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等农业院校开设国学类素质拓展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

2016-04-13王江苑淑玲于玲

山西农经 2016年2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业大学国学

□王江 苑淑玲 于玲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在高等农业院校开设国学类素质拓展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

□王江苑淑玲于玲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开设国学类课程,是当前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尝试。国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当前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对国学类课程的需求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浅析开设国学类课程对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农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提出开设课程的相关路径,希望能有效地拓展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增强学生求知欲、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更好地服务“三农”。

国学;人文素养;农业应用型人才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2.75

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国学教育,不仅是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农业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应该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将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引入并落实到课程改革和教学计划当中,构建科学灵活而又富有人文特色的课程体系。

1 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对国学类课程需求情况

为撰写本文获取准确真实数据,笔者在学校大一至大四本科学生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共122份。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分为对国学课程认知、对现阶段学校国学课程评价以及对未来国学课程开设的需求三部分。其中女生89人,男生33人,大一53人、大二39人、大三22人、大四8人。

在对国学知识认知和需求方面,近86%的同学表示从小到大在不同程度上接受或接触过国学教育,如《论语》、《唐诗宋词》等,但谈及到对儒、释、道、兵、墨、法等文化精髓及《大学》、《中庸》、《孟子》、《周易》等内容的理解时,仅有22%的同学选择“有所了解,但很少”,反映出同学们掌握水平有限。在“你认为我校是否有必要开设国学类课程”这一指标性问题上,仅有8人选择“有无均可”或“没必要”,一方面,这与当前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及文理分科造成的知识缺失以及现代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与吉林农业大学属农业类院校,专业设置及招生往往偏重招收理科生有关。

在对开设和学习国学课程方面,93.4%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国学类课程,特别是在大一、大二年级应不分专业开设国学选修课。目前,在选择学习国学内容途径时,电视讲座、书籍、网络分别排在前三位,92%的同学表示如果学校开设国学类选修课他们会“从兴趣爱好出发”主动选报;同时,在“对国学课开设建议”中同学们表示,作为素质拓展选修课,应该增加教学课时,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满足学生需求。

2 开设国学类课程对培养农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

“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内容博大精深,强调以人为本。国学类课程的开设,不仅是以国学为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更在于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通过对国学类课程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能力的养成和适应未来专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将国学经典中的人文素养与专业教育进行相互渗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将国学知识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文化创新和行为准则,有利于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成为操守雅正、经世变通、融会中西的创新型人才。[1]

高素质的农业应用型人才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不仅要适应社会、服务“三农”,更要懂得立德修身和做事做人。这样的人才能不断自觉地追求自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够自愿、自觉地投身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以自身渊博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无私奉献于社会。但目前,在吉林农业大学所开设的专业课中并没有国学类课程,而在素质拓展选修课中也鲜有教师开设国学类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普及性一般,不利于吉林农业大学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农业院校通常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局限在学生农业技术教育上,学生掌握农业技术的工具性远大于目的性,课堂教育更多的注重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往往忽视了注入“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处世”的人文素养。作为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地,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专门科学技术,还要使其具有一定高度的科学精神和厚重的人文素养,把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文化程度、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学校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的综合考量标准。

3 开设国学类课程的途经分析

国学教育以德育为先,把培养学生完善人格作为做人目标的思想,在当今高等学校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契合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鉴于此,国学类课程的开设应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的进行科学系统地设置教学计划,采取灵活的点面结合的形式安排课程,使其与专业课程彼此协调,形成互补、互渗、互助、合力的知识体系。

将国学经典纳入素质拓展课程,制定素质拓展课程实施方案及国学教育的具体目标。要在教学制度上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习得国学课程,通过教师在课堂对经、史、子、集中精华内容深入的讲解,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正确引导,能够熟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中的精髓,夯实人文素养的基础。

定期聘请校内外学者举办讲座、报告、演讲,组织学生参观展览等活动,丰富国学教育的实现形式,确保大学生多途径、多渠道领略到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以上形式的参与,学生不仅可以品味儒家的思想,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还可以品鉴道家精髓,增长自己的谋略与智慧;更能够体会佛家的慈悲与豁达,修行自己的菩提根性。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更可以指明自己的人生方向,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拓宽国学教育呈现形式,做到课堂外的国学教育工作可以润物细无声。通过挖掘经典知识,让学生通过诵读、演讲、辩论、书画等形式,深刻理解国学经典内容,分析经典文化价值,让枯燥的国学文化变成有生命力的且可指引学生行为习惯的“活文化”,进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高尚品德,从而学以致用。

综上,高等农业院校应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促使学生成为既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又有深厚的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迎合市场人才的需求,对促进学生就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

[1]熊春林.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9.

[2]骆兵.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

1004-7026(2016)02-0112-02中国图书分类号:G640

A

项目来源:吉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5xjyb11)。

王江,1987年生,男,助教,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农业大学国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垂”改成“掉”,好不好?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