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观察》作文指导课案例

2016-04-13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园区实验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1期
关键词:苹果学会作文

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园区实验小学 刘 春

《学会观察》作文指导课案例

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园区实验小学 刘 春

一、主题与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是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看到学生粗略的、毫无细节的叙述,甚至“千人一面”的效仿型作文。孩子们怎么了?是他们笨得连自己的母语也不会使用么?是他们生活贫乏、无材可取么?其实,不会细致、深入观察才是症结之所在。于是,设计了这样一节暗设“陷阱”的作文课。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小小的“作弄”,是为让他们铭记足以终生受用的真理:学会观察,才能发掘事物的特点;学会观察,才能避免落入惯性思维的陷阱!

二、情景与描述

【片段一】

师(手拿两个苹果走上讲台):今天,刘老师带来了两个苹果,能引起你们的食欲么?

生(笑):能。

师:好!蛮坦率。可是教室里这么多同学,苹果却只有两个。怎么分呢?(将苹果轻轻放在讲桌上,然后故作神秘地对学生掩口悄语)其实,我告诉你们,这两个苹果可是能听懂话的哦!

(生乐。)

师:所以接下来呢,请同学们尽你所能地想办法赞美它们,劝诱它们,直到它们心甘情愿地到你手里来。注意仔细看,认真想,看看怎样才能说服它们。

【描 述】

创设轻松幽默的情境,为学生创造性地“说服”苹果提供宽松、愉悦的思维空间,从而自然体现出品质课堂的“趣乐性”,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到积极的思维状态。明确地要求学生“赞美、劝诱”,使学生能较快地把握重点,确立思维重心;“仔细看,认真想”则为学生提供了发言之先的准备方法。该环节着重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观察学习从趣味中开始。

【片段二】

生甲:苹果啊,你红红的脸蛋比春天的玫瑰还要娇艳,你清香的气息胜过名贵的香水,我一见到你就深深地喜欢上你了。请看我的真诚的眼睛,来吧,来跟我做朋友吧!(做深情凝视状)

师(手拿苹果送到耳边,频频点头):苹果说,它听了你的话,本来很感动;可是看看你的眼神才发现你原来很饥饿。它说,你太危险,要离你远点!

众生大笑。

……

生乙:苹果妹妹你好!我很喜欢你天真的笑脸。你看,你也胖乎乎的,我也胖乎乎的,我们还不该做好朋友吗?师(侧耳听苹果状):它也觉得你说得对,可是你似乎都没看到它别的优点,所以,它还在犹豫,想听听更多的说法。

生乙落座,拧眉思索下一步措辞。

……

【描 述】

以苹果之口来评价,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使教学点拨和学生思维动态浑然一体,不着痕迹。更因为学生知道雷同的语言不能“打动”苹果,所以专注倾听,力求创新,从而燃亮了一个又一个思维的火花。此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听”的良好习惯,更有助于触发学生随机应变、组织语言的灵感,实现丰富的语言训练,从而体现了品质课堂的“践习性”。

【片段三】

师(对一女生微笑):你的话,深深打动了苹果的心,它完全被你征服了。来吧,请你接过它!你可以品尝胜利果实了!

女生喜不自胜地跑上讲台,伸手捧过苹果正欲张口咬,忽然错愕地停下来,不敢相信地看着手里的苹果,猛地叫起来:这是假苹果!

全班哗然。

师(一本正经):你为什么这么说呢?

女生:它轻飘飘的,怎么会是真的?

师(转头问全班):你们看像假的吗?

学生们都摇头:不像假的。

女生(有点急了):是假的!不信你们来试试看!

果然,学生都跃跃欲试。师示意女生拿给附近的几个学生。经过细细察看、掂量之后,几个学生向不敢置信的其他学生肯定——苹果原来真是假的。

师微笑着请女生先回座位,然后示意全班安静。学生都又惊又疑地注视着教师。

师:这个苹果确实是假的,可是,刚才过去的30分钟,你们有谁发现了吗?

学生摇头。

师:为什么呢?

生甲:因为它太逼真了。

师:还有什么原因?

生乙:因为我们谁都没掂掂它。

师(微笑):如此说来,其实是你们自己骗住了自己。仔细想想,老师说过它是真的吗?没有,对吧?那么,为什么我们面对它“观察”了这么长的时间,竟没有看出它的真假呢?就是因为大家并没有——(指板书上的课题)。

生(齐):学会观察。

师:那,现在大家明白该怎样观察了吗?

生(争先恐后地):不仅要看,还要闻,要摸,要掂……【描 述】

峰回路转的惊人发现,原来是一上课就设好的伏笔。学生情绪从诧异到恍然,进而领悟到此中道理。水乳交融,自不须教师 来“苦口婆心”告诫学生如何去观察。这个出乎学生预料的设计,是为习惯惰性思考的孩子们重新反思自己平日的所谓观察、所谓思考,从而也体现了品质课堂的“思辨性”。

三、讨论与反思

【讨 论】

常常发现:写“难忘的一个人”,数十位妈妈竟然长得像多胞胎;写“难忘的一件事”,数十位学生竟然都为某道难题经历了相同的心理历程……于是,大胆地设计、尝试了这样一节暗藏玄机的作文指导课。

【反 思】

上课时,两个鲜活的苹果出现在课堂上,不必多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实现了课堂之初最为关键的“聚焦”效果;接着,教师明确提出了要求——向两个苹果进行“劝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充分参与到观察活动中,使学生的思想和口语围绕一个中心最大限度地展开,并在教师的诙谐引领下,尽量“有创意”“别出心裁”,较好地进行了听、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以及语言表达;之后通过“抖包袱”——让学生发现苹果原来是假的,形成了学生“意料之外”的心理冲击,从而引起深入的反思和领悟,使全面观察的“立体”外延(看、听、闻、触……)极为直观地撞入学生心中——相信即使多年以后,学生仍会记得那个引得他们垂涎了半节课的假苹果,更会记得这个苹果告诉他们的:观察,不只是用眼睛。

当学生建构起这样的理论体系,他们的作文便出现了万紫千红的喜人景象。

命题时:《哈!克隆,真爽!》《孝顺的儿女与难伺候的妈》《在上学的路上——一段难受的时光》……

作文里,听一段话,便可猜一个人;看一处描述,就能再现一处景……这样的成就感,绝非语言能够形容。正因为学生的灵智得到了开启,换言之,调动了学生观察的主动性,他们得以尽力在常规之外“求异、求新”,作文写作和修改自然不必老师来字字句句呕心沥血。

猜你喜欢

苹果学会作文
学会分享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