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学科整合

2016-04-14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译文逻辑理论

魏 黎

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逻辑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学科整合

魏 黎

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为推动逻辑翻译学的发展,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逻辑翻译学的内涵,举例说明了逻辑翻译观运用于翻译的有效性。针对逻辑翻译学的研究现状,从本体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两个角度进行概述,其中本体性研究涉及对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研究,应用性研究包括对句子结构、科技文本、术语、法规和合同等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理论的不足: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应用研究涉及领域有限。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完善理论研究,拓宽应用研究的领域,用理论指导教学研究。

逻辑翻译学;译学;跨学科整合;本体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逻辑翻译学于20世纪80年代由阎德胜提出,作为一种全新的翻译观,该理论从逻辑学的角度对翻译学进行创新性研究。20多年来,众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对该理论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陈家麒举例说明了翻译要运用逻辑判断,理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到忠实、准确的译文[1]。惠宇认为翻译活动离不开思维活动的制约,无论是原文的理解还是译文的表达,都要运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不但有助于词义的理解,而且能弥补语法分析的不足[2]。阎德胜更新了传统的翻译观念,通过丰富的例证阐述了中西方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而得出“翻译科学也是应用逻辑”这一结论[3]。王海霞讨论了逻辑分析在词义理解、句子表达和篇章组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力地证明了翻译离不开逻辑这一观点[4]。总的来看,针对该理论的研究硕果累累,但是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应用研究不够全面,因此需要对逻辑翻译理论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不足,以此吸引更多的学者参与到研究中来,开拓研究的新局面。

2 逻辑翻译学的内涵

逻辑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逻辑属性,研究语言、翻译与逻辑的相互关系以及通过逻辑方法来探求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一门新兴的交叉科学[3]。

传统翻译理论将翻译活动看作语言活动,翻译过程也被理解为语言活动过程,忽略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仅探讨语言现象却不研究思维过程,因此是片面的,无法解释翻译的全过程。“作为译者……光讲语法是不够的,还要看上下文,讲求逻辑”,“看上下文实际就是看逻辑关系”[5]。可见,翻译要把语言同思维联系起来,注重分析翻译过程中的逻辑关系。

国外学者也对传统的翻译理论提出了质疑。原苏联语言学家巴尔胡达罗夫说:“我们认为不可能把翻译理论建立在纯语言学的基础上。”[6]匈牙利著名翻译家拉多·久尔吉认为:“翻译是逻辑活动,译文是逻辑活动的产物。”[7]列宁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8]根据这一观点,翻译科学无疑也是应用逻辑。将逻辑学的知识、规律和方法用于两种之间语言的翻译,就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逻辑翻译学。

长久以来,传统翻译理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机械地认为,只要学会原文语法,主要是学会原文语法分析,就可以圆满完成翻译任务。逻辑翻译学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的限制,能解决传统语法分析无法解释的问题。例如,“This kind of chip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storage devices of mobile phone, television, computer and many other electronic products.”译文:“这种芯片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的存储装置、电视机、电脑和许多其他电子产品中。”乍一看,译文忠实通顺,并没有错误。但是,仔细揣摩原文发现,句中的“of”短语是一种歧义结构。单凭语法分析无法判断“of”是仅修饰“mobile phone”,还是同时也修饰“television”“computer”和“other electronic products”。根据逻辑学的规律,种属概念相互排斥,不能相互并列。电视机、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都包含有存储设备,因此,电视机、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是属概念,存储设备是种概念。这样看来,原译将种属概念并列,明显是违背逻辑规律的。正确的译文应该是:“这种芯片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电脑和许多其他电子产品的存储设备中。”

3 逻辑翻译学的研究现状

3.1 本体性研究

逻辑翻译学由阎德胜提出并创立。1989年,阎德胜在《翻译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一文中指出:“翻译科学是应用逻辑,翻译活动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翻译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思维活动,翻译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是逻辑分析的过程。”[9]

