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教材成佳作——记叙文写作神器

2016-04-13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1期
关键词:交代记叙文细节

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邵 华

巧借教材成佳作——记叙文写作神器

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邵 华

多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经常是脱钩的。写作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点缀,学生写作的范本则是高考优秀作文,教者教得无序,学者学得困惑。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充分运用课本中的资源,在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写作的技巧,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的做法是:寻找可训练点,模仿写作。

《我与地坛》是高中课本中的一篇重要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感动”几乎是教师们备课时必须思考的问题,或者,编几道阅读题进行阅读能力训练。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浪费了资源,非常可惜。我在教学中会充分运用课本中的资源,在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写作的技巧,让学生找出文章感人至深的段落进行模仿写作。

比如,第二部分的第3小节,母亲送我出门的一个细节,“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去,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这个细节描写的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事。而真正感人的地方主要是在后面。“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20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后面的内容是在分析母亲说那句话的情感历程。我引导学生在品读细节时不忘嚼嚼后面的这段文字,学生会很清楚的知道原来感人的部分在后面,仅仅单纯的细节描写不能提升情感。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公式:细节+顿悟、设想(分析母亲的情感历程)+评论(中心句)。这样才是完整的描写,如果没有设身处地地分析人物情感,文字的表现力就不够,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写作目的。

然后我让学生模仿这种模式写一写自己父母关心子女的一两个细节,并加以分析,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学生一模仿就能出文采。例如以下片段:

每当深夜,母亲总会轻轻敲门提醒我早些睡,别熬夜了。我相信她那时总会看着我的背影默默地摇头,然后轻轻地关上门,退出我的“领地”,我知道母亲对我的努力缺乏足够的信心,但是她又希望在我身上能够出现奇迹。在后来的日子里,只要是我在看书,母亲就不再说话了,连走路都是轻手轻脚的。她也不再提醒我睡觉了,她会端来一杯冒着白气的牛奶,看着我喝下去后才安心地离开。因为她知道劝不了我,只好一声不吭,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再到后来,每当入夜,家里总会有两个身影,一个坐在书桌前埋头苦读不闻窗外事,一个守在客厅里看无声的电视。有一次,我走出房间,看见披着外套的母亲困倦地坐在沙发上,看见我后,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从未听过她有所抱怨,从未听到她说过一个“苦”字,我可以断定,在那些数不清的深夜里,她准是对自己说“帮不了孩子的忙,陪陪她,会安心些”。那时,我总是将母亲尽力的付出当作是理所当然,也曾在某个深夜,烦恼她进进出出而对她乱发脾气。到现在我才明白,在母亲的辛苦付出背后,是她渴望女儿健康与快乐的心。夜深了,当我把精力倾注于我的未来、我的梦想之中时,我的母亲,也正在把她的精力完全地倾注在她的女儿身上。

这段最精彩的不是细节而是小作者能站在母亲的角度思考,体会母亲的情感。这时难能可贵的,是匠心独运的地方。我想长此训练下去,学生的记叙文水平一定会提高的。

至于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呢些要领,我剖析了《项脊轩志》寻找到一种思维模式,即交代、细节、感受。其中“感受”,可以是议论,可以是抒情,也可以是情景交融的画面。这三个要素各自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交代”是为了把细节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过程、背景说清楚,细节是为了生动、形象、传神,“感受”则是为了点明或突出中心而写的。其中“感受”可以是对细节的点评,可以是对细节的意义作解释,可以是由细节引发的抒情,甚至可以用一个意境深远的画面代替 ,可以是用作者的口吻写,也可以借助作品中的人物之口来写。这三个要素的排列方式可根据材料的情况组合。一般有这样几种:1.交代+细节+感受。2.细节+交代+细节+感受,3.感受(中心句)+交代+细节。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文本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用好这个例子,让学生学有所得,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以致用”是语文课堂的生命,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交代记叙文细节
记叙文阅读专练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交代
交代
盗墓者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