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实验教学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2016-04-13陈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温度计数轴分数

◎陈莉

借助实验教学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陈莉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它是实现知识“再创造”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策略

数学实验是由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践场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来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是数学课程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它能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借助实验教学再现知识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之中,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把知识产生的内部规律揭示出来,并将此看作是教学重点所在。然而因为实验教学的存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多,则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数学原理。教师所要做的,除了具体的指导以外,还应当负责恰当问题情境的创设工作,设计合理的问题,增加有效的辅助手段,使学生由直观想象引申到抽象猜想,再归入到验证理论的境界,以此逐渐认识事物、探索真理,完善自身的数学素养。比如,在接触到多边形内角和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一个五边形,接下来请大家分别说出这五边形的特点、内角和的度数,以及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等。学生接下来主动实验,利用测量法、分割法,了解到正五边形内角和度数为540°。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大家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正五边形内角和是540°,如果现在我们将五边形换成六边形,那么该如何知道其内角和呢?若是再换成八边形,甚至十边形、百边形呢?借助小组合作的办法,学生完全可以类比出相应的实验,实际开展下去,并填写最终的实验报告单。借助实验操作的办法,让学生从观察到思考,再到猜想和验证,得以重现知识发展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增加了对多边形内角有关知识的“感性认识”,并为“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提供了思考空间。

二、借助数学实验,形成数学概念

数学实验教学强调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有利于从直观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如在“数轴”概念教学中,教师不妨提前布置学生回家观察温度计,并用卫生筷或类似物品制作一支仿真的温度计。在上新课时,由老师准备一些实验室里的温度计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对照检查是否有做得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描素。并设置一些问题:温度计是否有刻度(包括零刻度线)?刻度是否均匀?刻度标法顺序是怎样的?温度计上的刻度排列是否有方向性?温度计能否做得更长,刻度标得更多?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制作和观察一般都能回答上来,气氛相当活跃。基于上述讨论,老师引导把温度计抽象成一条向两方无限伸展的数轴,引导课题。这样的导入,不只是让学生从实例中体会到了数轴的形象,而且感觉到了创造数学的过程。对于数学目标来讲,数轴的三要素尽显其中,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续的画数轴、在数轴上找表示有理数的点、说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以及数轴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的教学扫清了理解上的障碍。

三、借助数学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疑难点,如不借助于一定的实验手段,就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如在“质量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质量分数”。为此,教师可借助实验的方法化难为易。

先让每个学生准备1个水杯和2份50g的食盐。教师在讲清质量分数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指导学生做实验。先用量杯给每个学生倒200ml水,然后让学生把50g盐加入水中。

提问:(1)杯中盐水总质量等于多少?(2)盐水中盐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学生能轻松的回答总质量等于250g,盐的质量分数是50÷250=20%。同时,可让学生尝尝咸味,感受一下食盐的味道。然后再把另一份50g食盐加入盐水杯中,这时盐水中盐的质量分数又是多少?学生也能回答出100÷300≈33.3%。再让学生尝尝咸味,发现盐水比原来更咸了,原因是盐的质量分数增大了。

再比如,环形跑道的相遇问题、追击问题的应用题,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就可以利用体育课进行实验,让学生亲临体验这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获取深刻的感性认识。据此,教师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概括、推理、判断,引导学生将认识水平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盐的质量分数=盐的质量/盐水的质量;速度(快)×时间=速度(慢)×时间+400(跑道一圈的长度)。这种借助实验分析、推理、总结等步骤的教学方法,其效果远比空洞、单调的说教要好得多。

四、借助数学实验,激活应用热情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创设实验环境,向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的机会。否则,强调应用就成为一句空话。如学习“圆的定义及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开展这样的投圈游戏,一组8名同学“一”字排开,向地上面的一个奖品投圈,投中者获得奖品。刚开始,同学们就会发现游戏不公平,“一”字排开的队形离奖品的距离不等,同学们都抢着站在垂线段的位置上,教师顺势提问:(1)奖品离“一”字形的哪点最近,为什么?(2)如果全班同学同时做投圈游戏,我们要怎么站才能公平呢?(3)同学们站成的队形是怎样的?再让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位置到奖品的距离是多少。这样就得出了圆、圆心、半径的定义。随后再找两名同学分别站到圆圈内和圆圈外,再测量到奖品的距离,进而得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游戏结束后,还可以安排学生观察、想象、寻找生活中的“圆形”,并思考“生活中的圆形工具,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圆形的特点是什么?”等问题。这些应用到的数学知识的实际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蕴涵的数学原理却很深奥。通过实验,使学生领悟到生活中的圆形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于生活的热情。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适度有效地开展“数学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了数学建造过程的脚手架,而不是简单的现成品”.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在教学中巧借实验这一“东风”,更好、更快地推动数学教学这艘大船前进!

(作者单位:贵州省石阡县本庄镇初级中学 555100)

猜你喜欢

温度计数轴分数
正确认识温度计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温度计的『一二三』
数轴的作用
三招搞定温度计
可怕的分数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