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将润泽生命进行到底
2016-04-13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沈梦怡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 沈梦怡
习作:将润泽生命进行到底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 沈梦怡
“以人为本,人文共进”,习作教学应定位于此,促进习作与学生生活和生命的融合,让习作更具人文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悟生活的同时及时记录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使习作与成长同步,让习作在生命的多元背景中无痕迹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在生命的精彩里形成个性的表达,不断发展和提高习作能力。
习作 教学 个性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让《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作文要求在实践的土壤上扎根,为此,笔者将从生活的视野出发,关注学生的生命感受,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他们及时抒写自己的心灵音韵,并通过习作交流学生纯真的生命活动,使习作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延展精神空间的载体。
一、让鲜活的源泉注入孩子的心灵
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全部的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可见,学生在写作文时无材料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不善于发现。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让生活的美丽充盈孩子们的心灵,撑起孩子们抒写生活的“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引导学生学习生活,拥抱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请学生把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的每一天记在心里头: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高兴的、悲伤的、有趣的、尴尬的,轻松的……
在教师的引领下和鼓励下,孩子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捕捉到了许多美的、可以习作的素材(以学生的习作为例):
1.我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我家的小狗》《可爱的小猫》《聪明的小白兔》……
3.我的游历生活:《亭林公园游记》《顾炎武故居游记》《我游苏州海洋馆》……
4.我快乐的学校生活:《快乐的六一》《课间十分钟》《校园运动会》……
学生真实的感觉丰富了他们的生命体验,成为他们今后习作的“复合维生素”,并使得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生命成长的快乐。
二、让生命充盈思考的乐趣
学生的生活充满着快乐和烦恼。时而欣喜鼓舞,时而伤心难过,点点滴滴、桩桩件件的事情让他们时而坚定,时而软弱,时而茫然,因此,教师应引领他们学会休憩,给心灵一次思考,从生活中寻找快乐,让他们以后走得更踏实,更稳健,更自信,走得更远更从容。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记录的同时及时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悟,鼓励学生怎样想着就怎样写:有愿望的时候,及时倾诉;有发现的时候,及时分享……让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的纯真思考。
如:植树节到了,一位学生写了《植树》: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老师对我们说至少种1至3棵树。妈妈就到街上去买了3棵树,第一棵是桃树,第二棵是桂花树,第三棵是柿子树。
我的植树活动活动开始了,我先把土松一松,根据树根的大小,挖了三个坑,每个坑都保持2米的距离,因为如果距离近的话,会对小树苗以后的成长有不良的影响。然后,我再把小树苗放进坑里,铺上土,用力踩平,最后浇上水。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原语言中许多意象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相应的意象,更难在翻译中维持原有的意象,对于这类意象,原则上应舍卒保车—将意象转化为意义。(廖七一,2002:227)有的媒体也采取了这种译法,直接将“洪荒之力”解释为一种“神奇之力”。如《卫报》和《美国之音》然而廖七一同时也指出:“舍去意象、保留意义的处理方法是下策,不可避免地会使译文的意义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增减”。(同上:227)“Mystic energy”这一翻译有其合理的地方,但是使“洪荒之力”的意义有所削减,并未能传达出“洪荒之力”的特殊韵味和文化内涵。
我下定决心,以后要每天给小树苗浇水,在每个坑旁边松土,还要多给小树苗们听听音乐,这样,会让小树苗长得更有精神,还能帮助它长得快些。
我还给这些树起名字呢!桃树叫笑盈盈,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可以跟它说;桂花树叫平安树,有了这颗树,我们全家就平平安安;柿子树叫红红火火,它能让我家红红火火起来。
我想对大家说:让我们都来种树吧!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绿更美好!
就这样,孩子从植树这件事情上引发了自己对生活深深的思考,并以自己纯真的生命感受来引发他人的思考。
三、让体验丰富孩子的生命
当学生感受生活的精彩后,为引导学生形成习作,并通过习作展示自己的生命活动,表现出“原生态”的自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命历程和生活感受创作成一篇完整的习作,让学生把蕴藏在自己心灵深处的、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思考“倾吐”出来,并与同学、老师一起来品评和体会自己独特的生活滋味,分享生命的快乐。
1.让生活的痕迹于学生的笔下显露
每个学生有自己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生命感受,而这独特的经历和感受正是别人无法拥有财富的。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进行习作,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快乐与忧伤。
如:一名学生的父母离婚后,对他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一直生活在往日的幸福生活中,不肯面对如今的现实。为此,我一边引导他感念父母平时的恩爱和对他的关怀,一边鼓励他进行倾诉,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向老师、同学和家长进行表达。在“习作厨房”课上,他勇敢地以自己的经历为材料,写了《爸爸,我想对您说……》:
当这位同学满怀感情的朗读这篇习作时,教室里静寂无声,一些学生还悄悄用衣角擦拭眼睛。那么,这能说仅仅是一篇普通的习作吗?这其实是一个学生真实的心路历程呀!他的笔下,不仅仅是一个个方块文字,更多的是他生活的痕迹和对生活的思索。
2.让独创的表现方法与笔下闪光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内容、形式到语言有自己独创性的表达:自由选择文体,可写记叙文,也可写童话、随笔、诗歌等;独创性的表达,或遣词造句,或谋篇布局……少一份拘束,多一点个性和创意;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地理历史、人文环境等知识和名言警句、诗词佳句等语言材料,以丰富表达内容;鼓励学生展开自己独特的想象,让表达更加形象,充满情趣。
如在写老师二三事时,有学生写了《老师哭过吗?》来感念老师;在表达“节约”的主题时,有学生写了《假如我是一滴水》;在倡导环保时,有学生以《小草的眼泪》,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歌颂母爱时,有学生却独出心裁的用《感冒的滋味》来感谢母亲……
这一切,无不让教师感受到了学生的独具匠心,让师生在别样的情趣、韵味和意境中,享受到了心灵习作的独特魅力,享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快乐、舒畅和愉悦!
在老师和全体同学真诚和无拘束的交流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和生活感受,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品评了同学那独特生活中的丰富滋味,并表现了自己对同学习作的理解、评判和对同学真诚的欣赏。这是对学生习作最好的鼓励和肯定,也是对学生心灵最大的人文关怀!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空间,巧妙地让习作教学和生活感悟同步,给学生习作以生活的灵性,让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习作展示生活的缤纷色彩,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地展现自己个性而精彩的生活画卷、呈现个性而精彩的成长历程”时不知不觉地学习习作技巧、接受习作指导,从而让学生通过习作放飞心灵,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腾闽军.享受作文——作文教学新感受【J】.教学月刊
【3】施建平.让习作散发出孩子生命的原味【J】.福建教育
【4】郑冬梅.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思索——开放性习作教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