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在情景教学中提升学习效率
2016-04-13黎松青
◎黎松青
例谈如何在情景教学中提升学习效率
◎黎松青
预设与生成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研究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科学地确定适应学生发展的学习情景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实验、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促使学生有兴趣地学、有思考地学、有实效地学,在学习中逐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预设;生成;情境;方法
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样的课堂显然不是我们期待的。教师的工作对象不是没有生命的物体,而是生气勃勃的孩子,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科学课中也能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创设情景,将学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与教师的科学教学紧密联系,将学生原有的旧知识与本堂课所要教授的新知识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联系建立时,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效发生。如果教师能在教学前精心预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探究、实践,并合理利用这一过程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的同时,对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有积极的意义。
笔者根椐以往的教学心得,就课堂情景创设及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应用谈谈自己的浅见,供同行们参考:
一、导入中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创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选择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吸引学生注意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设计一些简单的事例来导入新课,可以非常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直接进入课堂的最佳状态。众所周知,初中生性格活泼好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在上课伊始,学生需要由下课的松弛状态及时转变到上课的集中精神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可以采用复习旧知识、直观演示、实验演示、举生活实例、讲小故事、逻辑推理等方法来设置悬念,为本课教学埋下伏笔,为引领学生学习本课科学知识创设最佳情景。
教学片断1:在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这一节课时,课前观看电影《功夫》片断……
师:电影《功夫》片断,火云邪神徒手接住了飞行中的子弹,你觉得现实生活中有人能做到吗?
生:用手抓住子弹,这怎么可能?
师:真实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的过程中,用手抓住一颗来自德军发射的子弹。
生:真的啊?用手抓住子弹,这怎么可能?他为什么能用手抓住子弹?
二、预设中关注“意外”——巧用生成引导
教师常说,有“意外的”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课堂。当课堂发生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方式相对立的“意外”时,便会引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这是因为学生感受“意外”生成的过程,即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过程引起的。由于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现象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必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解决问题的急切愿望。如果此时教师能关注这个“意外”并将之作为学习情景因势引导至新的知识点,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断2: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采用“矛盾冲突法”,借助于信息技术媒体优势尽力展示生活体验、亚里士多德观点与伽利略思想实验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有较高的热情来发现问题,运用矛盾冲突法纠正错误认识,为建立正确的认识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一定有这种体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你们见过这类现象吗?
生:随风摆动的风铃最终会停下来,在地上滚动的小球最终会停下来……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学生猜想回答……)
生:运动要靠力来维持,比如说推桌子,用力推,桌子前进,不用力推,桌子就停止了运动。
师:比如说一个小球在地上滚一会就停止了运动,而用同样大的力让这个小球在冰面上滚,过好长时间小球才能停下来。如果有一个平面的摩擦力为零,小球就会永远运动下去,同学们,对此你是怎样猜想的?
生:不对,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或许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实验中创设情景——体验探究过程
如何判断一堂科学探究课设计的优劣,关键在于看我们教师能否预设合适的实验探究情景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设计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总结知识,归纳方法。在接下来的探究性课堂教学中,以导入部分所获的体验为情景素材,并以此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远比教师直接呈现知识更有意义。因此,在探究实验的情景设置中有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其中,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片断3:在《牛顿第一定律》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建立猜想:或许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能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原因。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师:利用给你的实验器材怎样才能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你需要控制哪些实验条件?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写出实验方案。
学生思考、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可能产生争论,这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辩论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提供研究范例。
讨论:此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小车每次都从同一高度滑下来?三次实验中水平面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远近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大,运动时间越长,速度减少得越慢。
猜想:1.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
2.如果静止的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不受力,它将……
师:我们发现,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那么请小组合作完成上面的猜想并完成数据记录。
设问:根据上述结论,你能推出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总结: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
师归纳总结:展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评估交流……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能够手脑并用地探究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在预设情景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问题情景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情景创设要有启发性;情景创设要有趣味性;情景创设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教师应充分研究科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并巧妙地利用问题情景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科学知识与方法、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或者说基本上不是)因为教师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或许有时候,我们的课堂会有不少“意外”,但它其实都可以成为你反思自己教学的最佳素材,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互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细节,不断思考研究,从而完善自己的科学课堂。
[1]朱清时.科学教学参考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2]华土木.上虞课改[J].绍兴市上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2015(4).
[3]张孔辉.中学物理[J].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5).
[4]陈永胜,钟助俊.中学物理教与学[J].中国人民大学,2016(4).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中学312000)
G632.0
A
1992-7711(2016)1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