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抗联“密营”研究综述

2016-04-13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长春130012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遗址文化

侯 震(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长春 130012)



东北抗联“密营”研究综述

侯震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密营在东北抗日联军抗战史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是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特殊形式。学术界对东北抗联密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对密营遗址的考察更是成绩斐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东北抗联密营奠定了坚实地基础。文章针对学界关于抗联密营的研究成就与不足进行述评。

关键词:东北抗联;密营;遗址;文化

密营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根据东北地区山川地貌,气候环境等因素,依托东北深山密林营建的秘密营地,是抗联储备军需、修理武器装备、缝制军服、治愈伤病员、宣传抗日教育的重要营地。学界以往对东北抗联密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密营遗址考察、密营与抗日根据地、游击区的关系以及对密营文化的探究。本文拟对东北抗联密营的研究成果分类作简要的介绍,总结其不足之处。

一、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的考察

东北抗联密营遍布于现今东北三省的深山密林中,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东部以及今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区。现根据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行政区划来对学界所考察密营进行梳理。

(一)辽宁省的抗日密营。本档对本溪市桓仁县老秃顶抗联密营进行考察,介绍老秃顶子是抗联第一军创建的游击根据地,考证出老秃顶共建3座密营,并建有武器修造厂、医院、被服厂、印刷厂和练兵场等密营设施,以及老秃顶密营的战斗及最后的丧失。[1]

(二)吉林省的抗联密营。娄晶总结了抗联第一路军设置密营的类型,即马架子式、地窖子式、霸王圈式和天然式四种类型。并总结出通化境内25处密营,桦甸县境内有11处,濛江县(今靖宇县)境内多达65处。[2]

李海军对今吉林省桦甸县的抗联密营遗址进行了考察,对魏拯民密营、摩天岭密营、大楞场密营、北沟岔密营、西对房沟密营、穷棒子沟密营、马驮子沟密营、水曲柳沟密营、蒿子湖密营、张家趟子密营、小西南岔密营、旗杆顶子密营和错草顶子北沟密营等13处位于今桦甸县境抗联第一路军密营的位置、构造、历史、现状予以简明扼要地介绍。[3](P20~31)

(三)黑龙江省的抗联密营,以通河县密营遗址考察最多。赵文信、孙占河对通河县青峰岭密营遗址进行了考察,考察出青峰岭密营由东山密营和石门密营组成,认定东山密营为抗联第三军六师大本营,石门密营是李兆麟将军的驻地的重要结论。[4]武明又对通河县白石密营进行考察,白石密营由桦木山密营、冬青岗密营、红松岭密营组成,在对三处密营详细位置、内部构造细致考察的基础上,介绍了白石密营经历的几次战斗情况。[5]武明对通河县槟榔沟抗联密营遗址进行考察,考证出槟榔沟密营创建于1935年末,是抗联第三军规模最大的后方军事根据地,主要由头道卡子密营遗址和大本营密营遗址构成,并对密营构造面积进行了详细地考述。[6]关于通河县白石密营的考察发掘,魏艳丽详细地对白石密营的桦木山、冬青岗、红松岭三处密营构造的长、宽、高进行了介绍,并窥出白石密营见于文字和刊物记载共有4处,清晰地还原了抗联第三军在白石密营与日伪军发生的战斗。[7]此外,刘展等对通河县鹰窝抗联密营遗址进行了考察,在确定鹰窝抗联密营位于通河县东北具体位置的基础上,对密营的第一营防区、第二营防区、第三营防区的面积格局等进行了阐述,并附图予以详细介绍,考述出鹰窝密营曾是抗联三、六军进行休整训练的后方基地,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曾在此驻扎。[8]

此外,兆伊维对伊春市和依兰县交界的四块石密营、锅盔顶密营进行了考察,介绍了两处密营的位置和环境,其中,四块石密营曾作为抗联的后方医院,锅盔顶密营曾作为中共北满省委秘书处驻地,北满省委第十次特别会议在此召开。[9]杨兴江等在2009年10月25日—11月1日对方正县的抗联战斗遗址进行考察,共考证出4处密营,即抗联第四军临时军部所在地老洞密营遗址,以及抗联第四军军部具有“苏联木头垛式”风格的陈家亮子密营遗址;抗联第三军军部一棵松密营遗址;干饭锅抗联第四军被服厂密营,这也是方正县境内抗联坚持的最后一个密营。[10]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对双鸭山市集贤县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进行了考察,认定抗联第十一军(独立师)在七星砬子营建兵工厂、被服厂、军政干部学校等设施。[11]

由此可见,学界对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的考察主要以今黑龙江省密营遗址最多,吉林省密营遗址次之,辽宁省密营遗址仅桓仁县老秃顶1处。

二、东北抗联根据地(游击区)中的“密营”

密营作为东北地区抗日根据地(游击区)的特殊形式,在建立、保卫根据地(游击区)中起到了重要地作用。现将学界对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如下:

徐庆儒以东北抗联的后方勤务为视角,阐述了密营成为抗联后方补给、物资生产的重要基地,提及延吉石人沟、王隅沟密营,河里地区的密营,汤旺河密营,并统计出抗联共建立41个被服厂,共有330余名工人,140余台缝纫机。[12]

赵明对小兴安岭地区的抗日密营进行了综合地研究,在考察大青山密营、锅盔顶密营、四块石密营、帽儿山密营的基础上,总结出小兴安岭抗联密营作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机关驻地、抗联三、六军部队营地、培养抗联三、六军干部的学校和抗联三、六军的后勤基地所起到的重要作用。[13]

