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三学生阅读教材有效性的提高

2016-04-13陈艳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高三记忆

◎陈艳玲

浅议高三学生阅读教材有效性的提高

◎陈艳玲

近几年来,历史高考试题在突出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基础知识,能力提升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掌握基础知识,必须熟读教材、吃透教材,也要指导学生采取科学的方法,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精细阅读、构建知识框架、及时练习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高三学生教材;知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说明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学会阅读历史教材是学好历史课程的一个前提。但现在不少学生甚至高三的学生都忽视教材,错误的认为现在高考试题都是新情境、新材料,读书也没用,所以平时很少读书,或以做题代替读书,结果对相当一部分知识点的掌握还是模棱两可,答题时张冠李戴,颠三倒四,让人啼笑皆非,还频频失分,影响成绩,就是因为没有深刻的认识到阅读教材的重要性,更没有掌握阅读教材的有效方法,那么如何提高高三学生阅读教材的有效性呢?笔者在此就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阅读教材要合理安排时间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当前许多文科生对待历史学科的真实写照,平时对历史教材不闻不问,等到要考试了,再集中用几天的时间搞“突击”,一两个星期阅读一本书、两本书、甚至整套历史教材,用这种方法阅读或复习,效果很差,即使当时记住了,但由于记忆量过大,而且大部分都是强行记忆,记得快忘得也快,很多知识点一考完就忘,很不牢固。所以,有效地做法是平时在复习看书过程中就要学会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以提高记忆的效率与准确性。具体方法如下:

1.利用零碎时间阅读 生活中许多零碎时间不为人注意,其实这些时间虽短,但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做一些事情。空闲零碎时间就如一类类闪光的珍珠,你用一根线把他们串起来好好利用就能创造意想不到价值。读书也是一样,要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比如,可以在上历史课之前,利用两三分钟时间,将上节课的内容“过”一遍,化整为零,这样不断强化,知识点自然记得准确。

2.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阅读 第一轮复习时,每次看书的时间段可短一些,以30分钟左右为宜,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太少又没效果;最好安排在自己的记忆高潮时段,这样才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和准确性,比如早上或晚上临睡前。同时每周还要安排一两个固定时间段来阅读复习前一两周的内容;第二、三轮复习时,由于知识密度加大,看书的时间段应增加,以50—60分钟一次为宜,且最好每天都要有一个时间段来看书复习。另外,在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里,根据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好阅读量(即每天看多少页)。此法贵在坚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厚积薄发,功夫下够了,知识才掌握得牢靠。

二、阅读教材要精细,切勿囫囵吞枣

阅读要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对历史基本知识准确、熟练、全面的把握,不能放过任何细节。高中历史教科书包括目录、课文、地图、注释、活动与探究、课后习题和大事年表等部分,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部分都有其它部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平常的复习中,发现大多数同学只注重课文正文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诚然,课文正文是教科书的主要内容,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加以重视,但教材的其他方面也不容忽略,精读课本既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对做题也有帮助。所以阅读教材尤其高三一轮复习时,要精细读书,切记囫囵吞枣。

三、阅读教材要把读、写、思相结合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强调边看书、边动手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写总结,圈点、勾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很多学生、家长都认为历史是最好学的科目,读读背背就行了,但读书不仅仅看谁读的熟,看谁读的声音大,而更应该看谁理解的透彻,看谁收获大,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而这就需要在看书的过程中要多动手动脑,多问为什么。如,在看到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时:要想内阁为什么要对议会负责?要怎样负责?如果不负责会怎样?这样就有助于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可见读、写、思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把三者有机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阅读教材要注重联系,构建知识网

现行新课标教材编写专题化,跨度大,忽中忽外,忽古忽今,知识整合不够系统,所以现在学生对历史纵向、横向知识的联系不太清楚,而高考试题特点却是非常注重前因后果,注重知识间的相关性的考查,其实出题的过程就是建立联系的过程,做题的过程就是剖析联系的过程,因此阅读时要进行必要的模块整合,特别要注意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与纵向对比,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比如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在横向方面,要注意与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联系起来。在纵向方面,要与古代希腊的海洋文明,民主政治(必修1第5课)及近代西方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必修2第5、6课)加以对照。这样古今中外都联系起来了,将具体的历史事件放到大历史放进中去考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五、阅读教材要及时练习

我们阅读教材,不能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由于高考试题一般都是从新材料、新情境、新角度考查教材知识,因此,在看完一节、一章、一个单元、一本书、一个专题后,需及时训练检测,适当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巩固记忆,还能提高解题技巧。

当然每个学生的记忆、理解、归纳、概括能力不同,上课时对课堂知识接受、掌握的程度不同,课堂知识在课本中的地位也不同,因此,阅读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

总之,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只有准确、牢固的掌握好历史教材基础知识,才能有效地提升历史学科能力。以上只是的一些笔者个人的愚见,还有很多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斧正,提出宝贵的意见。

《中学历史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第二中 236400)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高三记忆
清律的基础知识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掌握基础知识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我把高三写成诗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