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三农”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6-04-13卢艳
□卢艳
(普洱市景东县文龙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普洱676205)
贫困山区“三农”问题及解决措施
□卢艳
(普洱市景东县文龙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普洱676205)
新世纪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更加关注“三农”问题,称其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贫困山区农业基础比较差,需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发展严重落后,需要尽快采取办法进行解决。本文从转变发展观念、加快改革进程、健全社会保障、加强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三农”问题;解决措施
1 “三农”问题的含义
“三农问题”主要包括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问题,主要是指在乡村地区,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业,身份为农民的主要群体,对它们的生存环境、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不断改善。在二十一世纪的我国,在原有的二元社会里,城市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飞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农村发展则比较缓慢,大多数农民依然在温饱线挣扎。“三农问题”主要解决的是主体身份、居住地区和从事行业等三位一体问题。
2 贫困山区“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2.1 农村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历经三十年的变迁,但是政策始终遵循的原则就是家庭经营、集体所有,采取这样的政策主要是为了使土地承包的期限不断延长,使人地关系和土地承包格局得到不断稳定。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比如怎样使土地承包更加合理,人口变迁后土地应该怎样承包等。如今农村基层政权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不作为和乱作为并存、干部作风漂浮、形式主义泛滥以及执政能力弱化等。这些问题都是表面上的问题,农村基层政权主要面临的危机则是缺乏彼此的信任。
2.2 农业问题
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粮食问题,这也是历朝历代天子首要解决的问题。粮食问题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深深的影响着世界的安定与和平。我国政府在处理粮食问题的时候,主要的办法就是依靠自身的实力来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业问题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①计划经济形式下的农业养育阶段(1953年至1978年);②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农业养育工业政策(1978年至2001年);③农业养育工业政策向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转变(21世纪初)。
2.3 农民问题
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续增收缓慢,农资及涉农服务价格过高削弱了农民增收效果,农民的专业技能比较差、文化水平不高,这就使得他们的就业机会比较少,只能从事一些高劳动强度、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从而使得这些岗位的工资比较低、岗位竞争比较激烈。
3 贫困山区“三农”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转变发展观念
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对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创建完善的长效发展机制,将惠农强农政策进行全面落实,不断加大“三农”问题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行不断改善,使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对农村社会事业加大支持的力度,使农村的卫生、教育和文化等水平不断提高。
3.2 加快改革速度
在改革的过程中,主要遵循的原则为“强化功能、增强特色、规模适度”,对城镇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对所有的建设工作进行综合部署,协调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注重优势发展,做好城镇特色定位工作,因势利导,对城镇功能进行科学的定位,不断加大特色产业的发展速度。遵循建管并重的建设原则,不断创新新型的发展机制,积极采取有效策略进行综合治理和依法管理,从而使城镇管理体制实现民主化、社会化和法治化建设。
3.3 健全社会保障
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与他们的收入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非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术的技术人才。现如今,农民的整体素质比较低,与城市居民比较相差甚远,这就使得农民在从事非农业产业的时候受到严重的制约,尤其是科技含量比较产业显得尤为突出。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村家庭来说,如果家庭中的任何一个成员患上重大疾病,就会使整个家庭陷入万丈深渊。所以国家一定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注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使农民的后顾之忧得到彻底解决。
3.4 加大组织建设力度
村干部一定要将带头作用发挥好,注重提升基层干部的自身水平,积极开展知识培训活动,使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得到较好的增强,注重对其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使其具有坚定的政治觉悟。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具有较强的探究精神,对群众的意愿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做到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贫困山区“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缓解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国民的素质,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1004-7026(2016)13-0013-01
F320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