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与乡村公共空间重塑的几点思路
——以绍兴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例
2016-04-13赵旎娜
□赵旎娜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社会转型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与乡村公共空间重塑的几点思路
——以绍兴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例
□赵旎娜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村庄社会整合离不开在村落公共空间中发生的各种互动,文化礼堂建设的推进保证了村民强有力的社会互动与关联,村民在这种制度化活动中不断重复着传统社区行动,可强化村落社区的记忆强度和社会关联,加强村民之间的地域和村庄认同意识,使之达到村落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团结意识,从而推进形成一个新型村落共同体。
社会转型;农村文化礼堂;乡村公共空间;重塑
1 巧利用——整合乡村公共资源平台,扩大受益面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实践过程中利于加强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凝聚力。将文化礼堂建设立足于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上下互动、各方联动,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有序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如绍兴市开展的“春娃学堂”,其在内容建设上可以以绍兴市各大专院校为主体,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以支教、大手牵小手、心灵关怀等不同内容形式的下乡活动。利用高校在智力、人才、图书、环境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资源,对绍兴市的文化礼堂建设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支持,以此来丰富、拓宽和提升现有文化内容,建设成功品牌思想道德课程“君子道”。
2 深挖掘——利用乡村文化内涵,普及参与面
“一村一色”、“一堂一品”是省政府在文化礼堂建设文件中提到的要求。文件即要求每个村做到凸显自身的特色,最终建成品牌。从宏观角度而言,对于我市的文化礼堂建设应发挥“绍兴”的自身优势,特别应在内容与内涵建设方面努力做到结合绍兴品牌和地域文化特色。如在“五有标准”、“两堂五廊”的建设上,如何建设其内容与内涵,就是需要彰显各自特色的地方所在。努力地挖掘各自特色,推进与深化文化礼堂的建设。在建设中要确立明确规范化的建设标准及要求的同时,还要积极突出特色文化,保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能够有机融合到本地的乡土特色文化之中,使其真正地体现出农村文化礼堂的应有魅力,将农民群众全部吸引到礼堂来。
3 聚人心——增强新农村凝聚力,发挥村落粘合度
习近平主席曾提到,文化具有聚人心、集合力的作用,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粘合剂”,是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因此在构建美丽乡村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在农村文化大礼堂建设中要挥动文化的旗帜,增强新农村凝聚力,发挥村落的粘合度。通过文化礼堂活动的推进,村民们能够有一个共同参与活动,贴近村落文化,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丽。另一方面,文化具有极强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可以让村民在文化礼堂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利用文化厚德载物、宽容和合的凝聚作用,来更好的增加村落凝聚力。
4 重实践——多视角落脚,勤思考实践
首先从宏观角度而言,应在内容与内涵建设方面努力做到结合城市品牌和地域文化特色。如在“五有标准”、“两堂五廊”的建设上,彰显各自特色的地方所在。如目前所开展的“村娃学堂,其就是一个结合绍兴市实际需求,体现绍兴市特色与品牌的最好阵地,在后续建设中应集人力、物力、财力对其进行着重打造。其次从中观视角而言,每个地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在经济、文化、特色等方面也有各自的优劣势。鉴于此状,各县市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地挖掘各自特色,推进与深化文化礼堂的建设。如柯桥区、上虞区工业经济发展较高,外来人口众多,如何让本地人与外来人口共同获得文化认同,共同体会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使得在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均能获得满足,可以文化礼堂建设找到突破口。最后从微观视角而言,应充分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创新,着力在文化礼堂的建筑风格、展示内容、活动样式、模式机制等方面形成特色、形成品牌。
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层次发展的当下,农民群众物质条件丰富,经济条件日益改善。但是当下农村普遍存在着村民生活富裕后精神匮乏,城镇化推进过程汇中内心焦虑、急功近利和道德滑坡等情况,因此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满足村民的精神信仰需求,业已成为现代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农村文化大礼堂的活动的推进,可让村民受到文化的熏陶,感受现代文明的魅力,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最终利用文化礼堂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释放和吸收社会正能量的心灵港湾,实现乡村公共空间的重塑。
1004-7026(2016)13-0014-01
G249.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3.010
2016年浙江省文化厅文化科研项目《进退之间—民间艺术资源下绍兴农村文化礼堂的柔性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zw201607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