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016-04-14吉林省辉南县实验小学
吉林省辉南县实验小学 李 玮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吉林省辉南县实验小学 李 玮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并时刻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从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一、创设“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生活产生情感,才会唤起学生急于表达,乐于作文的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文时,在课文的结尾处,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曲,同时提出问题:“每天,父母要为我们准备早饭,我们却总嫌饭菜不可口;每天,父母送我们上学,我们却从不说“谢谢”。那么现在,你们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怎么样才能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呢?”从而使同学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同时也知道要回报父母的爱,真正感悟到了爱的真谛。在这样的课文情景中,又怎么会有无情可抒呢?
二、发现素材,开启学生写作之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是文章的元素,没有它,文章无法组成。那么,怎样发现素材呢?就要在阅读、生活中不断的积累写作素材,活跃思维,开拓视野。
1.利用课文来仿写
语文教材大多文笔优美,是学生积累语言和模仿的样本。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把握课文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写法技巧并进行习作。例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我就以校园的景物为材料,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排比句式来练笔,学生的习作中写道:校园的操场真大呀,大得可以容纳两千多人同时活动;校园的操场真美呀,美得让你流连往返;校园的操场真干净呀,干净得让你找不到一块纸屑。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于写景的文章,孩子们就学会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来写,为以后的习作做好了铺垫。
2.插上想象的翅膀,续编结尾
有的课文,在结尾处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引导学生续编结尾,能使语文课堂意犹未尽,兴趣盎然,阅读时孩子们的脑海里产生了作品中所描写的情景,并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迁移到作文中,从而产生了写作的愿望。
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当文章的结尾出现小木偶拥有了所有的表情之后,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木偶后来又会有怎么的奇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孩子们纷纷想象,一个个独具匠心的想法诞生了,这样的续编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在每个人的笔下,都编出了不同的结尾,思维创新发展,学生的作文不再无话可说了。
三、课外阅读,拓展延伸,融会贯通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言下之意,多读书对写作大有好处。因此,读写的结合不能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上,还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心中有数、得心应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引导他们和好书交朋友,从书中汲取营养。但总有部分同学不会读书,读完后没有什么收获。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班上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于是班上涌现出了大量的经典好书:如故事类的书籍。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有探索奥秘的书刊。《十万个为什么》《宇宙的奥秘》等;有各类期刊。《小学生天地》《作文与考试》等。这些经典文学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户,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因为这些书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故事生动、引人入胜,使读好书成为了同学们的一种自觉行为。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孩子们不仅掌握了阅读方法,而且还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言下之意就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写作好像蜜蜂酿蜜。只要我们老师充分地利用教材,将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上承49页)
首先,绸都文化作为地方文化,将其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认知面,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如《拿来主义》的学习中,以地方文化为例,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通过活动形式而让学生更深刻感受地方文化。同时,这样的活动也可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可通过专题形式,也可采用校本教材而把地方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从政治、经济、地理等多方面展示绸都文化,让学生全面了解绸都文化,让语文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其次,要客观地看待地方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多角度、多方位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把绸都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构建具有开放性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更不能走“形而上”的纯知识传授路线,而要以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认识生活。盛泽的丝绸经济生活孕育了盛泽的丝绸文化,盛泽的丝绸文化化育了盛泽人的精神和品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机会,以多种方式而把绸都文化中“仁爱”“尚智”“精细”“坚韧”的精髓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以此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唐诗宋词选读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收集和绸都文化相关的诗词,展开朗诵比赛,甚至是创作比赛,这样的做法效果就较好。
绸都文化是盛泽先民智慧的结晶,是盛泽人民的历史瑰宝。绸都文化对语文课程的影响是深远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地方文化对语文教学中“教”与“学”两方面的影响作用,结合语文课程特点、学生实际而渗透地方文化,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