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理文教学,在学情与文体思维下渐入佳境

2016-04-14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事例学情文体

说理文教学,在学情与文体思维下渐入佳境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庄 燕

说理文是以生动典型的事例、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述作者主张的一种独特文体。苏教版教材在中高年级已经开始编选了少量说理文,这对于学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苏教版所选用的几篇说理文也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依照一定顺序循序渐进地呈现在教材中。因此本文提出要基于学情质态,明晰基本要素;基于读单篇价值,感知论证逻辑;基于文本特质,推进言语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明晰要素 言语实践 感知逻辑 说理文教学

说理文是以生动典型的事例、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述作者主张的一种独特文体。苏教版教材在中高年级已经开始编选了少量说理文,这对于学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苏教版所选用的几篇说理文也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依照一定顺序循序渐进地呈现在教材中。《学与问》一文处于六上第七单元,如何基于文体特点和基本学情,让学生在原有对说理文认知的基础上再度提升呢?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教学实践。

一、基于学情质态,明晰基本要素

《学与问》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说理文,在之前《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等说理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说理文一般性的文本结构,尤其是对说理文独有的论点、论据、论证等核心知识有了较为通透的了解,并结合事例的典型价值对说理文事例选用、中心点选择等相关的创作方法也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在教学这篇《学与问》时,教师认真摸查了学生的基本学情,对学生已经获取的知识进行快节奏地复习处理,从而节省了更多的教学时间用于课文其他特性的感知与体悟上。

教学之处,教师紧扣题目“学与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与问有什么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分别有着怎样的作用?课文全部都是在写“问”,为什么要在课题中还点明“学”字呢?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的兴趣。随后,教师在学生原始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探寻课文所选择的事例,借助以往的学习方法对两个事例进行深入类比辨析,从而认识到事例分别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展开描述,体现了例证的表达价值,从而在深入概括中提炼出课文的中心论点,从而对文本的内容形成整体性感知。

原本需要两个课时才能解决的环节,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仅仅运用了一个环节,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类文本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认知经验。教师基于学情,酌情选择,在极具针对性的教学中,做到了运筹帷幄,合理分配。

二、基于读单篇价值,感知论证逻辑

至此,这篇课文的教学似乎可以鸣金收兵了。但教师并没有就此放手,而是将教学的重心聚焦在这篇说理文与其他文本不同的独特之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发现这篇《学与问》所列举的两个事例与其他学习过的说理文中的事例完全不同。《说勤奋》中司马光、童第周,《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包括《谈礼貌》中的岳飞、周总理、小女孩,在每篇课文中彼此都是并列平等的关系,有的是从完全相同视角对中心论点形成强化之势,有的是从不同的角度烘托中心论点。但今天教学的这篇《学与问》中哥白尼与沈括的事例,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随着论证逻辑发展的递进关系。正是这种内在逻辑联系的变化,才使得编者将这篇课文置于六年级。

因此,教师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则将教学的中心聚焦在对作者论证思维的感知上。教师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中,圈画出课文中“正是”“更需要”“还要”等词语,感受作者蕴藏在文本字里行间的表示逻辑进展的词语,从而引领学生站立在作者表达的视角,梳理文本的表达思路,并运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对作者的表达思路进行深入感知,对学生逐步深入进行论证的逻辑思路进行品析,从而强化了对文本特质的深刻把握。

相同类型文本的教学,绝不是学生握着教材课文“这张旧船票”,机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虽然同属于说理文,但编者之所以将其编入教材,意味着这篇课文必然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有值得学生重新玩味的价值点。本案例中,教师就是紧扣此文与众不同的逻辑顺序,将学生的认知在原有的认知层面进行了质地提升。

三、基于文本特质,推进言语实践

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提升。说理文的教学同样也肩负着这样的重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特质,为学生开掘适合六年级学生的语言训练点。

针对这篇课文,教师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言语训练:第一,学习课文作者结合典型事例进行画龙点睛式小结的方法,教师出示了“李时珍要不断地请教、追问山民药草的特性,才最终写成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典型材料,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对这一事例进行小结评价,从而凸显中心论点;第二,教师紧扣课文最后的总结部分,通过对“既要……又要……”“只有……才能……”等关联词语以及“相辅相成”等核心语句内涵的感悟与思考,将理解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在言语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文本主题理解的升华。

这一板块中的两处练笔实践,并不是一厢情愿、随心所欲的设计,而是紧扣文本内容的核心主题,引领学生在实践练笔中强化文本内容的感悟与思考;另一处,则紧扣文本体裁的特点,学会从典型事例中进行简洁点评的能力,都与这篇课文的特点密切相连,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正所谓“学情在左,文体在右”,说理文作为一种学生不常见的独特文体,有着自己的特点与规律,加之学生对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因此,本文教学的起点则设定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从而在文体思维的浸润下,促进了教学效益的提升。

猜你喜欢

事例学情文体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