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西桥镇战国墓地的发掘
2016-04-13于文莅张颖
于文莅 张颖
摘 要: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市,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自一万年前人类文明就在此出现。随后,多个北方少数民族以此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次喀喇沁旗西桥战国墓葬的发现是研究当时历史文化、民俗的珍贵资料。由于该墓地多次被盗墓者盗掘,2013年5月赤峰市博物馆组织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次发掘战国墓葬共59座,其中仅5座没被盗掘,清理了54座被盗墓葬。这次发掘的战国墓地是目前赤峰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最高高等级战国贵族墓群,墓地出土遗物共200余件(组),其中发现一批内蒙古地区首次出现的精湛的青铜礼器、骨器等,是近些年来赤峰考古的重大发现,填补了内蒙古地区战国时期考古的空白。
关键词:游牧文化;赤峰西桥;战国墓葬;青铜礼器
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017-03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部,北枕巍峨的兴安岭,西南凭临挺拔的七老图山和努鲁尔虎山,东部为辽阔的蒙古草原,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奔流其间。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古代社会人们生存繁衍的理想家园。这片土地自一万年前拉开了文明的序幕,随之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又成为北方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活动中心,相继在这里出现了古商族、山戎族、东胡族、匈奴族、乌桓族、鲜卑族、库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喀喇沁旗西桥发现的这批战国墓葬是研究当时历史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珍贵资料。
西桥镇位于赤峰喀喇沁旗东南部,东接乃林镇,西与锦山镇相连,南与宁城县汐子镇和小城子镇以坤都河为界,北与十家满族乡和元宝山相交,距离喀喇沁旗旗政府所在地47公里。由于该墓地被多次盗墓者盗掘,赤峰市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013年5月由赤峰市博物馆,喀喇沁旗文物局在喀喇沁旗西桥镇宫营子村,铁营子三组村后北山主持发掘了这批战国墓地,这次发掘的战国墓地是目前赤峰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最高等级战国贵族的墓群,墓地出土的一批精湛的青铜礼器、骨器等,这是内蒙古地区的首次发现,是近些年来赤峰考古的重大发现,填补了内蒙古地区战国时期考古的空白。
该次发掘的墓地位于喀喇沁旗西桥镇西20公里的宫家营子村铁营子三组北的平缓的山地上,占地面积约8千平方米。墓地被群山包裹,东南、西南为陡峭的高山,山下南100米为村级公路,公路南侧为季节性河流(图一)。
西桥镇宫营子战国墓地所在的缓坡现已被开垦为农田,由于每年都有在这盗掘墓葬的,地表上散布有夹砂红陶、褐陶和泥质灰陶陶片及人骨及动物骨骼、牙齿等。夹砂陶多为素面,泥质的有素面、也有细绳纹的,夹砂红陶、褐陶陶片为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遗存,战国陶片,人骨、动物骨骼系盗墓者在墓里掘出的。经过发掘可知墓地年代大致相当于战国中期至晚期。该墓地发现有夏家店上层残灶址和残窑址及灰坑,发掘战国墓葬59座。其中发掘了没被盗掘的墓葬5座,并清理了54座被盗墓葬。出土遗物共200余件(组)。
陶器分轮制和手制,以素面为主,个别有细绳纹和斜线纹,分泥质和夹砂两种。器表颜色有灰和褐色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灰褐、黑褐与黄褐等,个别陶器器表磨光,器类以罐为主。
铜器容具与武器有壶、敦、鼎、酒具、勺、刀、锥、镞,饰件以石串珠为主。另外还有绿松石珠及铜耳环、铜泡、铜云纹形饰、青铜扣等。骨器有乐器、镞、骨环等,此外还有陶纺轮、蚌饰等。
墓地的墓葬基本上呈西北至东南向排列,大致可分为10列,排列密度不等,最少的一列只有3座,墓葬大多为长方形土坑墓,石板墓较少。墓葬有单人墓葬、二人墓葬,以单身仰身直肢葬为主,侧身直肢葬次之,并有人殉葬现象,大中型墓葬有殉动物头蹄的现象。墓主人有成年人也有儿童,有的骨骼不完整或有明显的肢解现象。
整个墓地的墓葬可分为大、中、小三型。少数大墓长5~7米,多数为中等墓葬,墓葬长2米、宽1米左右,小墓较少,长1米左右、宽0.6米左右。随葬品:青铜器以鼎、敦、壶、匜、觚、舟、斗、匕等成组出现,还有青铜戟、刀、腰带、马具等。纹饰有饕餮纹、蟠螭纹、夔纹、云雷纹、乳钉纹、兽纹、旋纹、人物故事等。
M23因多次被盗,仅可知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葬的上边开口绝大部分都被破坏,二层台下也被两个盗洞破坏,仅可看出为平底直壁。二层台下深135厘米,墓底长260厘米,宽140厘米,整个墓深为575厘米。在墓底发现南北两侧各有70厘米左右的盗洞口进入二层台内。墓内有近期盗墓者架的残木桩,扰土中有兽骨,可辨有鹿头、马头、牛头、狗头和蹄骨。墓底未见人骨架,在墓的扰土中清理出青铜器和骨器、石珠、金箔等,在墓底腰部棺木下方的夯层下(夯层厚6厘米)发现椭圆形腰坑一个。里边出土珍贵青铜器20件:青铜壶2件,两件都有盖,盖上有装饰,大的一件器身有环状耳(耳上也有纹饰),器盖和器身都有精美纹饰。大的那件青铜器:口径15.2、腹径32.5、底径20.7、高60.5厘米、重9.85千克。另一件为提梁壶,器身纹饰与大壶不同。口径10、腹径21、底径13、高32厘米、重2.5千克。敦一件,圆形,该器分开即为为两个容器,整个器表上有有极为精美的图案,上有器耳把手和足,上都有纹饰。口径15.2、高21.2厘米、重1.35千克。鼎一件,有盖,纹饰为夔龙,足为动物图案,口径20、腹径23.5、盖高26、鼎高17.3厘米、重2.45千克。洗一件,残,素面,折沿上腹部有铜环。口径38、底径17、高9.5厘米、重0.7千克。匜一件,素面,椭圆形口,前外部近口沿有一环。口径长17.6、宽12.7、底径长10.8、宽7.5、高6.35厘米、重0.15千克。觚两件,素面,形制相同,口径10.7、底径5.6、高21厘米、重0.8千克。舟10件,素面,形制相同,椭圆口,两侧出板耳,口径长15.9、宽12.9、底径长8.4、宽3.8、高4.3厘米、每件重0.18千克。长柄人物故事斗一件,柄的正反面上都有线刻的精美人物故事等图案,长60、斗口长8.5、宽6.7厘米、重0.22千克。匕一件,素面,柄细长,匕面呈椭圆形,长21.1、勺头4.6~6厘米,重0.066千克,形制同现在的汤匙(图二)、(图三),该墓还出土了金箔片,铜刀。铜扣箭头及松石珠等随葬品。该墓填土为红土加砂砾,夯筑,上有圆形夯窝,夯窝1厘米左右,夯层厚约6~10厘米,土质坚硬,夯层中夹有木碳颗粒和红烧土粒及石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