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探索
——以会计学专业为例
2016-04-13王怡
□王怡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应用型本科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探索
——以会计学专业为例
□王怡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本科院校的应用型转型,包括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的改革,但归根结底是课程教学的改革。本文介绍了税法课程的开设专业和课程性质、税法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最后以会计学专业的税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详细阐述了税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为同类院校税法课程改革提供了具有较强实践意义的经验。
应用型;税法课程;教学改革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等教育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2014年3月教育部明确指出,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本科高校要进行应用型改革。
1 税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1.1 传统税法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
传统的税法课程考核方式往往以期中、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占到课程全期成绩的80%~90%),受题量、难度、时间所限,考核内容不能实现完全覆盖。而税法教学的要求是“使学生在全面、系统、准确掌握税收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严谨处理企业的各类涉税业务,为未来的会计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仅以试卷成绩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同时,多数学生以考前突击作为通过考试的主要途径,不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积累,课下作业抄袭现象严重,教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效果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难以达到税法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2 税法课程考核方式创新
按照税法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内容体现税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并能随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应加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将税法课程的全期成绩分为三部分,即平时成绩(占50%),期中考试成绩(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抢分、课后作业和分组任务竞赛四部分构成。
课堂出勤借助手机微信平台中的相关应用,能够即时考查学生的到课情况,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
课堂抢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开课前对任课班级进行事先分组、编号,考核内容为上堂课学习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有效的督促了学生每次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
课后作业选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内容或开放型作业。课后作业形式的改革,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分组任务竞赛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提高难度,限制时间”为原则,主要考查学生单税种或多税种综合案例的处理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设计过程考核形式、分配考核分数,通过形式与分数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税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1 引入原始凭证案例
传统的教学案例以文字案例为主,即将企业某个纳税期的业务活动以文字进行描述,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解答,计算出正确的应纳税额。而企业的现实业务,往往是各类原始凭证,而没有详细的文字描述。从这点可以看出,税法教学从案例形式上与现实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引入原始凭证的识别和税务处理。文字案例与单据案例相结合,以强化学生对企业现实业务的理解和税法知识的综合应用。
2.2 小组竞赛活动设计
传统的案例教学是以教师讲解为基础,以案例来引导和考查学生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但是教师缺乏有效的方法来实时监控。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环节引入小组竞赛,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的小组竞赛活动主要有课堂抢分、课堂必答和综合任务竞赛。课堂抢分设置在各个实体税种的初始预习和终了的复习阶段。课堂必答设置在实体税种应纳税额计算方法的讲解阶段。综合任务竞赛设置在各实体税种最后的综合业务处理阶段。
1004-7026(2016)13-0080-01
G64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