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教材,“灵”动课堂

2016-04-13牟肖杰

教育家 2016年31期
关键词:高线平分线中线

文/牟肖杰

“活”用教材,“灵”动课堂

文/牟肖杰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自2015年,学校开始探索并构建“学立方”整体育人模式,对北师、华师、浙教、苏教等多个版本的教材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比较,形成了基于具体学情的数学校本教材,充分彰显了“活”用教材,“灵”动课堂的思想。

化整为零整合法

研读多个版本的教材后,我们发现有的教材某个章节的内容过于集中,虽然有紧跟相关知识的应用,但是针对具体的学情,则需要将教材内容化整为零。例如:浙教版八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三种线段的概念,而且还要达到会利用量角器、刻度尺画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单独画角平分线、中线,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困难不大,但综合在一起容易相互干扰,画三种三角形的高线更是难点。经过研究教材,发现课后“练习2”是利用三角形的中线和高线的概念,解决面积计算问题,值得充分挖掘,可以将整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1课时:了解概念;正确画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进行角度、线段的大小比较、计算。第2课时:利用三角形的高线、中线的概念解决面积计算问题。

问题串整合法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例如:人教版《锐角三角函数》,可将这一节课的设计成若干个由易到难的学习思考题,并注意将难点分成几个小问题,把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教材第74页问题1-1“由实际问题你能抽象出数学问题吗?”问题1—2“你是怎样求出这些量的?依据是什么?”问题2-1“在RtΔ ABC中,∠C=90°,若∠A=30°,则sinA= ;不改变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只改变它的大小,上述比值变化吗?若∠A=45°呢?”有了这些问题串的引领,学生就不会感觉到知识的行程太突兀,他会随着问题的提出,自己去理解、思考、解决问题。

情景变换整合法

大部分教材的编写板式活泼,图文并茂,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绎得生动有趣,学生易于接受,但也有可能忽略其他方面。例如:北师版九年级《二次函数》,课本中以果园里的橙子树的棵数与总产量的关系的实际情景作为引入,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解不出最后的结果。因此,学这部分知识时可以根据《数学课程辅导》中“选用绳子长与面积的关系来代替课本中复杂的数量关系”。操作如下:首先,让学生提前准备一段封闭且无弹性的绳子,用手指撑开成矩形,同时不断改变形状,体会矩形的周长与面积随着变长的改变而改变,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让学生写出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函数关系式让学生口答当X=2、4、6……厘米时,面积是多大?最后,学生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概念。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新知识。

拓展延伸整合法

有些版本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部分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删去了,这样做,有可能使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误解。例如北师版八(上)《因式分解》,学生在对多项式a^4-2a^3-3a ^2进行分解时,只能将公因式a^2提出来,分解成a^2(a^2-2a-3)的形式,而(a^2-2a-3)是可以继续分解的,这不符合将多项式分解到不可以再分解为止。因此,在这一章节的读一读中,教师增加了十字相乘法的分解方法,部分学生就可以将本题继续分解,对于高中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

化散为整整合法

有些教材就某一知识的呈现较为分散,教学时可以将其整合在一起。例如:北师版《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散在两册书中,在讲完一元一次方程后,就引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实际上,只要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法则,移项要变号,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就很简单,把二元变成一元也就顺理成章了,学生可以很好地接受这一知识,同时渗透了转化思想。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三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高线平分线中线
一个涉及三角形中线不等式的再探讨
斜边中线添加方法初探
玩转角的平分线
角平分线形成的角
多用角的平分线证题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课本内外
涉及三角形高线、中线的欧拉不等式的加强
折叠莫忘角平分线
30CrMnTi钢高线轧制工艺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