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丰满 形神兼备
——浅谈记叙文中的人物塑造
2016-04-13江苏唐惠忠
江苏 唐惠忠
血肉丰满 形神兼备
——浅谈记叙文中的人物塑造
江苏 唐惠忠
事件是由人的活动、交往和矛盾构成的,因此,在记叙文中叙述事情的经过时,必定要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情感,塑造血肉丰满、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把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具体而言,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全面展示
全面展示就是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人物的形貌、性格、特征等进行全面的反映。
如,明代的归有光为亡妻的陪嫁丫鬟寒花所作的墓志 《寒花葬志》,用简练的文笔,记述了寒花当初陪嫁来时的衣着打扮、不给他吃荸荠的淘气表现和吃饭时的可爱神情,三言两语勾勒出这个幼婢稚气未脱、天真可爱的形象,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再如,佳作 《我给探究课点个赞》 中的片段:
铃响了,进来一个高个子中年人,精瘦,鼻梁上架着的眼镜片像酒瓶底,一圈一圈的,镜片后的眼睛不大,但很有神。他问大家都预习了鲁迅的《祝福》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唰唰
唰”地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祥
林嫂究竟是被谁杀死的?”字迹潇
洒极了。
(…………)
老师扶了扶眼镜,似
乎怕眼镜兴奋得掉下来,他的手有点儿抖,在黑板上写下了“环境”二字。当老师再问“谁杀死了祥林嫂”时,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封建礼教的大环境杀死了祥林嫂!”
小作者通过描写老师特征鲜明的外貌、与众不同的授课方式、习惯性的小动作等,使一个睿智而充满激情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
二、突出个性
老舍先生曾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塑造人物形象时,写出鲜明的个性,就会使人物显得与众不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面面俱到的描写不仅难以把人物写活,反而会因为重点不突出而使人物显得死板。
如,佳作 《来一勺油泼辣子》 中的片段:
二姐是个典型的江南女子,不过那只是外表。
厨房里,二姐在熟练地做着油泼辣子。油,烧得澄黄透亮,辣粉和芝麻,静静地铺在碗中。“嗤——”伴随这声响,香味四处飘散,辣粉和芝麻在滚油中跳起了舞,跳出了碗沿,跳到了桌面上,犹如二姐的热情,在炽热和火辣中跳动,跳动,最终沉淀出无限的浓香和回味。这时,有人叫道:“老板娘,油泼辣子没了。”二姐便一阵风似的去了。
这一文段巧用“油泼辣子”这一风味独特的调料喻写“二姐”,凸显其风风火火、泼辣能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三、写出变化
有时候,只写出一个时间点上人物的表现还不够, 而要写出人物言行、 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变化过程, 动态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变化与性格层次, 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具体。
如,作家高吉波的 《雪地里的红棉袄》中的片段:
30年前,我8岁。
(…………)
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还热,吃吧。”
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
(…………)
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父亲和大哥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到写这篇文字,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
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这段文字写到 30年前嫂子的红棉袄像一团火,30年后嫂子的黑棉袄仍然像一团火,变化的是嫂子的年龄与衣着,不变的是嫂子的勤劳、善良与她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深情挚爱。
四、铺垫渲染
人物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 不同的环境映衬,往往会使人物的活动显出不同的意义。因此,善于利用环境作渲染,也能有效地突出人物形象。
如,佳作 《麦子熟了》 中的片段:
风吹过五月的麦田,金黄的麦浪此起彼伏,我听到了麦子成熟的呓语。
(…………)
我向班主任请了三天假,回去收割麦子。爷爷见我回来,捶着床责备道:“谁要你回来的?马上就要考试了!”我摸着爷爷的手说:“您不要担心我的学习,忙过这三天,我回学校保证拼命学习。”
五月的太阳火辣辣地晒在我的脸上,眼前一片金黄。我挥舞着镰刀,一行行麦子倒在我的身后……还没干上一个小时,我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麦穗打红了我的脸,我不在乎;镰刀磨疼了我的手指,我也不停息。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我必须忍受的!如果连这点儿苦都吃不了,我又怎能战胜不公的命运?
五月的麦田中,我不停地挥舞着镰刀,身后,躺着一片灿烂的金黄。
五月的麦田,麦浪涌动,眼前是一片迷人的金黄。看着那低垂着头的麦穗,我仿佛听到了它们成熟的呓语……
这一文段反复渲染“五月的麦田”,麦田风景是迷人的,五月的阳光是火辣的,不畏艰辛、辛勤割麦的少年则是一抹更让人心动的风景。景物的巧妙烘托,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十分感人。
(责任编辑 张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