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二十年来的回顾、进展与述评
2016-04-13陶林
陶林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二十年来的回顾、进展与述评
陶林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涉及三个领域:一是俄罗斯社会转型研究,二是利益集团政治研究,三是俄罗斯转型时期的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本文对于近二十年来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做一回顾,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研究成果较少;宏观研究多;缺乏系统性;研究广度、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方法单一。并指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七大路径。
俄罗斯利益集团;社会转型;政治参与;述评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对于俄罗斯转型社会的相关研究正方兴未艾,引起了中外很多学者的关注。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和重组,加上政治制度的发展,使得利益集团政治的出现成为必然。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其形成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发展的特征和基本规律有哪些?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途径和影响,基本特征和规律,经验和教训有哪些?其对于中国在内的转型国家有哪些启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此问题做一综述,以求进一步推进该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有利于我们深入揭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根源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20世纪有三件大事最引人注目: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78年以来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巨大成就;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其中两件大事都是和苏联和俄罗斯相关。苏联解体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多学科的多视角的深入探讨,成果丰硕。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转型问题始终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又是一个大国,我国与俄罗斯有四千多公里的领土接壤;西方学者认为影响21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四个大国就是“美、中、俄、印”;再者出于地缘政治学的战略考虑,我们不得不重视和加强对俄罗斯的政治转型的研究。因为这和中国的切身利益,实现和平发展息息相关。从地缘政治学的视角看,重视和加强对俄罗斯的研究重要性无需赘言。当前俄罗斯的前身是苏联,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与中国有太多的渊源关系。无论是中国的革命、建设、还是新时期的改革都是与苏联模式的影响息息相关。1991年苏联解体,俄中两国走上了两条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一个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另一个是走俄罗斯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两种道路、两种前途,两种命运。苏联解体以来,引起无数中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关注,进行反思。通过研究,可以更深层次的揭示苏联解体的原因。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原因和教训的探寻。俄罗斯利益集团大多数源于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这是苏联亡党亡国的一个重要教训。
2.有助于推进我们对于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研究,拓展中国的俄罗斯政治学的研究视野
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研究是我们深入研究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要视角和切入点,对于我们深化认识俄罗斯的社会转型研究,拓展中国的俄罗斯政治学的研究视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从政治发展总体走向看,建立一种以稳定为核心,通过权威主义方式推动的多元主义民主政治是俄罗斯的战略目标。而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实践证明,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俄罗斯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今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由于俄罗斯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俄罗斯的政治发展表现出比其他转型国家更大的复杂性、矛盾性。俄罗斯政治转轨从原苏联共产党执政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向 “多党议会民主制”的过渡虽然已经开始,但尚未完成并且十分艰难、复杂。与西方国家不同,俄罗斯建立所谓“民主政治”的过程不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斗争的背景下,而是在苏联发生剧变的情况下开始的。俄罗斯从存在近70年的苏联那里继承的政治遗产十分庞杂,不仅涉及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运行机制,而且涉及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传统文化。正因为如此,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呈现出转型国家少有的复杂性。正是因为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利益分析的方法是我们理解和研究俄罗斯政治发展转型的重要视角。以俄罗斯利益集团为切入点,对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研究将更有利于对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跟踪研究与深入理解。俄罗斯的社会转型是一个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充满着激烈的斗争。由于俄罗斯的转型是以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如此巨大的变化势必要引发错综复杂的矛盾,势必在社会不同阶层中激起巨大的震荡。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势力之间的激烈斗争始终贯穿于整个转型时代。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造成十分明显的社会分裂,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各种政治势力,提出各不相同的治国纲领和政策主张,围绕议会选举和总统大选以及国家的内外政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政治学的视角看,其斗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的分配和调整。