钱霞对汤原县亮子河密营遗址进行了考察,考证出亮子河密营由抗联六军军部、军政干校、被服厂、哨所、医院和军械修理所组成,并在此基础上,着力阐述了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背景下,亮子河密营对汤原抗日根据地(游击区)的建设,对抗联第六军的成立做出的贡献。[14]

闫弘宇认为密营是东北抗联游击战争战略战术运用的重要依托,是东北抗联储存战略物资,从事后勤补给的基地也是东北抗联安置伤病员,培训干部的后方,他将密营总结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抗日根据地。[15]

王长海论述了抗联第一路军在濛江那尔轰利用密营进行斗争:即以密营为依托,积极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利用密营储备物资;利用密营争取和团结群众。[16]王长海又总结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在遭受日伪讨伐后,抗联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艰苦条件下,依托密营这一灵活机动的隐蔽斗争形式,在濛江的活动范围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17]

三、东北抗联“密营”文化的研究

密营不仅是东北抗联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基地,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既与冰天雪地、山林环绕的关东大地相得益彰,又体现出抗联部队独特的军旅文化。学界对抗联“密营”文化也是略有研究:

王航从抗联密营建立的背景入手,介绍密营的定义和形制,论及密营的地位和作用,从文化的角度阐述密营文化受东北地域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和影响,在冰天雪地、冬季漫长的背景下,依托山地民俗创造了密营这一独特的文化样式,是东北抗联文化的重要特征。[18]王航又在梳理密营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出密营存在时间短、被破坏程度大、斗争艰苦性的密营文化特色。[19]

刘贤将抗联文化置于整个东北文化的背景下,抗联密营在极其恶劣的抗战环境下,抗联在关东土仓子基础上改造而来,遍布东北的原始林区,赋予东北抗联独特的战斗力和创造力。总结出密营不仅与关东土仓子存在渊源关系,而且将长白山特有的文化相融合,在抗联文化中得到完美的展现和弘扬。[20]

四、结语

纵观学界对东北抗联密营研究的概况可知,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业已取得可观成果,对密营遗址的考察更是成绩斐然,进而为日后深入研究东北抗联密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对密营遗址的考察欠缺平衡性,如前文所述,对今黑龙江省密营的考察要明显多于吉林、辽宁,虽然今黑龙江境内的密营数量最多,但学界依然对辽宁、吉林境内的密营考察不够;即使学界考察数量较多的黑龙江省密营,也仅局限于通河县、方正县、集贤县和依兰县几处的密营,其余地区的密营较少涉及。值得一提的是,学界没有对抗联密营的总数进行统计。

其次,对密营的研究缺乏深度,学界的研究单纯集中在对密营遗址的调查,缺乏深入地研究,较少涉及密营在各抗日根据地(游击区)所起到的作用;而对密营文化的研究仅局限于东北的环境、地理因素对密营文化的影响,并没有涉及密营所彰显的东北抗联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密营所体现出党的光辉传统。

再次,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多为调查性研究,基本局限于对抗联遗址的考察和类比,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微乎其微,并未将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综合性地融入到抗联密营这一研究领域中,从而制约了抗联密营的综合性研究。

最后,对密营的研究缺乏整体性。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将抗联密营作为整体,并放在东北抗联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大环境下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使已有的研究成果难以形成合力,最终游离于抗联密营的主题。上述问题依笔者拙见,是学界日后需要解决的重点。

然而,由于资料来源和笔者学识浅薄,故本文对东北抗联密营学术史的总结难免会出现错谬遗漏,敬请方家学者指正!

参考文献:

[1]本档.老秃顶抗联密营[N].中国档案报,2005-4-15.

[2]娄晶.抗联密营[J].新长征,2011(7).

[3]李海军.永久的回忆[J].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C].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4]赵文信,孙占河.通河县青峰岭抗联密营遗址考察纪实[J].世纪桥,2001(5).

[5]武明.北满后勤战略基地遗址考察——通河县白石密营[J].世纪桥,2011(16).

[6]武明.槟榔沟抗联密营遗址调查[J].黑龙江史志,2011 (7).

[7]魏艳丽.抗日联军三军“后勤战略基地白石密营”——考察发掘报告[J].黑龙江史志,2011(12).

[8]刘展,等.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驻地通河县鹰窝抗联密营遗址调查[J].北方文物,2000(3).

[9]兆伊维.小兴安岭抗联密营遗址[J].黑龙江文物丛刊, 1981(1).

[10]杨兴江,等.方正县抗日战斗密营遗址考察日记[J].世纪桥,2010(8).

[11]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集贤县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J].世纪桥,2011(22).

[12]徐庆儒.东北抗日联军的后方勤务[J].军事历史,1990 (6).

[13]赵明.试谈小兴安岭抗联密营的建立与作用[J].龙江党史,1994(Z1).

[14]钱霞.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诞生地—汤原县亮子河密营遗址[J].黑龙江史志,2013(19).

[15]闫弘宇.浅析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特殊形式的根据地[J].军事历史研究,2004(4).

[16]王长海.濛江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创建的战略依据和斗争策略[J].东北史地,2006(5).

[17]王长海.试析濛江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成因及作用[J].党史文苑,2008(3).

[18]王航.简论东北抗联的密营文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5).

[19]王航.东北抗日联军军旅文化述评[J].吉林省博物院学术文集,2012~2013.

[20]刘贤.东北抗联文化与东北民俗文化刍议[J].东北史地,2010(3).

[责任编辑王占峰]

中图分类号:K2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438(2016)05- 0104- 03

收稿日期:2015-12-21

作者简介:侯震(1985-),男,吉林长春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研究”(15@ZH026)。

猜你喜欢

遗址文化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辽上京遗址
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地下有遗址的
谁远谁近?
福建将乐岩仔洞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