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影视手段指导写作

2016-04-13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影视学生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 黄 莺

利用影视手段指导写作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 黄 莺

针对高中学生写作立意浅、无材料、无技法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用影视手段带动学生写作。从两个方面阐述:一、利用影视手段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一)利用经典的电影促进学生写作时主题的深刻性、独特性的养成,(二)利用新闻类影视节目增加学生写作的思辨性、创新性的养成,(三)利用人物类纪录片和访谈增加学生写作的素材;二、利用影视手段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一)利用“蒙太奇”手法指导学生作文的“叙述”技巧,(二)利用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

影视手段 写作 内容 技巧

高中的作文写作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项身心俱疲的训练,首先学生“三点一线”枯燥的校园生活让他们缺少丰富的写作素材,一提起笔就陷入僵局;其次高中繁重的课业压力,让学生很少有时间能够静下心来拿起文学书籍阅读,更少了一份对平常小事用心体会的心境。此外,从教师角度说,有时候我们的作文教学更趋于功利性,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往往以“练审题,多写作,请讲评”的模式出现,没有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的作文训练变成了机械的作文套路的练习,学生无趣,老师头痛。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如何增加学生的素材的积累,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利用影视手段指导高中学生的写作是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首先我们的学生是标准的“00”后,当今社会发达的媒体资讯如网络、电视、电影、漫画等等图片资源以迅猛的姿态进入他们的生活,几乎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的阅读空间,这种轻松直观的阅读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他们信息的主要来源,因而对于学生来说写作以此为媒介,他们更易接受,也较容易提起他们阅读写作的兴趣,使阅读真正成为“悦”读。

其次,“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影视资源是语文课外学习资源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指电影、电视,还可以是包括音像元素在内的其他作品,如一段MV,一段自己录制的新闻短片,一部自己拍摄的微电影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合理的利用它们,无疑为学生睁眼看世界,理性的认知理解世界提供无限的可能,必将能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我们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下面就具体谈谈我们学校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利用影视手段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一)利用经典的电影促进学生写作时主题的深刻性、独特性的养成。

影视手段可以利用多个材料来构筑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深刻性。美国电影理论家波不克说“任何一部电影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主题……在现代电影中最重要的一个发展就是认识到电影可以处理我们时代最深奥的思想。”电影主题的深刻性、独特性正好与我们作文写作立意的要求一致,因而如果我们能够给学生提供优秀的经典的电影作品,必然能够给学生以启发。比如给他们看了《后天》之后,学生们反响很大,他们争相讨论“在上个冰河世纪结束的时候,恐龙灭绝了,而人类幸运的存活了下来,那么如果又一个冰河世纪来临,人类还可以幸免于难吗?如果人类不采取一些措施的话,“后天”终有一天会来临……在这样一种热情驱使下,学生们秀出了一大批呼唤保护自然,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这样的影片还有《海豚湾》《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等等。

又比如看《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战争启示录》等影片可以让学生把视角投向二战,不仅让学生接触战争的罪恶,生发对和平的渴望,更让学生关注战争背景下人性的高贵与丑陋,产生了一大批思想深刻的文章;看《活着》《万物理论》《乔布斯》《启功》等影片,可以让学生感受困境中人的不屈的精神,以此激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形成了许多乐观向上的文字。

可见,合理有效的选择经典影片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思想的深刻性,反映到写作中自然产生深刻、独特的主题。

(二)利用新闻类影视节目增加学生写作的思辨性、创新性的养成

所谓思辨性就是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能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而创新性就是与顺向思维背道而驰,以新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这两种能力的提高都可以借助新闻类影视节目达成。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产生,新闻热点成为各类媒体争相报道、评论的重点。比如,以前的“小悦悦事件”“老人扶不扶现象”“大妈广场舞事件”,近阶段的“明星吸毒事件”“全民整容事件”等等,他们有的是社会之瘤,有的是时代之疾,有的是百姓之痛,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让他们有话可说,且说得有理。比如“2014年潘石屹捐款1亿美元给哈佛大学事件”学生评论整理如下:

赞成潘石屹:

1.许多人议论不满无非是嫉妒心理在作怪,就像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般,用愤愤的心态抨击着善意的行为,这是一种赤裸裸的“道德绑架”,一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

——李笑冬

2.网民群情激奋,其心理应验了那句俗话“肥水不流外人田”

——刘文静

3.潘石屹向哈佛捐一亿美元之所以引起公众如此的不满,是因为中国人有着强烈的“自己人”意识。你竟然不捐钱给中国自己的大学,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吗!

