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016-04-14张丽

新课程·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自主性交流阅读教学

张丽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其中,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讲,学生听,很难从实质的意义上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在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摸索、总结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策略,抛砖引玉。

一、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师生交流肤浅,形式化,表面化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往往都是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指名回答,教师等到自己预想中的答案之后,并终止了这个问题。这样的师生交流,不仅不深入,而且还不全面,很容易忽视学生对文本自主性的解读。更有甚者,要么为了赶时间,赶进度,要么就是为了省心省事儿,直接忽略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都是教师将文本肢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对作品的解读,自问自答。

2.课堂教学方式单调,教学过程不丰富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如火如荼,“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被极力地倡导,同时也导致了课堂自主合作教学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放任自流,教师对于学生如何讨论,合作不闻不问;要么就是收得太紧,教师紧抓不放,气氛紧张,严肃,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其中。合作教学流于形式,没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3.教学中忽视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教师过分注重教学的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甚至于根本没有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想法和做法

1.在阅读中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体验性朗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也就决定了“仁者见仁”的效果,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篇文章体验不同,从而想要表达和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情感也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必须要的指导之外,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才能在自主阅读的体验中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才能得到阅读能力的提高,内心世界的丰盈。

2.在阅读中增强学生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合作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的教学局面,重视学生的个体性和自主性。

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的沟通,知识的交流和优势的互补,而且还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人格、心理的健康成长。首先,就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上,教师要精心安排,选择有合作学习必要的话题;其次,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还具备完全的自主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并在合作中,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不大包大揽,也不放任自流。最后,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巧妙地穿插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习惯的好坏对学生的阅读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阅读中,教师首先要提醒学生阅读时,静下心来,用心阅读;其次,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要引导学生与阅读本文进行情感的交流和互动,与作者产生共鸣。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自主性交流阅读教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