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6-04-14李世琴
李世琴
摘 要: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他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发展人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应从加强直观教学、利用知识迁移、渗透数学思想、加强语言训练等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他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将对他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一、加强直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
小学生年龄小,大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加强直观教学,能促进小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直观教学,特别是进行概念、公式、法则等抽象知识的教学时,要为学生的观察、演示、操作等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感知,获得丰富的表象,不断积累。例如,在教学周长与面积概念时,学生很容易对两个概念产生混淆,导致计算时公式运用错误和单位不能很好的区分。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列举生活中周长应用的事例,如,给桌布镶花边,给图画做边框等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指、量数学书封面、黑板、树叶、三角形、四边形等实物和平面图形的周长,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出周长概念,给学生建立了周长的正确表象。学习面积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中建立面积的概念。学完周长和面积后,我又加强学生对周长、面积概念的对比,让学生用彩笔沿图形一周描出长方形的周长,用涂阴影的方法涂出图形的面积,用手指指出图形的周长,用手掌摸一摸图形的面积,在丰富、直观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牢固建立了周长与面积的正确表象,促进了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二、利用知识迁移,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原有知识支持新知识的理解,新的理解又加强和深化原有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有必要回顾某些知识和生活经验或一些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时,由于在上一个小节已经学习了“最大公因数”,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梳理归纳“最大公因数”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回顾梳理得出学习“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因数—发现两个数的公因数—找出最大公因数—用短除法找最大公因数,然后我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用相似的方法来学习公倍数,你准备怎样学习公倍数了,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学习公倍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倍数—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找出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找最小公倍数,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按这样的学习过程进行探究。这样就有效地利用前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事半功倍地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梳理、归纳、概括、类推等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强化语言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教学中应经常训练学生用完整、准确、精炼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如,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我们可以侧重让学生说解题思路,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说算理和算法,我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学校购买43台电脑桌,每台325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学生列竖式计算后,引导他们结合题意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先用个位上的3乘325得975,表示买3台电脑要975元,再用十位上的4乘325得1300个十,表示40台电脑要13000元,最后将975和13000加起来就是43台电脑共需的钱。这样完整的说算理训练,既能加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又能推动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如,在四年级教学“可能性”一课时,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说出“四(1)班和四(2)班进行篮球比赛,四(1)班可能会赢”时,我适时引导学生列举出两个班进行篮球比赛所有可能的结果,即“四(1)班可能赢,也可能输,还可能是平局”。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当事件的发生结果不止一种时是不确定事件”,应该用“可能”来描述,又在说理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四、渗透数学思想,促进思维和谐发展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六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的分数乘法问题解决教学中,可以利用画柱形图或线段图的策略,充分引导学生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转化成已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体会转化数学思想,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如,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叉运用,互相促进,和谐发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三年级练习作业中,有这样一道简单的植树问题,“在一条长80米的跑道一旁每隔10米栽一棵小树,如果两端都栽,可以栽多少棵?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直接用除法算式80÷8得出可以栽10棵,于是我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解决,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栽的棵数与段数不同,可以栽11棵,我再顺势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分析得出了如果只在一端栽和两端都不栽的情况,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得出简单的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如果两端都栽,比段数多一棵;一端不栽就和段数同样多;两端都不栽,就比段数少一棵。没想到单元检测中又遇到了一道植树问题:“在一个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花坛四周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可以种多少棵”。对于封闭植树问题,孩子们从未遇到过,可大多数孩子通过前面的学习,有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都知道运用画图的方法去研究,很多学生还在算式的旁边画了一个长方形植树示意图,从而得出封闭植树问题植树棵树和段数一样多的结论。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教学,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促进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视野[M].沈致隆,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