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之妙 在乎落句

2016-04-13李传鹏

同学少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首尾呼应佳作升华

山 东 李传鹏

作文之妙 在乎落句

山 东 李传鹏

文章的结尾不但是点睛之笔,更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部分。明代学者认为,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余味悠长。我们在作文时,如何才能巧妙“撞钟”,令结尾余味悠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呢?这里提供几种结尾方式供同学们参考。

一、首尾呼应式

从结构上说,文章首尾呼应可以使结构更加严谨,给人一种前后连贯、浑然一体的感觉;从情感和表达上说,首尾呼应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主旨的深化或情感的升华。如朱自清的《背影》这样结尾:“唉!我不知道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与开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相呼应,令文章的情感更加深沉而真挚。

二、回味无穷式

结尾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才能让读者对整篇文章难以忘记。如鲁迅的 《阿长与〈山海经〉》 是这样结尾的:“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与前文的风格迥然不同。为什么在通篇充满谐趣的语言中突然有这样一个结尾呢?其实这个结尾句的意义在于,让文中一些看似鄙薄与不满的语句、看似荒唐的回忆,在最后有了完美的落脚点。那些不过是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眼光与心绪写出的童语,并不代表自己对阿长真实的态度与情感。而那种深厚的情感与由衷的怀念都由结尾句一语道尽。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让情感得到完美升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三、质疑思考式

质疑思考式结尾往往能引起读者更深入的思考,令文章主旨得以提升。如《荷叶母亲》的结尾这样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以问句引发对母爱的深深思念。而《羚羊木雕》一文这样结尾:“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反思过后提出问题,引发对事件责任更深刻的思考。

四、凸现主旨式

凸现主旨,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表达出来,或者把写作主旨交待清楚。这种方法又称“画龙点睛式结尾”。如佳作 《特殊答卷》 以“6年过去了,这份特殊的答卷一直珍藏在我的抽屉里,它时时刻刻告诫我:知识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结尾,借助精练的议论亮出题旨,总结全文。

五、提出倡议式

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可采用提出倡议的方式收束文章,既可以简单陈述也可以大声疾呼,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抓住文旨,与题目紧紧相扣。这一结尾方式比较适合明理类文章。如佳作《诚信之花处处开》的结尾:“请记住,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准则。请大家坚守诚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诚信之花开遍祖国的每个角落。为了我们的社会更进步,大家一起努力吧!”

六、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全文,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能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结尾方式多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比较多样,采用这种方式结尾也比较自由,但情感表达一定要真实自然,议论一定要简洁有力。如佳作 《幸福的感动》这样结尾:“记得有位诗人这样说:‘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是呀,让我怎样感谢你们,爸爸妈妈?你们给了我生命,你们给了我力量,你们给了我幸福,而我却无以回报。有一种感觉叫做幸福,有一种幸福叫做感动。我明白你们的含辛茹苦,我懂得你们的满心希望,我将尽我的力量让你们幸福!”

七、巧妙引用式

以名言警句、诗词名句、俗语等收尾,着意于引申文旨,揭示人生的真谛。这种结尾方式多出现在散文或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达出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一句收尾,增添了文章的韵味。

八、镜头剪辑式

镜头剪辑,就是在结尾处勾画出一个或几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或场景,令人读来有直观感。如佳作《老爹》这样结尾:“现在,每当有人怀疑斤两有问题,小贩们总是丢下一句:‘这是老陈的秤!’那人便作罢了。是的,老陈即老爹,名唤陈实。人们就敬重他这个‘实’字。”这段话使老爹的形象更加鲜明、立体,给读者留下了更加完整的印象。

九、升华主题式

升华主题式结尾要求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升华主题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不要随意而发。如《我的母亲》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母亲的恩情,我该用什么方法来回报呢?我想,如果有一天我成功了,我会对母亲说:‘妈,让您久等了!’”如此就把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十、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作文,在把内容表达完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称之为“自然收束式”。这样的结尾显得简单明快、朴实无华,同时可以避免画蛇添足、无病呻吟,因而在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特别在是气氛紧张的考场上,作文不能过多地追求华丽或别致,只要富于激情,充分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作文。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作文整体思路发展的自然趋势来结束全文。如佳作《我最尊敬的老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作者对王老师诚挚深厚的感情与想念。结尾用“时间过去三年了,而王老师的音容笑貌却一直印在我的心里,仿佛我们未曾分开过”这样一句,简单自然,同时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老师的感情。

作文之妙,在乎落句。但文无定法,结尾的写法亦如此。在具体作文中,不可简单套用这些方式方法,而要根据体裁、内容、风格等方面的需要灵活运用,切忌草草收束、虎头蛇尾,更不能画蛇添足、拖泥带水。

(责任编辑 曹 懿)

猜你喜欢

首尾呼应佳作升华
贪吃蛇升华记
佳作欣赏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首尾呼应
佳作展示
佳作精赏
神奇的“首尾呼应”
是非“大数据” 喜忧两相倚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