(二)现实意义
1.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研究与俄罗斯的国家命运休戚相关
俄罗斯目前还处于转型时期。从1991年苏联剧变以来,俄罗斯国内发生了令人目眩的巨大变化。在经济方面,从生产资料公有制向以私有制为主的多元所有制结构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半封闭的经济走向全方位的开放。在政治方面,放弃了马列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由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向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转变。其政治和经济虽然经过了转型时期的阵痛,初步显示出制度绩效,但是俄罗斯的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可谓任重道远。
其中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将是一个必然存在的现象,短期之内不可能消除,正确认识和应对是必然的选择。叶利钦时期政府的自由放任,政府受控于利益集团,形成了寡头政治等现象,其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而普京执政后,打击寡头干政,加强中央权威,建立一种可控的民主模式,在其治理下,利益集团开始转型,逐渐退出政治,但是在一定时期内还长期存在,并且在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领域还存在重要的影响。因此转型中的俄罗斯如何正确处理好利益集团和政府的关系,形成可控的利益集团有序政治参与将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国家命运。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研究可以为中国提供有益的借鉴
从中国的国情、中国视角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俄中两国同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国。中俄两国的发展道路从历史到现代都存在着明显的互动效应,双方应当在较长时期内认识和评价对方改革的成败得失,实现一种良性互动。由于俄罗斯是地跨欧亚的政治大国,又是我们最大的邻国,而且从某一时期的历史长河看,中、俄两国具有大致类似的经济形式、社会结构形式和政治体制。现都处于向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过渡的历史时期。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和转型。两国主要面临同样的三大难题:发展经济、政治民主化与处理好外交关系;中俄两国可以借鉴、互相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俄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政治、外交的经验和教训未尝不可为我借鉴。(抛开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局限)从俄罗斯国家自身看,俄罗斯1991年——2010年近20年的政治发展,其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很多不足;历经苏联的政治遗产——传统时期 (转型或过渡时期)的阵痛(主要是叶利钦时代,1991年——1999年);——普京时期 (2000年-2007年)——后普京时代(2008年——至今);其转型的20世纪最后一个十年与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政治发展与政治比较,很值得研究。在政治发展、政治民主化方面,俄罗斯有很大的变化,如总统制度、政党制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等;总体的特征是从混乱——稳定;从过渡——权威主义政治;从俄罗斯的地位、国力的下降——重新走上崛起之路;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庞大国家社会转型的把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件,而笔者认为抓住一个研究视角和切入点尤为重要。利益集团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视角;
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就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对于中国现阶段而言,利益群体,和利益集团现象毋庸讳言,确实存在。如何正确应对和治理既是我国政府也是学术界应当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作为一个曾经的社会主义大国,俄罗斯在其转型时期中的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实践给予我们许多重要的启示,值得我们去继续总结与深化。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启示我们:必须重视利益集团;必须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必须保证利益集团的体制内参与;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对于促进政治民主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须重视公民社会的培育;加强政治文化的发展。
二、二十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回顾与进展
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选题。主要涉及三个领域或者说研究内容:一是俄罗斯社会转型研究,二是利益集团政治研究,三是俄罗斯转型时期的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学术界对此选题可以说往往涉及其中某一个方面,笔者根据搜集的资料把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按照研究内容划分为三类:
(一)关于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研究
