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2016-04-13张媛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科大学英语教学

张媛

(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250101)

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张媛

(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250101)

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分析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材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语言与学科内容相融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分析了新模式的重要性及理论依据,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提出了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调整大学英语师资模式、选用满足学习需要的英语教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改革措施,阐明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英语教学;学科内容学习;教学模式;融合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的能力,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满足他们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1]。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无论是教学模式、教材还是师资都无法满足新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偏重对语言知识的传输、强调语言规则的用法(usage)而忽略了语言实际运用(use)的教法[2],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目前紧要的问题。

近十年来,国外语言学家对外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渐摒弃了纯语言技能的教学,越来越多的把专业知识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并逐渐形成一种教学模式[3]。这种教学模式也受到我国语言教育专家的重视,并尝试结合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语言与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正是基于对前人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把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英语语言的学习科学的融合在一起,使语言的学习过程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激发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满足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和社会对综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4]。虽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探索中,它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一、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对单词、句型、语法点的精讲精练,很少给学生提供思考、吸收和互动的机会,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损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束缚了学生语言潜能的发挥。传统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通常运用“复习旧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检查效果”的教学法,只重视语言输入 (INPUT),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输出(OUTPUT)。讲授的语言内容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脱离真实的语言环境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多是被动的接受、机械的记忆,不仅无法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且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多数的学生只会背语法规则或进行字面的翻译,所学到的知识僵化、生硬,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和记忆,无法做到灵活运用,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目标[5-6]。

(二)教材选择相对单一

大学英语教材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和途径,也是现代外语教育理念、外语教学思想、外语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水平和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目前综合院校大学英语课选用的是以教授普通英语为主的教材,教材中多是关于英美国家的教育、社会、家庭、文化差异、政体差异等方面的文章,有关中国题材的文章少之又少,另外,文章的题材偏重议论文,应用文几乎没有,这些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严重脱节,与所学专业没有任何的联系,无法满足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三)教学效率相对低下

传统的教学观念、滞后的教学模式以及单一的教材严重阻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对英语课没有兴趣,出勤率不高,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很普遍,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由于师资缺乏,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很难及时地对全班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监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许多学生对学好英语失去了信心。另一方面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与学生的学位挂钩,甚至会影响到将来的就业,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们的沉重负担。

二、语言与学科内容相融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理论依据

语言与学科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以下称融合教学模式)是指将语言教学建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7]。这种语言教学简单说来就是一种用目标语言教授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从而确保学生既可以习得目标语言,又可以掌握学科知识的教学[8]。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它提倡通过学习主题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语言知识来获得语言能力。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思考并能完成有效的交际活动的能力。传统的英语课堂注重教授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忽视了语言作为工具的实用性。融合教学模式打破了这种单一的纯语言式的教学模式,把学科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语言教学中,使语言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因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增长了专业知识,又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二)融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交际功能法教学理论

交际功能法教学理论是在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Hymes认为交际能力不仅指使用语言知识准确表达的能力还包括在不同的语境中能表达得体的能力。Halliday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解释了语言习得的概念,他认为语言习得应该是通过习得如何用语言来完成各种功能的方法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意义。功能交际法提倡在教学中以使用日常用语为主,培养学生用外语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9]。融合教学模式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能在专业领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因此它成为这种教学法的有力理论依据。

2.二语习得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由五个假说组成,即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其中最重要的是输入假说,其核心观点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力练习输入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要稍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而且是能被理解的。Krashen认为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并能集中精力去理解这些材料的意义和所含信息,而不是只注重结构的理解时才能习得语言。此外他还指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材料越有趣,学习者越能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10]。学生在融合教学模式中所接收的正是可理解的、稍有难度的学科内容。这一理论为新教法的开展提供了支持。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简单的把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法替代的。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同化和顺化产生新知识,并逐渐的积累[1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形成自我建构知识的心理模式,锻炼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融合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

三、语言与学科内容相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将学科内容与语言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带动语言的学习,以英语提升专业水平的新模式势在必行。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大多数综合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而只是开设两年的英语课程,教材以打基础为主,使学生感到厌倦和失望,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改变这种费时低效的问题,各院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对课程模式进行改革,摈弃把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人为割裂开的弊端,以学生的专业需要和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设置真正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的课程。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差异要求来设置英语课程。每个专业根据其专业定位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紧跟专业特色细化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12]。

(二)培养大学英语教师多元化教学能力

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知识单一,只能从事公共英语教学,无法满足融合教学模式的需要。学校可以对一些英语教师进行某些专业学科知识的培训,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派教师在假期参加短期培训班,学术会议,自修等途径提高自身的素养,逐渐过渡到具备担任与各专业有关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能力,也可以从其他专业中挑选英语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尤其是从国外留学回国的专业人才,更应该发挥他们的作用。社会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出复合型的外语人才,这就要求突破学科壁垒,打破单一的知识结构,淡化专业界限,通过各个学科、专业间的合理交叉与渗透强化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复合,加快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13]。

(三)选用满足学习需求的英语教材

传统的教材内容更新缓慢,话题陈旧,文章类型单一,缺乏动态性和时代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脱节。教材的设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课堂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14]。这种教材设计远远不能满足融合教学模式的需要,我们要编写和选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的教材,摆脱现在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使用培养普通英语能力的几套教材。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理工科英语教程》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我们也应该逐步引进一些国外的专业英语的基础教材,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与融合教学模式是相辅相成的,它逐渐成为学生要掌握的另一种语言学习的工具。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计算机以自主或合作的形式参加以学科内容为主的课堂活动,他们共同创建学习主题,搜集修改多媒体文件,相互批改作业,在公告栏里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与同学和老师保持联系。正像Warschauer和Kern所言的基于网络的教学能逐步提高学生新课程的参与性,这种课堂教学使学生跨越专业的界限、不同文化背景以及自身语言水平的限制[15]。网络技术加快了把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培养成真正的研究团体的步伐,而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地方。

