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文”和“言”的真正结合
——以《刺客列传》课堂教学为例
2016-04-14
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文”和“言”的真正结合
——以《刺客列传》课堂教学为例
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 李 星
高中语文,文言文占了半壁江山。文言文教学也是一直困扰我的现实问题。传统文言文教学一直秉持着“繁、偏、死”三大特点。即一味逐句串讲,逢字必将;一味偏重于古汉语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文章的思想内容、构思立意等及其重要的方面;文言文课上得更是死气沉沉,严重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高中文言文教学如何做到“文”和“言”的真正结合是提高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兴趣和效率的关键。
高中 文言文 教学
高中语文,文言文占了半壁江山。文言文教学也是一直困扰我的现实问题。传统文言文教学一直秉持着“繁、偏、死”三大特点。即一味逐句串讲,逢字必将;一味偏重于古汉语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文章的思想内容、构思立意等及其重要的方面;文言文课上得更是死气沉沉,严重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高中文言文教学如何做到“文”和“言”的真正结合是提高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兴趣和效率的关键。
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必须要立足于文章整体,着眼于文章的总体结构、选材立意和人物塑造。记得在钱梦龙先生的《文言文教学艺术初探》中,钱梦龙先生介绍了一种以线串珠法,即找到一根线把选多零散的知识联串起来。这条线怎么确定,钱先生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考虑:或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或据课文的思想内容,或据课文的人物关系,或据课文的中心事件。这条线要能带动全篇,体现课文的特点,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当然,文言文教学不仅在于课堂,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课下有足够的时间去巩固记忆。因此,课后的文言文练习是巩固文言知识的重要环节。我们设计文言文练习时要有知识点的迁移,要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为了改进自己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在最近的《史记》教学中,我进行了一定尝试和改变,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和“言”结合起来。下面我将以《刺客列传》中“廷刺秦王”部分的教学设计为例,详细介绍我是如何做到文言文课堂“文”和“言”的结合的。
首先,我认为,兴趣是帮助学生学好文言文的关键。课堂教学在设计时就要关注这一点。《史记》教学中都是一些人物传记,这些人物身上的历史性、神秘性、故事性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课堂上通常可以用故事串联文段,带动文言字词的学习。比如,在《刺客列传》的教学设计时,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刺客列传的故事。然后,将故事分成几个部分,帮助学生找到文中对应的文言片段,进行诵读感受。
然后,本课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文中最惊心动魄的“廷刺秦王”部分。按照以往的方式,先“言”后“文”的话,一节课明显是不够的。然而,我想有所突破,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齐读课文第14小节,感知“廷刺秦王”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自学本段重要文言知识,尝试逐句翻译,圈画出自己无法解决的地方。接着,小组互帮,通过质疑的形式,展示出自己无法解决的字词。再接着,赏析第14小节,说说司马迁是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无法解决的字词就可以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中顺带解决了。比如,在赏析一列动词的运用时“持”“遗”“顾笑”“奏”“发”“揕”“提”这些字的意思就可以解决了。最后,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探究荆轲刺秦王这一行动的意义。
这样的课堂看似已经将“文”和“言”融合在一起了,然而,说实话,我并没有感觉到有所成就。我又进行了以下修改。
课前预习,自学本段重要文言知识,尝试逐句翻译,圈画出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点。荆轲刺秦王的内容,学生早就熟悉,只是,学生的了解是从白话文文本中了解到的而不是文言文。但这恰好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理解文言文,在预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可以借助工具书,甚至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得到文言文字词的意思。
课堂开始,先让学生为大家介绍一下荆轲刺秦王的始末。这一安排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为本段的分层做好铺垫。接着,学生自由朗读第14小节,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理解,尝试给课文分层。这部分可以分为荆轲设计接近秦王、荆轲机智得近秦王、荆轲刺秦王终失败、夏无且提荆轲获赏四个部分。然后,小组合作,分别为这四个层次归纳重点文言字词以及文言现象,并通过质疑释疑的形式解决文言字词的疑难点。接下来,小组自由选取分别喜欢的部分,分角色表演,并分析所选这部分的艺术手法。最后,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探究荆轲刺秦王这一行动有什么意义?我想,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能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内容的时候,适时解决掉文本中阻碍内容理解的文言知识。做到文和言的真正统一。当然,高中的文言文学习主要还是要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知识。所以,课堂最后,文言知识的检测和巩固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样的环节依然可以进行改变,使得文言学习有趣有效,比如,竞赛抢答、小组互提等。当然像总结一词多义、对比现代汉语、成语中相同字词的意思等方式也是非常实用的。课后作业,学生背诵记忆本课的文言知识是必然要做的。当然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如为这部分内容编写剧本可能更能帮助学生加深本课的印象。
这次的《廷刺秦王》的教学设计,我改动了很多次。我想,只要我不断的追求和完善,文言文教学的“文”和“言”一定可以到达更高层次的融合。
王学东.有思想地教阅读——让学生学会品读文字真意【G】.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