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教版初中语文《社戏》教学设计

2016-04-13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中学万海全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社戏意图课文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中学 万海全

苏教版初中语文《社戏》教学设计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中学 万海全

一、教材简析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忆事散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记叙了自己儿时观看社戏的经历,抒发了对童年时代美好回忆的留恋之情,以及对儿时伙伴们的深深怀念。课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用心细致,让人觉得身临其境,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的,如何把情景交融的手法拿捏到位的,加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二、设计理念

《社戏》是一篇优美的忆事散文,课文节选的部分充满着诗情画意。文章的语言非常优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如何抓住细节去把景物描写得动人而真实。作者把自己对幼年时期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怀念都融入了文章对景物的描写中了。文中还刻画了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教师要启发学生去感受其不同的形象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独特的写景手法,了解以景写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对于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农民的善良好客、朴实淳厚的性格,以及他们勤劳能干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故事情节梳理清楚,懂得叙事过程中的详略得当,感受以景写情的妙用,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

五、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刚从懵懂幼稚的孩童时代进入少年时期,童年的回忆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值得一生去怀念的,那么谁能说一说自己童年时代你最爱做的事呢?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请学生举手回答)童年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那时候发生的故事是可以值得一辈子去述说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回忆,看一下他的《社戏》,瞧一瞧他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使用引导性强的开场白,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教学的思维轨道上来。)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使用投影仪播放有关“社戏”的图片资料。

2.安排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社戏”的信息。

3.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资料,让学生跟着去熟悉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准备一些资料,方便学生增加对课文的理解,避免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出现脱节。)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A: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做到全面把握。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简洁地表达出来。(学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

B:要求仔细研读课文,让学生留意重要的地方,并用手中的笔圈出来做标记,让学生搞懂文章的脉络,理清故事情节,分清楚叙述的详略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阅读课文,互相交流,教师负责做出指导,共同总结。( 演示)①和母亲随母归省住在平桥村。②过着钓虾放牛的日子。③看社戏前的一番波折。④夜晚航行看社戏过程中。⑤在赵庄看社戏。⑥看社戏后乘船归去途中偷豆。⑦六一公公送豆。详细叙述了③④⑤ 简略叙述了①②④⑦。

(设计意图: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决定了信息筛选能力。而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蕴含的内容吩咐,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清文章的主次顺序。)

2.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涵

思考:这篇课文取名《社戏》,但是并没有太多关于社戏的篇章,这是否合理?可否改成《平桥村一夜》?说出你的想法和理由。

安排学生分组交流,互相分享自己对课文中作者中心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设计意图:探究能力是需要重点培养的一项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升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师:你认为课文中哪部分写的最好呢?仔细阅读你觉得最出色的环节,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其次说一说对全文的作用是什么,最后说出这一环境精彩的原因,有哪些美的地方,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语言手法,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2.先安排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随后进行分组交流,做后汇集到一起,所有人集体讨论。

3.结论:《社戏》有“三美”: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

(设计意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从初步阅读到仔细阅读,由浅入深,从粗到精,充分遵循语文阅读的规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鲁迅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寄托了他童年时代的一切美好回忆,勾勒出了一幅淳朴敦厚的江南农家的风情花卷,显示了先生心中温情、柔软的一面。昨日的回忆总是美好而又温暖的,人生的起起伏伏总会因为那一段日子而变得灿烂明媚,就让我们翻开课本,去体会那份难忘的情愫。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短文,叙说自己的幼年时光。

八、教学反思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讲课的范畴仅仅局限于课本提供的几本资料,无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在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人文需求,突破原有的教学欧式,让学生不再是死记硬背地学习语文。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不断的提高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社戏意图课文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