逻辑是反应思维规律的科学。阎德胜早期从概念、判断和推理三个思维形式入手,系统阐述了思维与翻译的关系。翻译中,首先接触的是概念,阎德胜从词语逻辑、句式逻辑以及句群逻辑三个层面详细论述了概念的限制与概括这一翻译技巧,借以说明思维在翻译活动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翻译活动离不开思维活动的制约[10]。判断是推定事物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形式,从事翻译工作,必须满足译入语的形式逻辑要求,运用补足、调换主概念、宾概念和联系词等翻译技巧处理原文语言形式。推理是根据已知的前提推出结论的思维形式,阎德胜在《逻辑推理在翻译中的运用》一文中阐述了类比推理、复杂推理等语言现象在俄汉翻译中的处理技巧,并指出,必须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联系,安排成符合要求的译文推理形式[11]。

在阎德胜研究的基础上,逻辑翻译学的雏形初步形成。曾克明认为翻译的整个过程都贯穿着逻辑思维,他从词义的选择、句意的理解、译语的表达三个方面阐述了逻辑分析在翻译中的作用[12]。方梦之积极倡导阎氏的理论,他指出:“根据不同上下文思维活动的有机联系选用或构造不同的表达形式来处理原文语言现象,从而求得译文语言结构的动态平衡……”[13]

随后,逻辑翻译学逐渐发展起来。1999年,阎德胜首次提出建立逻辑翻译学的设想[14],并提出了《逻辑翻译学》专著的基本框架。该专著围绕普通逻辑、翻译逻辑、科学逻辑三个翻译领域展开。书中给出了逻辑翻译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研究普通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和逻辑规律。中篇详细介绍翻译逻辑,包括用词、造句、构段和谋篇的逻辑。下篇着重研究科学逻辑,涉及语义学、语用学、文化学等领域。邓小亚将逻辑规律分为两大类:普遍的逻辑规律和有差异的逻辑规律。前者包括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这些规律英汉通用,无论译文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必须遵守;后者指时间、空间、因果等英汉存在差异的规律,此时译文要符合目的语的逻辑特点[15]。李成明则从词义理解、语法分析和译文表达三个角度阐述了翻译离不开逻辑这一观点,他认为,翻译不但包括语言因素(词汇、语法、修辞等),更涉及许多非语言方面的问题,而逻辑是其中最关键、最基本的要素[16]。

3.2 应用性研究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逻辑翻译学应用于各种文本分析的应用性研究陆续展开。

首先是对句子结构的研究。许多学者研究了结构歧义的句子的逻辑翻译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逻辑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胡开宝介绍了结构歧义现象,说明了语法分析在处理结构歧义难题时毫无作用,并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指出逻辑是解决此类翻译难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17]。长句的翻译也是研究的重点,如欧阳燕探讨了逻辑分析在长句翻译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效的逻辑翻译法[18]。

其次是对科技文本的研究。这是研究最多的领域。学者大都从逻辑判断的角度,分析判断中概念的表达、判断的严密性问题、判断的逻辑关系问题,并指出语法分析和逻辑判断是正确理解原文以及检测译文水平的重要手段。阎德胜认为,科技语体讲究用语规范,强调论证的逻辑性,译文须合乎逻辑思维规律[19]。科技作品尤其要符合客观规律,而逻辑正是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因此在科技翻译中运用逻辑分析尤为重要。翻译科技作品,译者首先要善于运用逻辑判断,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形成正确的译文,然后重新运用逻辑判断检测译文是否合理[20]。逻辑思维是解决科技翻译难题的基础,当原文出现指代不清、语义含混、范围不清、省略特殊、语序反常、语法功能含混等六类情况时,译者需借助逻辑判断弄清原文的确切含义,进而提高译文的质量[21]。

再次是术语的翻译研究。如李楠在《逻辑翻译学视域下的英译汉术语翻译腔解决之道》一文中,对逻辑翻译观作了进一步阐释,认为它是集逻辑、语法和修辞为一体的翻译观,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例证说明了动态、逻辑、修辞是术语翻译的三大关键因素[22]。

最后是对法规和合同等文本的研究。《汉语法规英译的逻辑途径》一文阐述了逻辑翻译学对法规翻译的指导作用,并从逻辑概念、逻辑判断、逻辑规律三个层面分析了解决法规翻译的方法[23]。《国际商务合同汉译英的逻辑思维视角》一文介绍了普通逻辑学的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他律,并分析了这三大规律在汉英合同翻译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24]。

