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语文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2016-04-13邓章顺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古文古诗文文言文

◎邓章顺

关于初中语文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邓章顺

进入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普遍对文言文学习感到困难,因为这些作品与现代文差距很大,理解起来很不容易,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学生要熟读、精读、巧读、悟读,真正领悟古代文章的精华,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古诗文的比重在初中课本中越来越大。而学生“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也开始不绝于耳了。古诗文的教学的确不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找到一条捷径,使其能顺利过文言文这一关。

一、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力军,是课堂的主体,我们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叶圣陶也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这就是说教师应当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的去想,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教师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每节课里,我通过故事导入、实物演示、讨论引入的方法。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可采用故事导入法。

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学习兴趣自然倍增,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文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在课堂中,根据文言文的内容,我还通过实物演示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展示、演示实物,来导入与之相关的文言文教学。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词及内容。与此同时,我还组织同学课前翻阅古代汉语词典,然后进行讨论,进入课题。通过以上的方法,通过形象的导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得同学主动爱学

二、从读入手开始文言文学习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读法有很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司马迁《陈涉世家》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应读“pī”。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老师的范读,能使学生掌握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再引导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读多了,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在《探索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这一主题中明确告诉我们:新课程实施课前开放,初步感知新知。开放性教学先让学生熟悉将要学习的初中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探索的地位。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在学习现代文时,既是学生对课文内容好不知晓,只要在课上通读一篇文章后,学生就能把握文章的内容、主题,行文思路。对于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同学,还会感悟出更多、更深的东西。但文言文就不同了、由于这种文体的使用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而它本身所蕴涵的文化积淀,又那么博大精深;再加之行文时有许多的特殊句式,如:使动句式、意动句式、省略句式的运用,及多种词类活用。所以给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了诸多困难,如果不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不动员和指导学生课前感知新知,学生才是名副其实的“零”起点。课堂上只是读这一关就很难过。尤其像初中课本里现在收录的长篇文章《核舟记》、《陈涉世家》、《出师表》,就更难让我们教得得心应手。我曾听过一位老师的《陈涉世家》的第一课时,学生预习不好,整堂课只读了三遍课文,可最后还有一些学生不会读,是这位老师很无可奈何。下课后只抱怨学生。其实如果我们痛定思痛,就会发现:这是我们教师指导不够、方法不当,才出现了这种局面。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预习文言文的习惯呢?首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明确预习文言文的任务: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朗读课文和疏通文意。对于前两项任务来讲,只要了解即可,可对于后两项任务必须让学生落到实处。其次,刚开始老师要在上新课之前,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集体预习、指导学生朗读:先要读准字音,更重要的是正确断句。如:《三峡》一课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岩:悬崖”、“叠:层层”、“峭壁”、“隐:遮蔽”“蔽:挡住”。连起来就是“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太阳。”当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之后,就放手让学生独自预习,这样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最后,在上新课的第一课时时,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检查,是预习的习惯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四、教会学生学会质疑

“学则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为了启发学生有大进,在古诗文教学中,老师应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通过质疑、探究,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首先,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设疑,因为大多数学生想质疑而疑虑重重,既怕老师瞧不起自己,又怕同学讥笑。这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哪怕是提出了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也要给予充分肯定。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在学习中发现,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第三,还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就一篇古诗文而言,可从字词、句式、结构、主旨、语言特点等方面设疑、质疑。这样能使学生有疑可质,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五、精心设计问题。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增强文章的透明度

对于初中文言文的理解,教师对内容的分析不必究得过深。一来这样不符合新课程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二来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句话他们的认知能力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再深挖课文内容,那么将会给学生学习古文带来一定的难度,而这个难度是教师人为因素造成的。久而久之,不仅古文教学吃了夹生饭,而且也扼杀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那么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课文内容透明,这样就降低了学古文的难度。如:在教学《陋室铭》一课时,教师可避重就轻,只提问:文中的“陋室”为什么不陋?经过讨论思考后,学生会明白:因为陋室主人的品德高尚、陋室环境幽静、来往之友博学多识,因而陋室不陋,这样一问贯文章的始末,问题既简单又指向明确,一条线提起文章的诸多问题,而且不至于学生摸不清头脑,最后还圆满的结束了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

综上所述,学好文言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同学们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日积月累的积累知识,并通过老师的正确的指导,才能在文言文学习上取得成功。

[1]卢雪琴.关于初中文言文小班化教学方法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3(98).

[2]杨萍.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与对策[J].中学时代.2013(04).

[3]孙涛.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1).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头陂中学 344900)

猜你喜欢

古文古诗文文言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