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的一生——由养蚕想到的体验式作文
2016-04-13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王春梅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王春梅
蚕宝的一生——由养蚕想到的体验式作文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王春梅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为三年的语文老师,我通过培养学生“养蚕”写观察日记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与热情。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
既要买来蚕子,还要寻找桑树。
2.饲养蚕宝宝,观察体验阶段
养蚕也有许多细节关注,需要学生搜集资料,时刻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3.成果展示阶段
养蚕后,看到学生图文并茂的养蚕日记,感慨良多,从理论的高度来讲,写养蚕日记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班学生杨紫麟在最初的观察中这样写蚕宝宝:
刚出生的蚕宝宝又黑又小,不过身体好像长长了一点,我把几片新鲜的小桑叶放到盒子里,它们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不一会儿,翠绿的叶子就被它咬了好几个小洞,真能吃!这些“小小美食家”真是挑剔呀!因为他们专挑嫩绿、新鲜的叶子吃。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以下节选杨紫麟的《蚕宝的一生》片段:
晚餐后,我打开盒子,观察蚕。爷爷说:“天暖和了,蚕又出了好多!”哇,他们头挨头,像在窃窃私语。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学生坚持每天写《养蚕日记》。我及时批改,反馈,利用班会、夕会、语文课、书法课等我能利用的课上,让观察日记写得优秀的同学来展示自己,大声朗读,请其他同学赏析优美句子。
四、“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我们班很多同学养蚕前害怕蚕的有之,厌恶蚕的有之,但经过在班级里养蚕,观察蚕,了解蚕之后,让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提升了,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感言在孩子日记中时常出现:
今天,在教室里养蚕的地方,一下变成了“生化区”:有一条蚕快死了,好多“血”流了出来。真可怜!那条蚕一直在拉稀,拉得像个很小的果冻。还有的蚕无精打采的趴着,颜色变黄了,一定是生病了!
五、实验后的反思
虽然我的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也有困惑和无奈。语文学科的独特性使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感悟的特点。写作正是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经历,虽然我们力求使学生多积累,但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及个性存在差异,造成学生积累的差异很大,导致学习水平有了相当的差异。
通过实验,学生的作文兴趣与潜能得到了提高,但各层次的学生发展情况存在很大不同,优等生原有的基础扎实,观察力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兴趣的保持时间长,因而效果良好,而表现在中下游学生身上效果不够显著,今后教学中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