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中“战士”赵孝英:离“埃博拉”最近的中国人

2016-04-14张雪影向燕妮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6年1期
关键词:红区博拉战士

文/本刊记者 张雪影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军中“战士”赵孝英:离“埃博拉”最近的中国人

文/本刊记者 张雪影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4年10月3日,和家人一起在云南丽江度假的赵孝英正沉浸在融融笑意中,当电话铃声响起,暖和的月光似乎也受到了惊扰,荡起了几许迷雾,接通来电,大家都噤下声来,赵孝英语气变得平静,客气的回答。

通话结束,在家人疑问的眼神中,赵孝英的回答有些扫兴:“今天我就得回重庆,单位下任务,我要作为援非抗埃医疗队员去西非执行抗击‘埃博拉’病毒任务。”她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行李,在孩子不舍的目光中,抽身美好的旅途回归到工作岗位,投入“援非抗埃”任务的培训当中。

“作为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军人,不允许我有过多的感性思考。”特殊的职业注定了赵孝英必须做出舍弃,“以前我出于对军人的热爱投身部队,现在是责任驱使我坚守岗位。”

为爱筑梦,“西征”救助

父母辈人因为时代背景对军人有着高于我们的崇拜,赵孝英也逃不开这一份军装情结,“从小就觉得能穿上军装是一件很自豪的事。”因此在高考时她没有犹豫地填写了第三军医大学的志愿,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军人,寒窗苦读数年毕业从医,当初的那份热忱仍然不减,但责任更胜于对职业的爱,“最初是从心而择业,现在对于我来说,这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责任,因为通过我们,更多的生命可以被挽救,所以不再为己,而是为人人。”赵孝英历数着经手的病例,不无感叹,因为责任在身,使命如上弓的弦,所以对家庭难以兼顾,而医护者的博爱之心又让她不得不有所舍弃,“尽我最大的能力,能挽救许多家庭,这已经不在局限于对我工作的肯定,而是我的能力给社会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其中让她感怀至深的是在2010年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重庆市儿童救助基金会等多家慈善机构,携手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发起的大型公益援助项目“爱助童心”, 这个公益项目为各机构捐资实施的一项救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活动。大坪医院作为唯一定点救治医院,在院长周林的带领下,率全院包括赵孝英在内的医疗人才在各省各区县筛选了符合条件的2000多名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救助。

“每年我们会不定期进藏筛查,而第一次跟随队伍进藏时,同行的很多同事都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西藏昌都邦达机场海拔4334米,而且从机场还需要驱车2个小时才能抵达昌都县城,同时还将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朱角山前往类乌齐县,但任务在身,不给我有更多的余地逃避和思考,就在这样恶劣的身体条件下,大家都互相鼓励咬牙进行这次的筛选工作。”

在那次的行程里,赵孝英最为无奈的是在藏区没有足够先进的医疗设备,“因为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很多患有先天性病症的孩子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甚至有些家庭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病情恶化。”在救助的孩子当中,一名小喇嘛显得比较特殊,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在沟通交流中大家都有所回避,但爱心无界,站在医患的角度,他们顺利的完成了这次援助之行。持续近十天的筛查工作,同时也有多名儿童得到确诊,跟随“爱助童心”医疗队回重庆,并在大坪医院接受了一个多月的救助治疗。

舍家为国,“援非抗埃”义不容辞

2014年,被称为“埃博拉”的病毒在非洲地区大面积爆发,上万人因疫情难控而得不到有效救治失去生命,各国纷纷施以援手,输送大量人力物力支援疫区,做为部队医护人员的赵孝英理所应当在“援非抗埃”名单之列,成为了第一批奔赴非洲疫区的一线医护人员。

“我放弃了假期、放弃了年仅10岁正需要母亲陪伴的儿子、放弃了如果我踏上西非征程后既当爹又要当妈,边工作边带孩子的丈夫、放弃了年迈的父母,依然踏上返程的飞机,欣然接受了这个生死考验的光荣任务。”在援非抗埃事迹报告中,赵孝英用深情的口吻这样写道。由于儿子处在似懂非懂又有能力获取想要信息的年龄,赵孝英害怕因为西非疫情的恶劣对儿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所以在前期训练期间,她白天训练,晚上回家开导儿子,甚至将训练使用的防护用品带回家穿给儿子看,让他知道这次任务的保护措施非常严密,“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他,妈妈虽然处在可怕的埃博拉的边缘但是我们会很好的保护好自己,免受病毒的‘打扰’。”以此消除亲人的担忧。

