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2016-04-13周晶
◎周晶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周晶
好的阅读习惯让人终身受益,但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须以兴趣为基础,持续给力,坚持经常,方能形成。为养成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我从多个方面下手,下大力气,力争让学生在短时期内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习惯
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阅读是从文字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的手段。阅读在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积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阅读在现代学习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进入网络信息社会,阅读成为人人必备的生活技能,谁的阅读能力强,谁就能把握最新信息,因此,帮助学生从小学会有效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任务。
一、利用教材渗透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我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逐步渗透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再让学生逐层分析,只有认识了,才会想深入理解。“阅”是基础,“读”是深入,是品味,是升华。我在讲《千里跃进大别山》一课时,抓住课文中的题眼“跃进”一词展开教学,让学生朗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然后通过对文本中重点词语“跃进”的理解,引导学生质疑“跃进”的关键是什么,难道就是刘司令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吗?细细品读交流后,得出“跃进”是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跃进”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处于不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中,“这个词什么意思?”“文中为什么会多次出现这句话?”学生的阅读由“感”进入到了“悟”的环节。
教师应在教学中搭建对话的平台,营造对话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人本对话。语文阅读不只是文本本身的阅读,应该拓展视野,补充内容,同时综合各个学科和多种手段,促进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查字典理解、朗读体会等方式进行感悟交流,进行“人——人”“人——本”间的对话,通过对话理解字词的准确性,感知情境,从而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二、激发兴趣,创造自主阅读的氛围
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要找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欲望,只是要有一个感兴趣的话题,需要有一个表达的机会。只要我们教师创设出这样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都能带着轻松愉悦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学《丑小鸭》一文时,我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再根据课文内容,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自由组合,分角色编成课本剧表演。这种创设氛围,既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如: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利用展窗开设读书交流园地,让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还要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如“豆丁书架”、“琅琅书吧”等,孩子们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的冲动。
另外,学校最好还要以书为媒介,成立一些学生社团,如设立小小文学研究会、“文学社”、“诗歌吟诵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地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四、善于想象
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朗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理解要尊重学生个性,情感朗读也需要以尊重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因此,在指导情感朗读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朗读水平、个性特征,边读边想象,引导他们“入情入境”的读,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例如:我在教学《乡下人家》这篇精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先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接着全班讨论交流自己读出的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在交流时,要求发言的孩子绘声绘色的谈自己的体会,听的孩子要认真,并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其画面,听完后还可以补充发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取长补短,发言可积极了。尽管课文的教学显得很“散”,他们按各自的兴趣去选择阅读,第一个孩子交流的内容居然是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绘的图画——鸡鸭觅食图,我并没有牵制他的发言,而是顺着他的体会先引导学生感受美丽独特的“鸡鸭觅食”图,并感谢他的发言带我们欣赏到了美景;接下来发言的同学就更积极了,无论是“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还是“院落晚餐”图的阅读教学,都是孩子们自己提出相关语段的描写,共同分析、理解,边读边想象,来完成的,我知道孩子们都有了自己阅读的收获了,他们的发言就是他们阅读的所得,在他们交流发言时,作为老师我只需要认真倾听,待欣赏完文中描绘的这些图画后,再适时地引导孩子们总结全文:“这些美丽的图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在城市里能见到这样的景色吗?(不能)对于这些美景,作者在描写这些景色是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对比)。作者对这些美景的评价是什么?(独特、迷人的)即可,无须过多的啰嗦,重复去讲解了。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本身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的过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能用正确、有效地方法抓住所阅读的材料中的关键的字、词、句、段进行仔细的分析理解,才能把握材料的精髓,才能使阅读教学的目标达成,才能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裴晓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昌县盱江镇中心小学 34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