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改善背景视角下的我国农村社会治理转型关键性问题探究

2016-04-13张燮

山西农经 2016年14期
关键词:民生转型农民

□张燮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民生改善背景视角下的我国农村社会治理转型关键性问题探究

□张燮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受到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国家民生建设工程中,农村地区所获得的红利相较于城市居民具有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地区的民生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并且农村民生问题呈现出逐步加剧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民生改善背景下,应该对我国农村社会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社会治理转型的关键性措施,逐步优化基层政府部门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为城市和农村的协同发展创造条件。

民生改善;农村;社会治理;转型;关键性问题

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的情况下,城乡经济失衡、区域经济失衡问题仍然存在,并且成为限制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新时期在加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真正实现社会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基于此,在民生改善背景下,要将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全面分析农村社会治理转型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制定关键性措施,为农村社会治理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进而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民生建设质量,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1 民生改善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转型逻辑

现阶段,我国农村民生建设工作仍然呈现出整体落后的状况,对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和谐农村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对农村民生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造成农村地区民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成果在城乡和区域之间分配不均衡,即城市和农村在共享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出现了共享成果的数量和时间上的失衡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民生建设工作的优化开展,对和谐农村的建设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基于民生改善视角探索农村民生建设,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积极探索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发展,让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也能够公平的享受社会发展成果,切实提升农村民生建设质量。

首先,农村民生改善工作的推进需要健全农民利益保障体制的支持。从2004年开始,国家逐渐开始认识到农村民生问题的重要性,连续13年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民生问题的文件,对农村民生工作的开展加以指导,2016年一月份也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从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教育、社会保险以及住房保障等多方面入手提出应该积极构建维护农民权益的基本保障机制,对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关于农村社会建设文件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正在逐步发生着转变。但是从农村地区的民生建设情况看,农民却并未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对待,农村地区存在的固有权利、能力、和机会贫困现象必然会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导致农民收入贫困问题的出现。可见从农村地区的当前发展情况看,民生改善工作的推进仍然需要健全农民利益保障体制的支持,从教育、医疗、养老保障以及社会保险等多层面入手对农民实施利益补偿,为农村地区民生建设的公开化和法治化提供相应的保障。

其次,农村民生改善需要基层政府转变自身工作职能。随着农业税免除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政府部门在农村的权力逐渐收缩,政府与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的社会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民生供给和公共服务矛盾逐渐凸显,从一定意义上讲,实质上表现出对政府权力的理性回归的诉求,促使政府职能在此影响下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而另一方面在以民生改善为主要发展目标的社会建设新时期,受到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不明显,尚未认识到社会治理职能的重要性,极大影响了农村地区民生工作的顺利推进。因此新时期要想实现农村民生改善目标,还需要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政府社会治理职能的重视,充分发挥政府社会治理职能,为农村民生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

最后,实现民生改善目标需要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潜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大量的青年劳动力涌向城市,促使农村社会基本劳动力结构以及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同时,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的转移,农村权力资源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权力极化现象愈加明显,对农村民生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要想实现民生改善发展目标,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理工作转型,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就是突破现有农村权力资源极化发展结构,激发农村社会组织的活力,实现对农村社会团结的再造。基于此,在农民民生建设工作中应该将农村社会组织潜力的激发作为重点工作,促使社会组织在维护农民权益、表达农民利益诉求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在社会组织的配合和支持下,切实转变农村民生供给现状,促使农村民生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 基于民生改善背景推动农村社会治理转型的关键性措施

国家政治向心力的强化受到农村民生建设工作的改善情况以及农村社会治理转型情况的影响,所以在农村建设工作中应该注意在统筹农村城乡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加强对农村民生政策和福利的关注,进而在政策和福利的支持下有效转变当前农村现有结构性和制度性治理困境,切实实现从传统落后治理模式向新治理模式的转型,促使农村社会治理的适应能力得到强化,提升社会对农村社会治理的认同度。

2.1 加强以民生工作为重点的基层民生型政府建设

相关经济理论明确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改革发展时期,社会治理结构的主体和治理对象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农村社会治理工作而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农村政府的权力本位必须实现对以农民为主体权利本位的让位,因此加强民生型政府建设能够促使基层政府在保障农民基本权利、改善农村民生建设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新时期,基层政府在确定自身职能的过程中应该将民生工作作为重点,将农民群体以及回应农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和民生改善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坚持将民生问题的解决作为政府制定各项工作决策、实现政府资源配置的中心工作,逐步建立更为完善的民生工程长效工作机制,构建能够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权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体系。

在全面推进基层民生政府建设过程中,还应该认识到民生型政府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民生型政府建设:其一,在基层政府核心工作者内心加强民生改善理念宣传和教育,促使民生改善理念能够真正根植于政府决策者内心深处,为民生型政府建设奠定基础。其次,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大部制改革,对基层政府的民生职能进行进一步强化,对基层政府组织管理结构进行合理优化,进而明确理顺不同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有效降低政府部门的行政成本。其三,保持对农民民生问题的重视,将民生问题的处理和解决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切实加强政府工作人员对民生工程的重视,积极探索从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加强民生建设工作。

2.2 对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加以优化,强化民意采集和利益传导职能

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供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当时社会农民需求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情况实施动态调整,有效保证政府公共服务与农村建设需求的契合性。如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针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则应该将政府公共服务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逐步完善公共事业等层面,而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则应该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加强文化服务方面公共服务的开发,如建设图书馆和文化活动场所等,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因此在全面推进社会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应该切实推动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合理优化,借助民意采集和利益传导职能的充分发挥逐步构建一套能够实现政府和农民之间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换系统,促进农村地区各项民生建设资源的共享。同时,加强对这一系统的建设,还能够实现对基层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重构,促使农民群众可以在畅通的、制度化的利益诉求渠道中提出自身对民生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增强农村民生工程的针对性。这样,在充分采集农民的群众意见基础上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推动社会治理转型,有助于有效化解农村社会上的主要矛盾,为和谐农村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

2.3 建设全新的基层政府与农民沟通、互动机制

长时间以来,农村地区民生工程建设一直保持着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农民群众被动接受管理的模式,农民群众几乎无法真正参与到民生建设工程中,甚至作为被治理对象与治理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对农村民生建设以及社会治理功用的发挥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基于民生改善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转型,应该注意构建全新的基层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和谐沟通和互动机制,逐渐转变传统治理状态,将农民群众作为治理主体,结合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加强民生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进而有效发挥农村社会治理功用,切实改善农村民生情况,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

[1]廖文.论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改善民生[J].山东社会科学,2014(9):87-91.

[2]朱金海,陈群民,李显波,等.改善民生、强化治理,深入推进社会改革与发展——2013/2014年上海社会形势研究报告[J].科学发展,2014(1):37-44.

[3]董田甜,赵晖.社会治理体制的变革逻辑与创新路径——基于民生政治的视角[J].行政论坛,2016,23(4): 1-6.

[4]刘博.阶层再生产情境下的社会治理创新[J].天府新论,2015(2):83-88.

[5]汤啸天.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提高公民素质[J].检察风云—社会治理理论专刊,2014(1):5-8.

1004-7026(2016)14-0001-02

C912.8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4.001

猜你喜欢

民生转型农民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