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和位育”思想建构和谐校园
2016-04-14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兴围小学范伟洲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兴围小学 范伟洲
用“中和位育”思想建构和谐校园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兴围小学 范伟洲
建构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师生、家校、社会之间不和谐的现象,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讲究平衡和谐。在孔庙大成殿上,雕刻着“中和位育”四个字,成为中国人代代相传的基本价值取向。潘光旦老先生也认为,在社会位育的两方面中,位即秩序,育即进步。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本人认为,和谐校园的建构亦无法离开“位育”。
一、和谐校园需在秩序中建构
什么是和谐校园?愚以为,和谐校园应该是一种和谐共生的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中心的各种教育要素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部门协调运转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的教育合力;是师生发展、学校发展为目标的整体效应。这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秩序”。
深圳地区教师、学生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在这思想大汇集的教育环境中,“和”的秩序这种局面怎样才能形成呢?我想应该承认不同,存异求同,化解矛盾。化解的办法中,既要有强制,也要有自律。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靠社会控制的强加式的外力,还要有自我控制的内力。目前,要求各学校都应该制定一套“办学章程”,全校师生大家认同,自觉遵守,否则就要乱套。“办学章程”与法律不同,是师生适应校园社会的自我控制,是一种内力。中国老话里讲“克己复礼”,这个“礼”是在校园的更高境界便是办学章程。
“和谐校园”的基础追根到底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前文说到,深圳的教育已向全球化过渡,教师和学生来自全国及至全球,这势必在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若果没有得到良好的磨合,必将造成一种新型的非和谐关系。和谐生发力。上下同心,其利断金。
二、教育环境要和谐发展
潘光旦老先生认为“中和位育”的育即进步,育者,遂其生了。进步,生存之本啊,那么,和谐校园如何获得“生存之本”?发展,进步是不可缺的。本人认为,校园要在和谐中发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关爱弱势学生,实现差异发展
教师要意识到个体存在差异,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为此,我们理应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得到人性的尊重,不能让成绩不好的学生感到理所当然的比别人矮半截。
纵观传统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主要是看这个学校的升学率,这就迫使教师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优等生身上。如果“和谐校园”的评价机制能兼顾下层生的发展能力,把这类学生的发展作为一个校园是否和谐的评价标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
在宝安、龙岗等原深圳关外地区,外来工子女多,学生差异大,因此我们建设和谐校园的关注点更要放在弱势学生身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这也是为了实现孩子受教育的公平。
2.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传统观念中,教育就是让孩子把文化学习当作唯一目的,这的确有点悲哀。和谐校园里的教育本质,说到底就应该促进孩子两个方面的最大化,其一是在校发展最大化,其二是终身发展潜力的最大化。
和谐校园的建构,最终是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构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全面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所以,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须的素质的同时,还要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校园的每一个学生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3.构建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的建设包括精神环境建设和物质环境建设。创建和谐校园,两者必须融合为“中和”。中、适中、中庸也;和者,和谐乎。学校育人环境的和谐,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中和统一”。
我们理应明白,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能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达到和谐的发展。
校园精神环境的核心,说到底是观念文化,此外还包括制度文化等。它制约和促进着校园精神环境的发展方向,促进群体意识的形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精神环境中的观念文化是校园精神环境精髓,它是学校精神的集中表现,是一种校园中独有的群体意识。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思想、认识、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文化艺术活动是校园精神环境中群众性最强的一部分,它的教育作用是人所共知的。目前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回首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时,记忆犹新的往往是学校组织的一些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而正是这些师生广泛参与的有益的文化艺术活动,在帮助青年人认识社会、探索人生、展示才华、陶冶情操、形成良好品德方面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而校园育人环境的物质建设最基础是“硬件”建设,也即硬环境建设,比如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赏心悦目的绿地等。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的基础是投入,只有不断加强校园的美化和宣传文化设施建设,才能营造一个内容健康向上,形式格调高雅和突出育人氛围的校园育人环境。
美化、绿化校园,确实加大硬件改造力度,创造令人赏心悦目的育人氛围。而校容校貌既是一个学校的文化标志,又会使全校师生置身于愉快清洁的环境之中。要使校园环境建设与学校发展相适应,与育人环境相协调,要对校园的绿化和美化进行规范和改造,增添校园景点,种植草坪,扩大校园绿化面积,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与校园建筑相映生辉的格调。
当然,学校物质建设要切合实际,不能一味攀比,超越“中和”就谈不上和谐了。精神环境建设也是如此,不能空谈。
4.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
当前社会强调竞争,现在的学生,为了将来能适应社会,就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但千万不可忽视合作精神,两者实质上是辩证的统一。教师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让他们从小学会“中和”的竞争意识,而不是非理性的不良竞争。非理性的不良竞争于人于己均两败俱伤。和谐校园的构造,关键也是人的和谐。教育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建立研究性学习的合作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