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脱贫
——对凌源市青龙河流域发展特色休闲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2016-04-13沙志云

山西农经 2016年2期
关键词:凌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沙志云

(中共凌源市委党校辽宁凌源122500)

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脱贫
——对凌源市青龙河流域发展特色休闲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沙志云

(中共凌源市委党校辽宁凌源122500)

本文围绕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对精准脱贫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青龙和自然保护区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对策措施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2.42

1 凌源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1.1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青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凌源市西南部青龙河上游,总面积为699.12km2,是辽宁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1.1.1地理环境独具特色。青龙河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属于燕山山脉的东延部分,区内海拔1 000m以上的山峰6座,沟深林密,溪谷纵横。青龙河是滦河的重要支流,其干流总长246km,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台头山乡,青龙河从河北由西北向东南辽宁省凌源市流经保护区,向南流入河北省青龙县,最终于滦县汇流滦河入渤海。自然保护区处于中温带亚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0℃。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550mm。无霜期150d左右。

1.1.2自然资源保护完好。青龙河自然保护区有林面积61 588.7hm2,其中天然林46 191.5hm2,人工林15 397.2hm2,森林覆盖率62.6%,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林之一。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有:人工油松林、天然侧柏疏林、蒙古栎林、核桃楸林、河滩人工杨柳林等;主要灌木有:三裂绣线菊、土庄绣线菊、照白杜鹃、紫丁香等。其中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核桃楸、水曲柳、紫椴、野大豆、黄芪等9种;国家珍贵树大黄菠萝和蒙古栎2种。丰富的植物资源,被誉为是辽西原生型森林植被保存比绞完整的地方,是镶嵌在辽西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及“天然氧吧”。

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属华北和蒙新两个动物地区交汇地带。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水资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迁徒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护区内共发现脊椎动物395种,其中鱼类37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16种,鸟类295种,兽类42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种,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41种,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52种。

1.1.3休闲旅游资源丰富。青龙河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有红石谷景区,因山石多呈暗红色,故名红石谷。这是一处以原始植被景观为主兼具辽西丘陵景观的自然生态风景区。山上具有大片原始次生森林和核桃楸林等原始森林,素有“北国碧玉、辽西绿珠”之美誉。保护区内的青龙河,全长5km,夹岸山水秀美,风光旖旎,是最理想的漂流场所。此外,还有辽代的古墓遗址。

1.2青龙河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初见雏形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各级政府加大开发力度,使青龙河流域各乡镇旅游业的发展小有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大河北镇的红石山、辽代古墓、石羊石虎;前进乡的当年林彪军事指挥所;三道河子镇的青龙河漂流;刘杖子乡的葡萄园(葡萄节);佛爷洞乡的越野车王争霸赛等旅游项目,带动了当地以农家院为主的休闲旅游服务业发展。

苹果、葡萄、食用菌、中草药、花卉栽(种)植,梅花鹿养殖等产业向逐步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保护区的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为:游客季节性强,域外游客少,保护区内产业与周边地区衔接链条短,经营产业、方式方法单一等。具体表现为:

2.1思想认识不到位

发展乡村旅游业主要是以开发农村农业资源为主,以此离不开农村群众的支持,目前部分农村群众对发展乡村旅游缺少正确的思想认识及动力。

2.2建设资金短缺,缺乏特色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先打造好环境,才能吸引游客来观光旅游,因此,在基础建设、环境打造、宣传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自然保护区的特色农业仍处于原始状态,基本农田、原始果园、自然林木、乡间小道等自然资源。近些年的开发,仍属于低水平的改造、修补,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特色不鲜明。

2.3管理人才欠缺

保护区的特色产业均由当地农民自主经营、管理,从业人员多为子女和亲属,服务不规范、不到位、随意性大。由于大多经营者对发展特色休闲农业认识不足,对相关的业务知识懂得甚少,再加上农民的满足意识、肥水不留外人田等因素,导致特色产业先进的管理人员难以引进,自己的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难以提高。

2.4服务质量不高

由于从业人员未经过正规培训,多为未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农民;由于受文化素养、知识结构、眼界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必然导致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

2.5特色产业链短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设施跟不上,再加上周边开发缓慢,导致围绕保护区的休闲旅游服务项目单一。由于思想意识的局限性,不能打造更好的让游客赏自然风光、住农家小屋、吃地方特色、品传统文化等农村休闲旅游的更高目标要求;更没有实现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家庭聚会等功能与一身的一条龙服务。

3 意见建议

近年来,随着凌源市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公害蔬菜、林果等产业已初具规模,能体现休闲旅游的观赏性和参与性。能按照不同季节推出不同的旅游项目,如踏青、赏花、采果等,为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保障。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促进公共设施、服务设施等资源要素向农村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实现以游促农、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个发展方向。

3.1提高思想认识

休闲农业规划应与乡村本地特色结合,应大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应加强对本地村民参与的教育引导,应充注重保持乡村原有的文化特色,应注重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并重。同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加速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生产的观赏性,形成农业观光带,让旅游与农业齐头并进。

3.2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对休闲旅游农业服务质量市场秩序监管力度,建立起高效、有序的行业管理体系,使之逐步规范。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带动休闲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努力提高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把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人员请进来,让本地的从业人员到先进的地区进修学习,整体提升从业经营者的思想意识、眼光视野、文化素养、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经营休闲旅游产业的技能和水平。

3.3突出特色,提升品位

特色休闲农业要在传统、特色、休闲与和农业、农村结合上做文章。要挖掘地方的民风民俗、历史风情,突出传统民族文化特色;要把休闲度假与民风民俗有机结合,让游客在参与其中,用心感知传统文化。要突出地方特色,要牢固树立“民俗就是资源、特色就是客源”的理念,大力开发特色休闲农业,要引进和使用工业理念来打造特色休闲农业,要通过建造休闲农庄等理念打造特色招牌。要围绕绿色、生态、环保主题,将农业生产、田园生活、生态保护进行有机融合,打造集现代农业生产、科普教育、环境保护、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产品。要大力提升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工业品质量,打造出以地方特色为主的个性化的休闲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1004-7026(2016)02-0066-02中国图书分类号:S-1

A

沙志云(1960、8-),男,民族:回,籍贯:辽宁凌源,职称:讲师,工作单位:中共凌源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凌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IP
女神故里
辽宁凌源两处石羊石虎墓葬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