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浅析
2016-04-14卢裕军
■卢裕军
(惠州市惠阳区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惠州51621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浅析
■卢裕军
(惠州市惠阳区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惠州516211)
当前,在我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进步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追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浅析,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对策
只有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对环境资源加以高效合理的利用,才能真正做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针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当中存在的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予以解决。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农村建设更好的进行下去。
1 农村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1.1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
农村和城市都处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当地球生态系统出现问题时,不仅影响城市,也会影响农村。例如,由于目前气候变化的原因,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改变。在一些地方,城市的发展污染了农村的河流和土壤,农村又因为土壤等被污染只能为城市提供劣质的农产品。城乡之间的环境问题相互制约,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虽然一些地方的GDP看似增长了,但其污染治理的成本更高。因此,只有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乡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才能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1.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业和农村不仅为全社会提供了粮食和肉、蛋、奶等农产品,而且是国家的生态屏障。因此,生态文明必然首先基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功能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食品供给等经济功能外,其生态维护和生物能源等多重功能也在不断凸显。
1.3我国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差距大,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由于公共财政长期忽视对农村的投入,造成农村公共设施短缺,道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欠账严重,农村人居环境桌貌落后。
2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2.1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4个方面:一是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二是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三是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四是农用薄膜残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些污染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参与种植的农民素质较低,因为大多农民外出务工,留在家中务农的基本都是老人或者妇女,文化素质不太高,生产技能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对人员进行了精简,从事农业服务的技术人员也相应减少,农业技术知识的普及及良种推广等工作都无法得到保障。科技无法普及、参与种植的农民素质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下降,直接导致各种污染的形成。
2.2乡镇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很多乡(镇)都进行了招商引资,将企业发展到农村,虽然增加了经济收入,但是由于许多乡镇企业的生产工艺较落后、设备简陋、技术含量低,不具备系统的防污染技术,也没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导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污染种类多,乡镇企业种类繁多,导致污染类型也比较复杂;二是污染面广,乡镇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数量大、分布散的特点,导致“村村冒烟、乡乡办厂”的情况存在;三是污染治理难度大,乡镇企业的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强,很难配套相应的污染治理设备。
2.3农村人居环境问题
农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农民以城镇化生活代替传统生活方式。传统农村垃圾一般为农作物生产过程垃圾,而现在却出现了诸如电池、薄膜和复合材料等新型垃圾,农村缺乏合理垃圾处理措施,不能就地解决垃圾问题,从而使垃圾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农民在农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后,生产力发展受到阻碍,农业发展停滞。
3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1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污染物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园区自我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搞好示范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县级政府要在土地出让金、城市维护费和排污费中划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涉农资金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区实施项目时,应明确向污染物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扶贫资金要重点支持农村沼气清洁能源项目,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新农村建设资金要切块用于改水改厕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依托示范区政策环境和产业集聚优势,吸引更多的“三资”投入现代农业产业,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3.2积极培育生态文化
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应将广泛性和针对性相结合。一是借助举办各种活动和新闻媒体,抓好常规宣教工作。通过举办环保知识、环境法制宣教巡回展,做好环境节曰宣教联谊活动,免费订阅嘉兴环保手机报,编发环保知识手册、低碳生活手册,张贴环保招贴画等形式,深入开展环保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的“五进”活动。亦可依托各类环境教育基地和媒体专栏、网络平台、成果展览、创建示范等多种形式的载体,广泛开展生态知识普及教育;充分利用“浙江生态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群众性的生态环保主题活动,强化全社会生态理念和生态意识,进一步增强全民环境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面向不同群体,提高宣教的针对性。成立市、县两级生态环保宣讲团,以生态环保宣教“五进”活动为载体,针对社会不同层面、不同人群,采取灵活多样的宣教方法。三是注重研究环保宣教新形势、新问题。做好对重点人群环保宣传教育,以新嘉兴人、企业法人代表、街道社区和镇区招商干部为重点,加大环保宣教力度,提高其环境法制意识。同时,办好企业职工环保技能培训、违法企业法人代表环境法律培训,提高生产行业污染物源头控制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
3.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的执法工作
农村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法制建设的不可或缺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必须采取有力手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执法。一是建立环保监管部门间的联动执法机制。在法律层面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性质,每个部门只承担与其管理性质相符的环境管理职能,避免业务上的交叉和协调不畅,减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盲点。二是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执法监督机制。开展农村环境行政执法检查,完善环境行政复议制度和环境行政诉讼制度,加强环境行政执法部门责任,督促其严格执法,更好地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培养高素质的农村环保执法队伍。高素质的农村环保执法队伍是目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亟需解决的问题。大力引进兼具环境保护法律知识和环境保护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严格培训上岗,惩罚分明,文明执法。
3.4推广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农业的生态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生态环境状况会进一步恶化,这将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广农业循环经济。为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紧密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确立适宜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现实,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普遍摒弃了消极农业发展模式,如美国建立了基因农业和精准农业,德国采用生物农业,中东地区以无机营养液替代水土养分,日本开创机资源循环农业模式,而台湾地区开展精致生态农业,这些都为我们国家推广实
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有力地借鉴和参考。
3.5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监管机制
一是强化政府和职能部门对辖区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内容,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制定考核办法,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二是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措施到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充实基层环保力量,设立基层环保机构,在行政村成立环卫队和环境信息员,逐步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环保工作网络。要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配备环保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测设备,建立环境检测评价体系,定期发布有关环境质量信息,着力提升监管水平。
4 结束语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繁衍的物质基础。数千年以来的人类发展史已经雄辩地证明:一旦生态环境保护缺失,就难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努力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新农村建设之中,落实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之中。
【1】祖龙飞.发展农村经济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J].能源与环境,2013(04).
【2】张齐发.目前农村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及治理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31(2):18-20,29.
【3】王宏燕,王大庆.生态安全与新农村建设循环经济模式探讨 [J].生态经济,2008 (1).
B845.65[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