——沈卫愉

4.想套用冯小刚的话对这些愤青说:“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这些人有的是仇富心理,护短心理。无论富人干什么,或是不干什么,统统是不分青红皂白一通指责。这和我们长久以来的文化、习惯分不开。

——周颖倩

反对潘石屹:

1.我认为,潘石屹捐一亿美元给哈佛,其本质是因为觉得中国的大学没有希望。这与大部分北大、清华的学子选择出国后深造是一个道理。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人固有的劣根性——不自信。

——张君华

2.他为什么不捐钱给清华北大?他为什么挑上国际上鼎鼎有名的哈佛?或许有人认为他是为了吸引世界眼球,但在我看来,他不过是看不起国内大学。潘石屹见多识广,追求的东西自然高大上,可现在中国的普通民众对外国的东西亦是趋之若鹜。手机美国的好,汽车日本的快,明星韩国的帅。中国人骨子里的自卑造就了他们崇洋媚外的奴性。

——张 银

3.难道最好的教育只有哈佛有吗?难道中国的大学不能提供先进的教育吗?归根结底,这种行为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缺失和民族归属感的淡化。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必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利用人物类纪录片和访谈增加学生写作的素材

在进行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时,学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论据,总是用烂的那几个: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史铁生、海伦凯勒、居里夫人等,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影视资源,给他们提供有用、有力的论据材料显得尤为重要。高二时期我们主要补充了以下几个资源,如以“人文价值”而非“新闻热点”为取向定位的人物传记类的《大师》,它囊括了民国时期各个领域顶尖,给后世极大影响的知识分子,还有同类型的中央10套的《人物》,当代的我们还播放了东方台的《可凡倾听》和安徽台的《鲁豫有约》,在选用这些名人传记的同时,我们还关注底层小人物悲欢的《冷暖人生》,从不同的层面、角度给学生有用的素材。比如我们在播放《大师》视频《丰子恺》后,学生整理的素材资料:

1.简单中蕴含着丰富(不简单)——取材生活场景、人情世态,自然风貌,(掏耳朵、馄饨担、打开水等等),笔调简洁而流畅,画出了人生的率真,儒雅,恬静和优美;画出了悲悯和仁爱,他的的漫画常常流露对人世关爱的同情心,非常温厚,初看貌不惊人,但越看越觉隽永,十分耐人寻味。

2.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才是真正的艺术——喜欢他的人说:“这是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不以为然的人说:“这些画不中不西,难登大雅之堂。”后人评价说:“从前没有人画他这样的画,以后也没人画他这样的画,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珍爱。这条标准尤其适用于当下。我们做人做事当经得起时间的过滤。

3.悲悯之心:A他看见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善不美的东西就要叹气,痛感众生的疾苦愚迷。B抗战期间,漫画的画面更优美更宁静,描写真善的人间,给人以希望,这在当时既是悲悯情怀,也是有长远的眼光的。

4.报恩:A对老师最大的恩情就是向老师那样去做;B一句诺言八个字“世寿所许,定当遵愿”,一生行动四十年“护生画集,一二三四”。

5.文化心灵: A.儿童的题材,占了丰子恺的漫画一大部份。他公开宣称自己是“儿童的祟拜者”,他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和儿童”。B.一种和平,善良,纯真。珍爱所有的生命,荡涤心灵至宝。《护生画集》,护生即护心,自己的内心因此获得无比的丰富,感受愈加的幸福。

6.使命感、责任感:A.抗战期间,画《漫画日本侵华史》,题诗“怀里娇儿尤索乳,眼前慈母已无头”。这正真正的大家共有的情怀。梅兰芳,齐白石等等无不如此。B.为鲁迅的小说配漫画,“使它便于广大群众阅读,这就好比在鲁迅先生讲话时装上个麦克风,便于声音的扩大”。

这些人物素材,均可以作为写作时引用、论证、抒情的内容,让学生有议论的空间。

二、利用电影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电影的表现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蒙太奇”手法,景物描写手法,细节描写手法,白描手法,象征手法,怪诞手法,写实手法等等,它们与我们的记叙文写作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这里笔者仅就其中几种手法谈谈自己浅薄的见解。

(一)利用“蒙太奇”手法指导学生作文的“叙述”技巧

“电影常常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即电影导演按照某一特定的主题内容将拍在胶片上的一系列镜头及录音带上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组成影片的方法和技巧。它打破现实时间的自然顺序,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场面进行交叉衔接,将联想、回忆、幻觉、梦境同现实融为一体,使时空呈现出跳跃性并获得多层次的展示”。也就是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的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这与我们的记叙类文本的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由此指导学生的“叙述”技巧。

