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出语感,品出文意

2016-04-13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于姗姗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本情感生活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于姗姗

读出语感,品出文意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于姗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作为语文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学生自主的读,从而做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最终读出语文味。

一、身临其境,引导学生进行赏读品味

赏读,便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用优美的文字来表现秀丽的自然风光、复杂的内心情感、未曾亲见的事物等。朗读能够使学生脑海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诱发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人间真情、感受万物生灵。

如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只有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才会呼之欲出。作为教师要在范读过程中,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倾注到字里行间,也要教会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读,感染学生,诱发其去想象,使其入境入情,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其对美的共鸣。如《荷花》中作者对荷花形态的描写,与荷花相伴直至沉醉其中,忘记自己的感受,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学生如何能感受出来?同时,教师在朗读后,还要针对文本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通过阅读来分辨真善美的能力,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具体的朗读方法灵活多样,但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二、 触摸语言,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要想让孩子感受读的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

如:三年级课文《掌声》讲小英是班里的残疾儿童,她生活在自卑和孤独中,因为同学们的一次掌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爱说爱笑了,生活充满阳光,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人皆需要掌声,人人都要奉献掌声的道理。我是这样处理的:释题时简单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获得过什么样的掌声,获得掌声后的心情和行为都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学生静静地读,认真的划,情动于内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对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分层阅读的:学生首先在阅读中注意了“默默地”这个词语,我就让学生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对这个词的认识,学生轻轻的读出了“静静地、悄悄的”的词语本意;然后想想“总是默默地”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想象小英都怎样“默默地生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作出想象:“六·一”儿童节不会看到她在舞台上的身影,课堂上也不会看到她高高兴兴举起的小手,选“三好学生”时同学们不会想到她,请学生再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读出“默默地”不被注意的感觉。继续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你愿意作一位“默默地”生活的人吗?为什么?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不愿意,因为太孤独(寂寞、痛苦、没信心)了”。此时动情的点拨:明明是花朵一样美好的童年,却听不到她欢歌笑语,看不到她美丽的笑脸,表面上默默地生活,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你会?学生的脸色凝重起来,此时,学生的朗读自然有情有味,水到渠成。随后的研读活动自然也有了探索的兴趣、有了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

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真正充分地、自由自在地阅读,老师只提供适当的拨云见日式的点拨,这是展开教学、让他们获得乐趣的一个前提。

三、精心设计,引导学生领会文中真情

教师只有正确把握文本,仔细斟酌文本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对话的话题,才能让学生既能在话题中找到阅读的支撑,又能充分发挥阅读的主体性。当阅读过程中把话题打开后,可以适当地把阅读问题向生活实际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议一议。如有可能,可以将口语交际的教学与阅读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可灵活掌握。

四、深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通过活化文本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体验,尤其是深度体验,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语言与精神的共舞中洋溢着恬美的情趣。

我曾经听了一位老师上《三袋麦子》很受启发。课文讲述了小猪、小牛和小猴在过年的时候得到了土地爷爷的一袋面粉,他们三个人分别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到了不同的效果,老师在教学时,安排学生对问题进行了生活化,“如果你有压岁钱,你会如何使用你的压岁钱呢?”学生置身情景,回答得特别天真、可爱、感人,很好地体会出不同的消费观念,从而沟通学生、文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联想,学生很快找准了情感基调,读的声情并茂,教学起来自然效率就高了。

相信只要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做到多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语文味。

猜你喜欢

文本情感生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