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趋势
2016-04-14黄静波黄伟荣刘术明
■黄静波 黄伟荣 刘术明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山东济南25001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趋势
■黄静波 黄伟荣 刘术明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山东济南250013)
地质调查属于地质工程中的基础,直接与我国的资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管理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调查中其工作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介于此,本文以某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现状与问题为例进行分析,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我国环境地质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科技发展趋势
0 引言
环境地质作为科学中的一种类别,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专业都属于环境地质学科中的一个部分。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都是在跟随我国相关建设工程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开拓起来。由于三个方面涉及到许多专业的领域,需要利用到相关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完成最终对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等等[1]。
1 分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现状——以某地区为例
1.1某地区现状
某地区已经完成了1:20万综合水文地质普查、1:50万水文地质编图、1:50万工程地质编图与远景区划、1:50万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在整个地区对进行了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与评价,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以下主要问题:第一,破坏土地现象严重,因各种违法违规作业的存在导致地表塌陷、大面积积水等问题严重,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加重,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第二,因各种违规操作导致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频发,在严重危害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的同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第三违规操作的存在导致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到整个地区的地下水平衡,水资源短缺,河水断流,影响到正常的用水。
1.2分析该地区的环境地质科学发展趋势以及现状
由于该地区的地质环境受到较大的挑战,加上经济的发展,给当地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特别是我国正在加紧各种巨型工程的建设[2],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地质的实现取缔、关闭等,已经造成的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弥补。另外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由于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地质环境的风险增加,加上地质灾害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特征,如果出现地质灾害不管是从哪个方面都会受到重创。
因此该地加强了预防性的研究,重点是从环境地质问题的角度考虑,主要包含地质环境预测与评价、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环境修复与治理。同时该地区充分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地质环境管理中。从环境地质体系方面分析发现,现有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不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该地区仍然仅停留在对地下水和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上,并没有从现代发展的角度将监测范围扩大,加上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也在要求环境地质工作发生改变,环境地质的工作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地质勘查评价而是应该具备前瞻性目光和预防性想法实现对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最大限度的降低与弥补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但是,分析该地区的科学发展现状,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点,科技创新底子差,该地区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地质环境人才培养体系,从事生产实践的人多,而从事科研的人少。地质环境监测不仅项目少,而且手段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关于公益性的环境地质研究项目启动少。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该地区结合“十二五”科技发展工作部署以及“十三五”相关规划提出了未来的发展重点。
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2.1加强重要科技项目的实施
根据我国在“十二五”以及“十三五”中提出的协调科学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创新能力有效推动地质环境以及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等,最终目的是增强地质环境科技为服务社会的能力。
针对重点区域的地质环境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方法,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开展高精度、中大比例尺的环境地质调查技术研究[3],将各种先进技术应用于环境地质的研究工作中,例如定位技术、自动化实时传输技术等,从而建立起一个区域性的地质环境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以该地区为例,该地区对地下三维空间的地质环境和重大环境地质的问题隐患进行可评价,开展恶劣对地质环境改变和地质灾害的预测,针对城市地铁工程、排洪工程等地质环境敏感的地区进行了地质环境现状评估、重大环境地质问题的预测。对位于该地区的国家级重大工程建设进行了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防治对策的研究,重点开展了对地质环境安全的预测与评估,加强了地下水监测等。
2.2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通过项目带动等方式[4],吸收一批具有较强实际能力的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研究专家,吸收各种高学历人才进入到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研究队伍,鼓励国内外的相关知名教授、专家参与到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科技攻关项目中,争取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的人才队伍。
2.3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
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开展针对气候变化、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通过部门与部门之间不断加强沟通与合作,最终形成一个多部门联合的防治地质灾害的创新型机制。
3 结语
为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地质的影响,以及保证环境地质的稳定性,最大限度的避免地质灾害等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关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相关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在其中的利用,有效发挥出科学技术的作用。
[1]郭新华.河南省地质环境科技发展形势与前景 [J].河南科学,2012,17(07):968-975.
[2]刘德长,李志忠,王俊虎.我国遥感地质找矿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前景 [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13(04):431-438.
[3]金速,于新,于颖等.辽宁省主要矿业城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 [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29(01):138-141.
[4]娄华君,王宏,夏军,赵树贤.地质信息可视化的应用--城市环境地质研究之发展方向[J].中国地质,2002,29(03):330-334.
P62[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