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实践:提高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基本路径

2016-04-13陈建军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沟通交流手语聋生

陈建军

(泗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泗阳 223700)

生活实践:提高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基本路径

陈建军

(泗阳县特殊教育学校江苏泗阳223700)

多元的沟通交往能力是聋生参与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也是实现聋生持续、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据聋生实际,充分利用生活实践,切实优化家庭生活交往,积极开展校园生活交往,有效参与社会生活交往,是提高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基本路径。

聋生;沟通交往;基本路径;生活实践

多元的沟通交往能力是聋生参与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也是实现聋生持续、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听力受损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障碍,相对于健全儿童来说,聋生的沟通交往能力需要学校通过专门的课程悉心培养。为此新颁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特别增设了最具聋教育特色的《沟通与交往》课程,《方案》增设该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聋生克服因听力损失而造成的语言障碍和交往困难,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法,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1],在加强《沟通与交往》等专门课程教学的同时,聋生的沟通交往能力更需要通过课外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加以巩固提高。近年来,笔者对此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有益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和聋生的现实情况来看,生活实践是提高其沟通交往能力的基本路径。

一、悉心指导,切实优化家庭生活交往

家庭是聋生重要的生活场所,有意识地利用聋生家庭生活,积极引导聋生与家庭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对提高聋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大有裨益。

(一)营造家庭交往氛围。按常理来说,聋生与其家人朝夕相处,应该具有宽松、和谐的家庭交往氛围,在家庭生活的沟通交流上应不具有障碍。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笔者调查,多数聋生表示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等亲人很少沟通交流,他们在家的主要时间是看电视,或者上网聊天。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条:

一是因为父母的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顾及孩子,更别说静下心来与孩子沟通交流了。

二是因为父母的思想认识有偏差,不少父母认为自己对孩子的责任就是管吃管住,只要让孩子吃得好、住得好就行了。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

三是因为父母与聋生在沟通方法上存在较大障碍,难以进行有效、深入沟通。在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基于以上原因,多数聋生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等亲人缺乏有效交流,家庭成员间主动交流意识不强。可以说,“在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始终是积极的引导者,家庭教育也不例外”[2]而,在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引领作用,主动利用聋生的家庭生活对其开展沟通交往能力的训练。首先教师要帮助聋生营造浓厚的家庭交流氛围。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师生谈心、家庭走访,了解每名学生的思想状况,熟悉家庭成员的生活状况。根据每名学生实际和家庭状况,为其制定家庭生活沟通小方案,引导家长树立与孩子交流的意识。通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有关沟通与交往方面的知识培训,使家长了解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意义。通过具体的方法指导,引导家长充分利用日常的家庭生活开展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同时,学校积极组织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沟通交往方面的家庭实践性练习,让学生带着沟通交流的“练习”回家,如,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向爸爸妈妈汇报学校生活、学习情况等。通过这些“练习”的完成,达到与家人沟通的目的。

(二)规范家庭手语沟通。聋人手语作为聋人的第一语言,“是在聋人群体中自然产生的一种语言,聋童应尽早的掌握第一语言,以方便聋童的沟通与交往,提高聋童的认知水平,促进聋童情感、智力、行为社会化发展”。[2]因此,手语作为聋人的母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都是其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相对于学校来说,聋生家庭中使用的手语明显不够规范,多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指示性手势或者是简单地比划动作。这既不利于手语的规范使用,更不利于聋生与家长的深入有效沟通。开展家庭沟通交流,需要对聋生家庭手语的使用予以正确引导、规范,以有效开展聋生在家庭生活间的交流。实践中,笔者所在学校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要求聋生回家使用在学校学习的规范手语,不用不规范的“土手势”。

其次是学校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家长手语培训班,通过家长培训班,让家长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基本手势语,便于和聋生交流。

三是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开展聋生家庭手语竞赛,将其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工作、特色工作来抓,以激发家长学习、使用手语的积极性。通过家长学校的形式,对家长开展手语的学习培训、使用引导和竞赛激励,有效实现了规范聋生家庭手语沟通交流的目的。