经过前期的防护知识的严格训练、英语口语的培训、利比里亚风土人情的认识后,11月16日赵孝英跟随医疗队到达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利比里亚的首都蒙罗维亚。到达驻地后赵孝英看到的SKD的居住环境与想象中相差太远,杂草丛生、垃圾遍布、蚊虫乱窜……非洲除了可怕的“埃博拉”,还有疟疾、艾滋病、黄热病等多种烈性传染病。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自己,医护团队没有片刻休息,立即投入了对周围居住地的清理,除草、拖地、捡垃圾、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30几度的烈日下喷洒消毒……

惊惶一霎,险染病毒

我国ETU收治第一例埃博拉疑似患者时,赵孝英正在宿舍休息,她突然接到通知去病房准备参与接收首例病人。

这是一名高热三天,伴频繁呕吐、腹泻和牙龈出血、便血的25岁男性患者,其所居住的区域很多人死于埃博拉。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病人,第一次即将进入实战,赵孝英内心充满了恐惧,但是仍信心满满。

“每到这时,我总想起临行前儿子拥抱着我对我说的一句话:‘妈妈我希望您平安,也希望您与您的战友能救治更多的非洲小朋友,还他们一片蓝天,让他们生活的与我们一样幸福。’”儿子的懂事坚定了赵孝英勇往直前的决心,她以最快的速度穿好了13层的防护服与其他的队友一起进入到“红区”,突破了安全防线,面对面的动手处理我国ETU收治的第一例埃博拉患者。

每位队员都有条不紊的处理着自己的工作,医生问诊、护士处置、督导专家监控着程序与流程是否合理……“我忘记了恐惧、忘记了危险……只记得我是一名军人、一名肩负着光荣使命的医疗队员、记得我们科学的严格的处置程序,我应竭尽所能发挥我的优势,利用我多年的临床经验,协助处理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赵孝英说话间时而沉思时而目光闪动,似乎仍置身当时的惊险之中。

由于频繁的夜班、过度的劳累以及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赵孝英与队友又一次进入红区为三名确诊的埃博拉患者实施了护理之后的第二天开始出现了头晕、厌食、恶心、腹泻等症状,她的心一下被揪了起来,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自己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以及在红区的每一时每一刻有无粗心、疏漏的地方。

通过一个个的画面在脑海中重演后,赵孝英确认自己没有违背程序,也没有被污染的可能,医生诊断她为胃肠道感冒。但是在这种极具相像的症状下,巨大的心理压力考验着赵孝英。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从视频中看到她疲惫的样子,察觉出异样,她骗家人说:“医疗队有规定近期不让与外界联系。”但这善意的谎言还是被细心的丈夫发现,并发了这样一段微信给赵孝英:“在那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坚信,胜利属于你们,纵然身处埃博拉的前线,胜利之信念依然似颗明珠,发出坚毅之光照亮前方。炎热的天气并不那么炙热可怕,信念真实而快乐,那信念之光告诉你们,疫情过后是春天”。家人的支持与鼓励加上药物的作用,几天后当赵孝英症状消失,康复后的赵孝英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我们准备好了-李玮、赵孝英接诊ETUE启用后的首例病人

责任加身,风雨兼程

按照任务要求为顺利完成与第二批援利医疗队员的交接,赵孝英作为第二批回国队员。就在回国的前一天,因红区的门窗、水管坏了,需要工人进入红区维修。第二批医疗队员由于刚接手工作对病区的布局、设施、设备还不那么熟悉,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安全本不该进入红区的赵孝英又一次主动请缨带工人师傅进入了红区。

“意外”发生了,在第二脱衣室的含氯消毒剂水管的的水龙头失灵,关不上,一阵阵的氯气扑鼻而来,浓烈的含氯制剂的刺激让人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赵孝英立刻联系监控室的人员将水管的总闸先关掉,再协助参与维修的工人师傅按程序脱掉防护服,先撤离,进入绿区。然后她再将第二脱衣室收拾好后才离开,出来后赵孝英久久不能喘过气来,这也是她回国前的又一次考验。

真心加责任心,使赵孝英闯过了一个个难关、一道道生命的防线。人们常赞美护士像蝴蝶一样轻盈,像羽毛一样温柔每天穿梭在病房中。在抗击埃博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虽然她身上穿了厚厚的防护服后显得不那么轻盈,但是护士的温柔与体贴仍通过她的眼神与实际行动传递给每一位非洲患病兄弟,赵孝英曾经经历了无数个“第一次”,并和她的同事们创造了无数个“想不到”的奇迹。太多的第一次,让她的军旅生涯因此而精彩,从军梦想因此而绚丽,这抹永恒的记忆赵孝英终生难忘,她坚信自己的选择。因为选择,便要风雨兼程。

中非友谊

猜你喜欢

红区博拉战士
关键零件没敲定,台自制潜艇硬要开工
“红区”里的“一抹红霞”
“红区”里的白衣战士:在生与死的火线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基于清华大学“红区”与“白区”历史沿革的景观评价对比分析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无名战士有名剑
埃博拉病毒的生态学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