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6-04-14王应平

新课程·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途径语文教学

王应平

摘 要:作为语文教学目标之一的审美能力培养对于塑造学生的心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现行的语文教学大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从教师自身和教学手段上提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能力;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语法的讲解以及对文章段落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归纳。这种语文教学内容虽然谈不上根本背离语文这一人文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但是至少没有完全实现语文教学的作用。故此,基于这一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探求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就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明确以塑造学生心灵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理念

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终极目的或理念其实还是培养学生去认识真、善、美,培养真、善、美以及最终给社会提供真、善、美。换而言之,就是在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这是一切人文学科所共同具有的特征。

二、教师自身要具有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发现和挖掘美的能力以及传递和表达美的能力。

1.善于挖掘和发现语文课程中的美

艺术是人类挖掘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独特性就在于它是以艺术形象为手段,对社会生活进行整体的审美把握。而这种审美把握,反映在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作品中,就是通过书面符号文字来表达作者的审美感受,它是属于一种表象的艺术形象,也是一种最具普遍性的艺术。所以语文课程中的一篇篇文章其实就是一座座艺术美的富矿。这座富矿要靠挖掘呈现她的美。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力和审美能力,教师自己就要善于挖掘出、发现出她的美。要有效挖掘语文课程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只有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才能和作者对话,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准确地理解作品,进而把握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要善于传递和表达语文中的美

语文课程中的文章所蕴含的美除了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发现之外,还要善于传递和表达语文中的美。教师要培养自己能运用恰当的方式去传递美的能力,如语言恰当得体,朗读能做到声情并茂,讲述能做到栩栩如生,绘声绘色。要通过教师自己的仪表、言行甚至是板书恰当而又充分地把语文课程中的美感充分传递给学生。当然,因为小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对社会的感知能力不强,想象力和理解力当然也不如成年人。这种传递和表达美的语言和行为的适当不是以教师自身的眼光看来适当,而是以符合授课对象特点的适当,只有这种适当才能让学生理解。

三、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要引导学生真切地观察自然、感知自然

很多文章是对自然美的描摹,要想感受文章中的美,当然首先要明白自然中的美。比如,讲解唐朝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这首诗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一个池塘,看看池塘中的水,近距离看看荷叶形状以及观察蜻蜓的动作等,感受它们的生命力,然后把诗中蕴含的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教师充满感情地讲解表现出来。这样实现了诗和现实的对接,学生读懂了这首诗,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审美能力。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审美活动的灵魂,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丰富想象力的培养。尽管学生对自然、社会的感知不是很深,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以激发学生在已有认知情况下的想象力去理解课文中的美。当然,这种想象力的激发是要建立在对已有认知基础上的合理想象。这种想象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审美的再现过程,当然也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过程。

3.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欠缺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实现通过声、色等的立体方式表达诗词中的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全方位培养。

4.鼓励学生通过写作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除了满足欣赏美的能力提高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创造美、发现美,从被动的审美接受者转变为美的提供者,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鼓励学生在观察社会、感知社会的基础上去试着描摹社会,通过写作把自己的审美活动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易露霞.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的因素[J].教坛之声,2015(11).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途径语文教学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