(三)强化家庭书面交流。客观地说,聋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要融入主流社会,学习并使用好书面语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交流手段。毕竟能使用手语与其沟通交往的人,除老师和家庭成员外,微乎其微。即便是聋儿的家长,正确、科学使用手语的能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书面语的使用是其主要沟通方法。但据调查,多数家长在和聋儿的书面交流中只重视基本意思的表达,不关注语言的正确使用,很少纠正聋儿的书面用语错误。如,语序颠倒,表达不完整等。甚至有不少家长,在和聋孩子的书面交流中,也很少用完整的语句表情达意,而只是用一两个重点词汇将意思表示出来。这虽然也能达到交流的基本目的,但非常不利于聋生语言的发展,不利于形成聋生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最终影响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优化家庭生活交往,需要不断强化和优化家庭书面语的使用。

一是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使其确立在日常的交流中多用书面交流方法,正确使用书面语的意识。特别是要用完整的语句表示,同时要认真纠正聋孩子交流中的用语错误,将沟通交往的训练与聋生的语言发展有机结合。

二是要通过向家长布置“作业”,让其在家庭生活中通过与聋儿的书面问答,交流家庭生活、工作状况和学习状况,创设书面交流的实践机会。

二、深入挖掘,积极开展校园生活交往

校园是聋生最基本的生活场所,聋校的孩子从入学到毕业一般9到20年。他们人生成长的最重要阶段,童年生活的最美好时光是在学校度过的。多彩的校园生活既丰富了聋生的童年,其中也蕴涵着深厚的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校园生活是开展聋生交往实践,提高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重要渠道。

(一)充分利用班级集体生活。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单位,聋生在学校的绝大多数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式组织的。充分利用班集体的组织功能,让聋生在班级生活中应用、提升沟通交往技能十分重要。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在班集体活动中,笔者注意从三个方面有意识地落实和强化聋生的沟通交往技能训练:

一是注重班级交流氛围的创建,在班级的板报宣传栏专门留有“交流角”。每天根据学校和班级发生的事情、组织的活动,确定“交流角”的交流主题和交流内容,引导学生据此开展同学间的交流训练,对话训练,已逐步培养和树立聋生的沟通交流意识。

二是加强师生沟通交流,拉近师生情感距离。每天早晨到校之后笔者都会找孩子们逐个“谈心”,让他们说说昨天的学习生活情况;每天离校之前,笔者都会找孩子们聊聊,让他们谈谈一天校园生活的感受。通过这种形式,给聋生创造交流表达的机会,也增强师生的情感沟通。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同时有利于改进班集体的管理。

三是积极组织班集体活动,利用活动渗透沟通与交往技能的训练。如,组织开展班级演讲比赛、团体游戏活动、听讲故事等,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在活动中表达,在活动中沟通,提升交往技能。

(二)善用学校团体活动。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活动的教育功能,学校会有组织地定期开展全校性团体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合理利用学校团体活动,对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在学校组织的“摒弃陋习、美化校园”活动中,笔者在教育引导本班聋生不乱丢、乱扔各种垃圾的同时,要求他们精心准备劝导性语言,发现不文明现象、不文明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加强和当事同学的沟通交流,说服教育相关同学。在学校组织的“娃娃校长”竞选活动中,笔者不是简单地推荐优秀同学参与学校竞聘。而是先在班级开展预选预赛,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展示的机会,通过自我介绍、竞职演说为其提供集体交流的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沟通交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三)加强同学间的日常交流。聋校的孩子绝大部分寄宿在校,同学是其最主要的交流小伙伴。利用课余生活,加强同学之间的交往是提高其沟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如,笔者利用生活值班时间开展不同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让他们相互各自介绍自己基本情况、兴趣爱好,介绍自己的班级情况、活动开展等。在平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安排交流主题,让他们围绕主题开展交流活动,达到增进同学感情,提升沟通交往技能的目的。

