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发展中的校本课程建设
2016-04-13刘海红
文/刘海红
学校特色发展中的校本课程建设
文/刘海红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色学校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小学备受关注,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使两者相辅相成促进学校的多元发展,是学校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广东省广州市晓园中学是一所有着20年“美术特色”办学经验的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始终能与学校的特色发展紧密结合,“以陶怡情、以美育人”即“陶养教育”的办学特色就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沉淀成的硕果。
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校特色不断丰满完善的过程。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也感受到此项工作在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办学过程中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坚持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另一方面,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和组织一些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校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努力把办学特色渗透到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过程之中和校园文化生活中。因此,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课程开发,丰富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提供个别差异性课程,促成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特质的发展。
校本课程为学校特色建设奠定基础
学校围绕“陶育”特色校本课程及“炼土为陶,育人成器”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校本教材的研发,使教材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具有趣味性、实用性、思想性,对国家课程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校本课程的开发,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需求、满足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特色课程开发,培养教师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科研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综合提升,开发理论和实践层面积累了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及本校的课程资源,逐步搭建形成“陶育”特色课程结构,以“陶育”特色为养分,培养具有完善品格、均衡发展的学生。
校本课程提高了德育建设的时效性
学校坚持以“陶育”课程为德育校本课程的核心,根据初中生年龄特点和德育要求,建立目标有层次、内容有不同、方法有差异的陶养德育目标,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体系。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融合陶艺与德育,以陶艺课为契机,在制陶、赏陶、玩陶的过程中渗透德育,让学生获得熏陶并从中汲取养分。同时,以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引起学生对于人生的思索,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养成美德。陶育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校本课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为了充实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载体,学校开发了其他学习资源,拓展课外延伸课堂,如魔方的魅力、叠杯之趣、观鸟与环境、趣味化学、健美操与气质、生物思维之美、走遍地球村、模拟飞行、茶文化、摄影艺术欣赏等活动课程。课外开展了文化节、陶艺创作比赛、社团嘉年华、以“陶艺”为主题的各类讲座、研讨等活动,开阔了学生的人生视野,提高了审美水平、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将“陶养教育”特色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之中。此外,“陶育”特色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人力资源,聘请了校外专家进行指导或授课,通过讲座、讨论、听评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推进特色课程的实施。
特色学校只有用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做支撑才有长足发展的生命力。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也是学校发展提升的过程,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创办特色学校的根本前提;不断完善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创办特色学校的基本保障;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条件。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越来越丰富,展望未来,全体师生仍然会不断总结、反思、实践、提高,摸索出更多更适合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课程。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晓园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