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夸张增色添彩

2016-04-14雀儿姐姐

学苑创造·B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李医生搪瓷白发

夸张是咱们写作文时经常用到的修辞方法,通过有目的地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物的性质、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使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也使原本平淡无奇的事物产生震撼、惊奇的效果。怎么样?夸张手法听起来是不是非常厉害?下面雀儿姐姐就带大家走进夸张的世界,感受它的神奇魅力。

夸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是故意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说得大、多、高、强、快、长、深的夸张形式。比如孙悟空的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这种扩大夸张手法的运用让咱们对孙悟空的形象有了深刻的感受,甚至过目不忘。又比如咱们学过的课文《金色的鱼钩》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一个搪瓷碗怎么可能有千斤重?显然作者是用扩大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自己当时沉重的心情——老班长为了能让伤员增加营养,摸黑翻草皮捉鱼饵钓了几条小鱼,可他自己却舍不得吃,而是咽草根、鱼骨充饥,所以“我”的心情极其沉重,手里的搪瓷碗顿时变得“千斤重”,不忍心喝下这碗来之不易的鱼汤。瞧,作者没有用难过、悲伤等词语来诉说自己的心情,却用“千斤重”这一扩大夸张的手法使自己沉重的心情展露无遗,不但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量,也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

缩小夸张,即故意把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往小、少、慢、矮、短、弱、低、浅等处说。比如咱们看过的“小人国”的故事,就是用缩小夸张的方式营造了一个新奇有趣的世界。在行文中故意言过其实地运用缩小夸张的手法,同样可以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比如《工人代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谁敢动刘代表一根毫毛,我们就把路矿两局打得片甲不留。”显然“一根毫毛”并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任何影响,但它却表达出工人们强烈的情感和坚定的态度,即他们对刘代表(刘少奇)的关心,以及对敌人的愤怒。瞧,作者运用缩小夸张的手法,仅用一句话就表达出了这么丰富的意思。

超前夸张,是从时间上进行夸张,即把本来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在先出现的事物之前,或者说成两者同时出现。运用超前夸张手法的句子有很多,比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从还是鲜绿的麦苗联想到香喷喷的白面馍馍,使读者仿佛看到了粮食大丰收的景象;又如“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人的病就好了三分”,夸张地写出了李医生医术的高明。从这两个例子中咱们不难看出,超前夸张其实就是在时间上总是让后出现的事物抢先一步出现。

哇,夸张的手法真的是太厉害了!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掌握这一本领了呢。下面,雀儿姐姐就教你几个小妙招吧。

首先,咱们可以和爸爸、妈妈、小伙伴们玩“比吹牛”的游戏。没想到吧?吹牛其实也是一种夸张的方式呢,比如在比饭量的时候,别人说“我能一口气吃下十碗饭”,你可以说“我能吃下一头大象”。这样的句子都是夸张句,咱们一边玩着游戏一边练习了夸张的方法,是多么有趣呀。

其次,咱们要多积累一些夸张的词语,比如垂涎三尺、一日千里、震耳欲聋、度日如年等。积累一些词语后,咱们可以简单地做个小练习,比如把“广场上人很多”改成夸张句后就是“广场上人山人海”,“他的歌声很响亮”改成夸张句后就是“他的歌声响彻云霄”,这样咱们积累的夸张词语不但派上了用场,运用在习作中还能使文章增色呢。

最后,咱们还可以多看些李白的作品,仔细揣摩其中的夸张手法。诗仙李白可是运用夸张手法的高手呢,比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雪花居然和凉席一样大;又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因愁而生的白发,竟有三千丈之长,真是将忧愁渲染到了极致。

虽然夸张主要凭借想象,通过言过其实的词句来形容事物,不过在运用夸张时咱们还要注意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人或事物的特征进行合情合理的渲染。否则,夸张就失去了真实感。比如说“海南雪花大如席”就变成了笑话,因为海南根本就不下雪。另外,运用夸张要明确,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比如“白发三尺长”,这就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了。

猜你喜欢

李医生搪瓷白发
父亲的白发
看病
李医生走了多日以后
每个人家里都有过一个搪瓷盆
老乞丐
玖申文化创意从日用到时尚
消逝的怀旧物品:搪瓷杯
妈妈的白发
白发
我有一个大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