三、搭建平台,有效参与社会生活交往

社会生活是聋生最终融入的主流生活,聋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得到更加实在的应用和提升。因此,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未来生活的需要,主动搭建平台,积极创造机会,让聋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交往,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从而为他们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奠定基础。

(一)参与社区生活交往。社区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人们生活的社会共同体,也是聋生较为熟悉的社会生活场所。广泛参与社区生活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聋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在教育实践中,积极组织聋生参与社区生活,可切实增强聋生的社会主体意识,可有效提高其沟通交往能力。实践中,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是深入聋生的实际居住社区,充分了解每个聋孩子所在社区在日常管理、人际交往和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其次是积极与社区取得联系,寻求社区管理人员的协助,根据孩子实际,组织开展了“我是社区小领导”活动。让孩子担任社区“小领导”,参与接待居民来访、邻里纠纷调解、环境卫生保洁等事项。

三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社区小卫士”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环保、卫生、文明等方面的宣传、实践活动。让孩子在通过参与社区具体事务的过程中,增加与社区居民沟通交往的机会,以实现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沟通交往的实践能力。

(二)开展校际交往活动。童心是相通的,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兴趣是最浓的,话题是最多的,也是最能达到训练和提升交际技能的。因此,切实加强校际之间的联系,特别是特校与普校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通过校际活动,增加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的交流机会,提高沟通交往能力,还可以让普通孩子与特殊儿童相互之间更好地了解对方,接纳对方,为特殊儿童融入正常人群体打下良好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对聋生主体性地位认识不足,以及基于安全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多数特校实行的是封闭式的办学模式,与普校之间的联系不多,这种现象应该而且必须切实加以改变。近年来,我校坚持开放式的办学管理模式,不断加强与普校之间的联系,给聋生提供与正常同龄人交流的机会。积极组织开展了与县职业学校的“你我牵手、共绘青春”联谊活动。活动中,组织者精心策划了活动方案,安排了活动程序。根据聋生的特点,设计安排交流活动的主题,通过手语、书面语以及情境等多种方式开展交流,实现孩子间的心灵对话。在与县双语实验学校开展的“牵手阅读、共话成长”活动中,通过双方共选书目,共同阅读,交流阅读心得,感悟体会,实现普特交流,提高聋生阅读、写作和交往能力。

(三)关注自我生活交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实际就是对新型公民形象和素质的刻画和描述……培养目标包含七个要点,一是公民意识;二是价值观;三是社会责任感;……”[3]培养聋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必须充分尊重聋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聋生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聋孩子们的自我生活交往十分重要,它对聋生沟通交往技能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学实践中要特别关注聋生自我生活中交往技能的训练引导。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与家长协调,引导家长将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们自己去实践,在实践中达到应用、提升沟通技能的目的。如,有意识地安排孩子自己乘车上学,在乘车中学会购票、与人让座,学会与公交人员和其它乘客交流。让孩子自己到超市购物,熟识购物环境,学习向服务人员了解物品特性、用途和价格等,实现与人交流。通过引导聋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自我交往,不仅可以提高其沟通交往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聋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行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树立聋人自立自强的良好形象。

[1]陈建军.试论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实施原则[J].绥化学院学报,2013(3):4,15.

[2]沈玉林,吴安安,褚朝禹.双语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4.

[3]益基.以生为本,构建聋教育课程新体系[J].现代特殊教育,2007(4).

[责任编辑刘金荣]

Life Practices:To Improve the Basic Path of Deaf Communication Ability

Chen Jianju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of Siyang County,Siyang,Jiangsu 223700)

Multiple communications is a basic ability of dea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life,and it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deaf students.According to the real conditions of the deaf,tomake full use of the life practice,to optimize the family life,to actively carry out the campus life,and to effective participate in social life,are the basic way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eaf communication.

deaf students;communication;basic path;life practices

G762

A

2095-0438(2016)10-0030-04

2016-04-24

陈建军(1975-),男,江苏泗阳人,江苏省泗阳县特殊教育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猜你喜欢

沟通交流手语聋生
行业党建工作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党组织与党外人士沟通交流的研究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