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欣赏有效教学方法探微
2016-04-13梁彩云
◎梁彩云
初中语文古诗词欣赏有效教学方法探微
◎梁彩云
本文论述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欣赏有效教学的方法。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将其一一运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此与同仁分享,希望能给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带来帮助。
初中语文;古诗词欣赏;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可以说,达到具有较高文学素养是学生语文学习旅程的最终目的地。而欣赏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至关重要。新课标强调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性,突出了文学作品教学的力度。七—九年级的语文课本收进了大量的古诗词作品,难道如此优美典雅的作品就只让学生读读、背背吗?
笔者认为,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1.让学生成为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2.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欣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进行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从“陌生——了解——喜爱”,从而步入诗歌这一神圣的文学殿堂,加大文学积累,提高文学素养。
在教学中,笔者不揣浅陋,作了一些尝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作品灿若星辰,因各种原因,我们的学生接触甚少。为了引导学生走近古诗词,七年级时,笔者就组织开展“古诗词摘抄”活动。起初,由学生自由摘抄在课外接触到的诗词,每月交流一次,教师挑选其中的优秀作品在班上张贴,并对优秀摘抄者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激发积极性。接着要求全班同学每周背诵至少一首诗词(在张贴出来的优秀作品中挑选)。再接下来进行分类摘抄。例如,要求学生按季节,分别摘抄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诗词;按作品描写的景物,分别摘抄描写风、雨、雪、月、花等景物的诗词;按诗词的内容,分别摘抄描写送别、思乡、爱国情怀、爱情、亲情等的诗词。一年下来,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词,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古人云:“厚积薄发。”个别学生还能灵活运用所积累的诗词。在本学期的期末复习课上,有一道语言运用题,题目是:当你在困难中得到了父母的尽力帮助,你会怎样对父母说出你的感激之情呢?同学们正在议论的时候,班上一同学脱口而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父母爱我情。”这化用了李白《赠汪伦》的诗句,既精练典雅,又切题切情,答得相当不错。
第二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笔者借用了读大学时古典文学教师的做法:利用课前五分钟,每次由一位同学上台介绍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要讲出诗词的大意,或借助想象和联想,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使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然后说出喜欢的理由。同学们对古典诗词已有了一些兴趣,而且手头上有很多材料,所以都跃跃欲试。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缺少了评析的常识和经验。于是,笔者适当地作了指导,提示可从诗词的表现手法、作品形象、意境和思想感情等角度切入分析,特别要关注个别词语的应用效果。同学们表述的语言虽然有点稚嫩,但他们的参与热情鼓舞了笔者。一部分同学主动查阅了一些与诗词赏析有关的书和文章。在实践中,许多同学都能感性地捕捉到诗词的文眼。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自主鉴赏阶段
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教材中的诗词由同学们来评析。评析的方式是由若干名同学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在课外搜集有关资料。往往是一位同学侧重从内容上作分析,另一位同学则从艺术特色入手,其他组员或介绍背景材料,或简介作家生平、创作风格等。互相合作,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如学习李清照的《醉花湖·薄雾浓云愁永昼》时,笔者就安排班上的学习小组成员负责评析。先由A同学介绍李清照的生平,接着由B同学简介写作背景,再由C同学讲解词的内容,最后由D同学负责评析词的艺术手法,重点对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进行了赏析。E同学还通过对《点绛唇》《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等词作一番比较,解读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当然,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作补充发言,也可质疑。当理解有分岐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以取得共识。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做法,笔者认为非常难得。两年下来,这一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同学们在语言、语态,甚至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用语准确、语言流畅、表意清晰,神态大方,少数人见解独到。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除此以外,在古诗词欣赏教学中,笔者还尝试采用比较阅读欣赏法和仿写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如在欣赏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时,笔者拿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要求学生从内容、思想倾向、语言等方面展开比较,并举出最喜欢的一句并说明理由。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在各小组评析完之后,笔者拿出白朴的《天净沙·秋》让学生比较赏析。激烈讨论一番后,同学们都能理解白朴的作品景物色彩较为明丽,感情积极乐观,表现的是秋高气爽的景致。它与马致远作品中那种天涯游子之思有明显的不同。笔者还进一步要求学生在课后试写一曲《天净沙》,景物可任选春、夏、秋、冬中的一季,模仿前两首《天净沙》的写法,融情入景,以景明志,并具备堆叠景物的句式特点。同学们的习作中有不少佳句出现。
学生的成长见证了笔者的努力,也是笔者继续进行古诗词欣赏有效教学方法探索的动力。在探索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首先,要充分信任学生。当然,信任不等于放任不管,而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其次,要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尝试;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思考;给他们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去体验;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去成长。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矿区新泉中学037001)
G633.3
A
1992-7711(2016)08-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