四、语言与学科内容相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效

融合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将语言学习融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主动参与性,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Dupuy认为基于学科内容的教学是指通过外语学习专业课,学生们既学会了语言又掌握了专业知识。教师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16]。这种融合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真实而自然地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材料理解新的语言结构和信息,有利于语言习得的产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他们感兴趣的学术性话题或非语言类的话题进行讨论,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合作用真实的目的语完成学习任务,交流学习方法和策略,这不仅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锻炼了他们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融合式的课程使他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语言和专业知识,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在课堂外继续学习,拓宽了语言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这种借助专业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各方面语言能力,同时又不舍弃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的教学方法避免了传统的把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人为地割裂开来的弊端,提高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参与性,激发了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17]。

(二)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主题提高学习效率

有丰富学科内容的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吸引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又能体现出大学英语学习对智力的挑战性。在语言课上,除了语言知识与技巧训练外,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并进行分析、讨论。我们必须牢记语言教学要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培养他们更高层次的认知水平,就必须提供具有较高智力要求的学科内容[18],仅靠学生的自学无法养成探究的习惯,那种认为学生学习越独立就越能多学知识的看法也是错误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需求敏感型的教法,例如教师会在课堂上讨论国外的大学生活或工作状况,有时还会讲解申请工作的程序等。但融合教学法会鼓励学生先分析文化差异,讨论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在国外寻找就业机会等,并进一步教会学生如何写自我简介和工作申请。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问答形式、小组讨论、收集答卷、组织答辩会、相互评价,科学研究对话题进行讨论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中国学生比较欠缺的地方,在英美国家的人眼里英语水平高的中国学生只不过是能在学校里考个好成绩而已,因此我们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语言课上的主题非常丰富,它受到教师的专业知识,各学院的学科范围以及学生的喜好等因素的影响。它的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电影赏析、新闻报道、商业谈判、跨文化中的高等教育模式、信息与交流技术对学生的生活的影响、文化认同性都是很好的教学内容。

(三)通过创建真实的学习环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美国沃里克语言学习中心的实验表明,经过一年的实验,学生们认为在语言课堂上一起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是最大的收获,他们认为在语言学习中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共同学习经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应对学习专业知识的挑战中逐渐看清了纯语言学习与通过外语学习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题讨论能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比如描述一位外国学生的日常生活,介绍新的日常用语、校园流行词,总结与建筑相关专业的学习方法,如何写自我简介,模拟工作面试等等,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习中的见闻和收获,谈谈自己的理想和职业规划,以及学习学科内容的感受。这些活动创建了一个真正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同学们在这种直接的信息交流中锻炼了使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选择课堂活动主题既要有趣味性又要避免重复,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相互学习又能一起学习新知识。语言学习应该成为大学校园里最具特色及合作精神的学科,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国内外学习、工作等各种能力,他们用外语学习专业课的经验和能力使他们更具有竞争力,总之,融合教学模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

五、结语

语言与学科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强调把语言教学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以语言为学习学科知识的媒介,以学科内容为学习语言的基础。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师资模式、教学材料及网络教学技术的应用,在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增长,弥补了学生语言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之间的差距。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语言潜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1]范莹.浅谈大学英语课程改革[J].科教导刊,2011(14):130-131.

[2]Widdowson H 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廖春红,杨秀松.《高等教育中的CBI模式》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3):88-91.

[4]唐春香,田喜娥.SCLT模式在实用性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J].甘肃联和大学学报,2012,28(2):45-51.

[5]赵庆红,徐锦芬.新世纪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证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J].外语界,2011(1):32-39.

[6]胡壮麟.谈中国外语教育30年[J].天津外语大学学报,2011(4):1-7.

[7]袁平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J].外语界,2010(3):7-13.

[8]Styrker S,&Leaver B.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languageeducation:modelsandmethods[M]. Washington: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

[9]HymesD.Oncommunicativecompetence[M]. 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72.

[10]KrashenS.D.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mon Press,1982.

[11]杨悦,刘卓.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166-167.

[12]文秋芳.英语教学与研究方法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3]文秋芳.探索中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J].现代外语,2011(1):83-90.

[14]李玉云,赵永青,康卉.近十年内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内容类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2014(4):72-79.

[15]Warschauer M.&Kern R.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concepts and practic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6]Dupuy B.C.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an it help to ease the transition from beginning to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classes[J].Foreign Language Annual,2000(33):3-24.

[17]李丽生.SCLT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界,2004(2):37-41.

[18]饶小飞,季频.后方法视域与全球化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J].天津大学学报,2014(3):46-52.

编辑:崔月华

A study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 in university

ZHANG Y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101)

Teaching mode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uch aspects as teaching concepts,teaching materials and effect in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puts forwards the teaching mode on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In addition,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new mode and discusses such measures in implementing the new teaching pattern as adjusting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and teachers,making full use of networking,and selecting teaching materials that can best meet the students'needs.The paper also demonstrates its vital role in stimulating the students'initiative in learning English,improving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language competence.

English teaching;content study;teaching mode;integration

G64

A

2095-7327(2016)-01-0161-05

张媛(1969-),女,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双语翻译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学科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超学科”来啦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