比如,我们以《阿甘正传》为例,短短两个多小时中导演用最典型的镜头解读了他的一生,影片从阿甘坐在公共汽车站长椅上的回忆展开,伴随着漂浮的洁白羽毛,依次筛选的镜头:他教“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里学跳舞;帮约翰·列农创作歌曲;成为橄榄球明星;参加越战;瓦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大规模种族冲突;无意中迫使潜入水门大厦的窃贼落入法网,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的垮台;参加了中美友好的乒乓球赛;开创捕虾事业,并因此成为千万富翁;珍妮不辞而别后,跑步途中成就了T恤图案的独特设计方法等等,简洁而又主旨鲜明。我们在写作指导中同样可以如此,跨越时空的限制,选择最典型的镜头(片段),构成文本的主体,组成很好的记叙类片段式散文,如2015年江苏卷满分作文《不朽的青春》,用“窗外,雨来。耳畔,风过。外婆,我又想起了你。”串起了外婆的三个镜头:三尺讲台上,您为学生解释宋词;侍弄满园花草;临终前的遗语。刻画了一个以青春的心态面对生命,热爱生活的外婆形象。

当然这种片段式写作的镜头组合方式还有很多,你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合理的、自然的将现在、过去、未来有机组合在一起。

(二)利用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

电影中的细节描写往往是通过特写镜头来呈现的,它对表现对象的细微部分进行细腻描写,可以是声音细节、人物细节、景物细节、物件细节、色彩细节等等,起到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典型环境、突出主题思想等作用。

比如苏教版必修二教授《林黛玉进贾府》课文时,选用的87版《红楼梦》中第一、第二集中相应的情节,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对人物描写手法的掌握,比如说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第一次出场:坐于船舱之中,一袭白衣,手托着腮,眼带泪光的特写镜头深得神韵,比如,林黛玉进贾府就是借林黛玉的眼睛看贾府的人和贾府的环境,电视剧通过多次的林黛玉眼睛的特写镜头来体现,又比如王熙凤出场时笑声的特写镜头、服饰的特写镜头等等,让学生看视频,在加上《红楼梦》相关文本的精读,学生对重点人物的特写,对群体人物的场面描写都有了较深的理解,以下是学生的片段描写:

语段一:“9点45分了!不知谁喊了一句,本来谈笑风生的众人突然愣住,然后像炸了锅一样的骚乱起来。吃饼干的将剩下的半块饼干塞入口中,边喷子粉末边艰难的下咽,不时还捶捶胸口,怕被呛到;洗衣服的顿时加快了手速,上下翻动,连刷带搓,三下五除二地就将一件衣服洗完;而那些还没有洗漱的人更是疯了一样冲进厕所,边挤牙膏边倒热水,一不小心把刚挤好的牙膏又掉到了水槽里……一时间,整个宿舍鸡飞狗跳:讲话声、冲水声、杯盆叮当声,推搡声,叫骂声响作一团。但在这时,身为异类的A君仍然半靠着墙,口中叼着半块面包,手中拿着电话,含含糊糊地聊着天,不时还整理一下发型,真是淡定啊!时间正在流逝,A军仍在耍帅。这时熄灯铃声传来,宿舍灯瞬间熄灭,只听黑暗中A君大叫一声“不好”便冲进厕所,不料又撞上墙角,发出阵阵惨叫。大家都强忍笑意,浑身颤抖,差点没把舍管引来……(一8 何子为)

语段二:21:29,还有一分钟,晚自习就要下课了!我将手中的笔一甩,一把扯下胸卡,扔进课桌,却砸在了桌边上,我只好迅速弯腰,拿起胸卡塞回课桌。抬起头一看,教室里一片骚动,同学们原来急驰的笔早已停下,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整理课桌,有的紧紧地盯着钟……他们都在等待最后一刻的到来。“还有多久?”我示意同桌。“40秒。”他淡定地回答。我向左转过身子,挪动了一下脚,从课桌旁边拉下垃圾袋拎在手里,四周的同学现在的动作出奇的一致,纷纷挪动自己的身子,调整自己的位置,以便第一个冲出去。“还有多久?”“20秒!”时间越来越短,我抓着垃圾袋的手越来越紧,时间仿佛定格,同桌也把身子向左转了出去,一只手抓住课桌左下方的桌面,脚已经离开了课桌下,伸向了外面,只怕慢了那么一步,晚回宿舍就是几分钟啊!我同桌双眼紧盯手表,身子一点一点向外挪,不时抬头看看其他人反应。“多久?”“5秒!”有的人已经迫不及待的离开了座位,弯着腰,慢慢地向门靠近,还不停地警觉地盯着窗外。我的屁股也已经离开了座位,双腿蓄劲……铃声响了,我们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冲向门外。 (一7 邹承禧)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肤浅的体悟,高中的作文训练任重而道远,用影视手段来引导学生写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他们有兴趣进而产生写作的动力。

【参考资料】

司海超.蒙太奇手法在电影中的运用.美与时代(上半月),2008(03)

猜你喜欢

影视学生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风起
学生写话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