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4.1 不足4.1.1 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虽然逻辑翻译学产生于1980年代,但是学者只是阐述了翻译是逻辑思维过程这一本质,并未就翻译的过程、标准、原则作出系统的解释。虽然阎德胜作出了写《逻辑翻译学》的设想,但目前尚未有相关的专著出版。学者对理论的研究仍停留在解释性、描述性阶段,多是根据翻译实践总结出翻译技巧,主观性较强。

4.1.2 应用研究涉及领域有限

该理论的发起者阎德胜主要从事科技翻译,因此,该理论多用于科技语体的翻译,虽然术语、合同等领域也有涉及,但都只是零星的研究。相关的应用研究多是英译汉单方向的,大大削弱了理论的实用价值。此外,至今还没有教学领域的研究。

4.2 展 望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逻辑翻译学未来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要完善理论研究。学者应重视理论研究,将普通逻辑学的概念、判断、推理和规律更好地与翻译学结合,探索出一套合理的、系统的集翻译过程、原则和标准于一体的翻译体系。同时,借助语料库,以实证研究为依托,丰富理论研究的渠道,使其更加客观。其次要拓宽应用研究的领域。再好的翻译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发挥其价值,未来应将逻辑翻译理论应用于更多种文本的分析,如文学文本、新闻文本等。再次要用理论指导教学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其与教学研究,尤其是翻译教学研究相结合,是未来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

5 结 语

逻辑翻译学整合了逻辑学和翻译学的精髓,震撼了传统翻译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翻译是运用目的语进行第二次思维活动的过程。虽然针对逻辑翻译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层出不穷,但该理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者应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该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丰富其内涵,扩大其应用领域。

[1]陈家麒.语法分析和逻辑判断在翻译中的作用[J].中国翻译,1983(8):16-19

[2]惠宇.加强逻辑思维,提高译文“信”度[J].外语教学,1991(2):22-28

[3]阎德胜.论翻译活动的哲学实质[J].中国翻译,1992(3):11-15

[4]王海霞.逻辑分析与翻译[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41-142

[5]陈廷祜.英文汉译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38

[6]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翻译[M].蔡毅,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15

[7]方梦之.英汉翻译基础教程[M].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83

[8]列宁.列宁全集[M].中央编译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216

[9]阎德胜.翻译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J].中国翻译,1989(2):22-27

[10]阎德胜.从概念的运用看翻译活动与思维活动的必然联系[J].中国翻译,1989(2):1-6

[11]阎德胜.逻辑推理在翻译中的运用[J].黑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6):62-65

[12]曾克明.逻辑分析在翻译中的作用[J].中国翻译,1997(3):19-21

[13]方梦之.阎德胜与逻辑翻译理论[J].上海科技翻译,1998(1):29-30

[14]阎德胜.逻辑翻译学构想[J].外语教学,1999(2):42-48

[15]邓小亚.从逻辑律看汉英篇章翻译[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33-41

[16]李成明.逻辑分析在翻译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1(4):44-46

[17]胡开宝.结构歧义与翻译中的逻辑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163-167

[18]欧阳燕.长句的逻辑翻译法[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78-80

[19]阎德胜.科技翻译与逻辑活动[J].中国翻译,1986(5):50-53

[20]蔡云安.浅谈科技翻译中逻辑判断的运用[J].上海科技翻译,1987(3):28-30

[21]胡兴德.试论科技翻译中逻辑判断的重要性[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100-108

[22]李楠.逻辑翻译学视域下的英译汉术语翻译腔解决之道[J].读书文摘,2015(18):41-42

[23]喻礼会.汉语法规英译的逻辑途径[D].长沙: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14-60

[24]王晶鑫.国际商务合同汉译英的逻辑思维视角[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32-42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6.08.023

2016-04-07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维特根斯坦具身认知主义进路对认知语言学的补充性研究(SK2015A43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横向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ESP需求理论视角”(HX201549)。

魏黎(1989-),女,安徽亳州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学。

H059

A

1673-2006(2016)08-0087-03

猜你喜欢

译文逻辑理论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坚持理论创新
逻辑
神秘的混沌理论
创新的逻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译文摘要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