙-压嵌型为主,胶结中等,孔隙最大直径79.4-774.9μm,平均233.9μm,喉道最大宽度7.5-61.6μm,平均27.1μm,平均配位数0.05-1.12,平均值0.58,分选系数3.5-193,平均为53.4,面孔率小于7.4,平均为3.3。
从两个井区胶结类型和胶结程度样品统计来看,S114井区胶结程度更疏松(表1)。
从两个井区分选性样品统计来看,S114井区分选性更好(表2)。
S112井区主力层P3wt13和P3wt14的毛管压力曲线图中没有明显的平缓段,相反,S114井区主力层P3wt13和P3wt14毛管压力曲线平缓段特征非常明显,说明S114井区岩石喉道的分布相对较集中,分选较好,驱油效率较高。两井区在毛管压力曲线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 储层物性特征
对6口取心井的孔渗资料分区块进行了统计分析,整体上两井区均处于中孔低渗的范畴。
S112井区的孔隙度主要集中于8-18%,最大孔隙度23.68%,最小值为5.98%,算数平均值为14.3%,其形态表现为“双峰”。S114井区的孔隙度分布于12-20%,最孔隙度为21.35%,最小孔隙度为3.5%,算数平均值为16.07%,其形态表现为“单峰”。虽然同处于中孔范围,明显地发现S114井区的孔隙度峰值集中,平均孔隙度较S112井区大。
S112井区渗透率分布不集中,最大渗透率为114.72md,最小渗透率为0.004md,算术平均值为9.36md,呈平均分布状。S114井区262个样品,渗透率集中于0.03-20.48md,最大渗透率为275.86md,最小渗透率为0.0006md,算数平均值为9.81md,表现为“单峰”状。对比发现,S114井区的渗透率的各项表征参数均比S112井区大。
4 储层微观特征对开发效果影响
储层的孔隙分布、孔隙结构以及孔隙和喉道的非均质性影响储层的渗透率和驱油效率。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可以较好地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综合特征,随着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的增大,岩石的渗透性、储集性和孔隙结构变好。从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证明,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与水驱油效率有很好的正相关性。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S114井区无论在最大孔径和平均孔径方面均比S112井区高,这也是S114井区平均渗透率比S112井区高的主要原因。而且从驱油效率理论分析来看,S112井区的驱油效率为0.545,S114井区驱油效率为0.655,这也说明S114井区开发效果好于S112井区。
5 结论
(1)S112和S114井区最大孔隙度和平均孔隙度相差不大,但S114井区孔隙度峰值分布较S112井区集中,渗透率情况类似,说明S114井区物性优于S112井区。
(2)胶结程度上S114井区主要是中等,S112井区主要是致密。S114井区分选好,S112井区分选中等。从铸体薄片上看,S114井区孔、渗要好于S112井区。
(3)总体上看,两个井区储层特征存在差别,S114井区取心样品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都优于S112井区。这种差异是S114井区的开发效果优于S112井区的原因之一。
P624[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