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叶利钦时代(1991年-1999年);二是普京-梅德韦杰夫时代(2000年-至今)。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全部的政治遗产,也面临痛苦的社会转型: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原来的社会主义模式向俄罗斯特色的资本主义转变。面临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转型,我们可以从多学科、多视角进行探讨。
对于近20年来苏联和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大历史阶段:一是1989年——1991年,主要是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成立。
这一时期学术界主要侧重于对于苏联模式的反思和评价,包括苏联解体的原因探讨;二是1991年——1999年,这一时期是叶利钦时代,学术界针对叶利钦当政的俄罗斯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领导人思想、重大历史事件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对于俄罗斯的私有化、社会转型、政党制度、总统制度、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外交、经济、政治思潮等开展了全面的多视角的探讨。三是进入21世纪以来,普京—梅德韦杰夫时代。近十年来,对于21世纪普京执政的俄罗斯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社会转型,学术界掀起了新一轮浪潮。对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的转型开展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很多成果。笔者按照学者所属不同的国家将其分为三大方面:
1.俄罗斯学者的研究
(1)俄罗斯学者对于苏联解体过程、根源以及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相关研究
俄罗斯学者对苏联解体的具体过程和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著作中有大量的史料和重大事件的描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著作有阿尔巴金:《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安·格拉乔夫:《戈尔巴乔夫之谜》,米·伊·科金:《风雨兼程——俄罗斯转型启示录》,安德兰尼克·米格拉尼扬:《俄罗斯的现代化之路——为何如此曲折》、《俄罗斯的现代化与公民社会》,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普京总统的第二任期》、《苏联的最后一年》、《普京时期——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格·萨塔罗夫:《叶利钦时代》,米哈伊尔·杰里亚金:《后普京时代——俄罗斯能避免橙绿色革命吗?》,德·谢·利哈乔夫著的《俄罗斯思考》等。
(2)俄罗斯和原苏联时期的领导人、政府官员的回忆录和日记,自述这些苏联和俄罗斯时期的政府官员和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俄罗斯。俄罗斯政治家的著作用其特有的优势为我们研究俄罗斯政治提供了更直观的资料
这些著作包括:米·谢·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鲍里斯·叶利钦:《午夜日记——叶利钦自传》,普京:《普京文集》,尼·雷日科夫《大动荡的十年》,日里诺夫斯基:《俄罗斯的命运》,阿纳托利·丘拜斯:《俄罗斯的私有化》,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临危受命》,谢·格拉济耶夫:《俄罗斯改革的悲剧与出路》。谢·格拉济耶夫曾经是首任的俄罗斯对外经济关系部部长,著名的俄罗斯经济学家。他对于苏联时期的党政官员及经理层,借助于职务特权大搞腐败,在私有化中迅速致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戈·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作者阿尔巴托夫参与了原苏联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是苏联发展演变过程的目睹者和见证人之一。本书提供的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对我国学者研究苏联的历史经验与教训颇有参考价值。列昂尼德·姆列钦著的《权力的公式:从叶利钦到普京》,《克里姆林宫的主人 (从叶利钦到普京的权力战略)》,为我们了解叶利钦到普京时期的权力更替提供了史料。
总体来看,俄罗斯学者对俄罗斯政治的研究,呈现“一个关注点两个方向性”的特点:“探究俄罗斯的发展道路是始终关注的问题,政治社会学和法学特别是宪法学的研究是较为明显的两个研究方向。”[1]俄罗斯学者常常试图回答“俄罗斯向何处去”这一深层次问题来思考自己国家的未来。从政治社会学来研究俄罗斯政治转轨是俄罗斯学者的重要研究方向。俄罗斯学者对转轨过程中公民社会问题、现代化问题、社会分层与社会结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次,对宪政问题的研究是俄罗斯政治研究的核心和重要方向。俄罗斯学对总统制、议会制度、宪法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专题性研究。不过,迄今为止,俄罗斯很少对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进行深入的研究。
2.西方学者的研究
西方学者大多从历史的整体进程研究俄罗斯政治,侧重论述的是俄罗斯转轨中的重要政治事件,多数采用大事记研究法,其特点是将俄罗斯政治转轨同样分成若干时间跨度,在每一时间段内研究重大政治性事件。
近年来在著述方面,“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学者以传统的政治学范畴研究俄罗斯政治的有Thomars Remington的 《俄罗斯政治学》(1999年)。Stephen pravd White撰写的 《俄罗斯的发展和后苏联政治》。加里弗尼亚大学政治学家Michael Urban的《俄罗斯政治的复活》,David Remnick撰写的《复兴:为新俄罗斯奋斗—神话还是现实》。”[2]安德鲁·库钦斯主编的《俄罗斯在崛起吗?》。也是传统政治学的范畴。此外,还有很多研究俄罗斯政治的学者从历史写实的手法研究俄罗斯政治进程。199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Tim Mcdaniel所著的《俄罗斯思想—痛苦寻求》一书,揭示了俄罗斯思想变化的历史脉络。美国的哈佛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TimothyJ·Colton教授从历史学角度研究了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变化,这表现在他的《后苏联:从帝国到民族国家》一书中。
其外还有基耶萨:《别了,俄罗斯!》,卡塞琳·丹克斯:《转型中的俄罗斯政治与社会》,理查德·莱亚德,约翰·帕克:《俄罗斯重振雄风》,这三本著作对于俄罗斯转型时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对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进行了深入探讨。戴维·霍夫曼:《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详细论述了俄罗斯七大寡头的发家史。克里斯蒂娅·弗里兰:《世纪大拍卖——俄罗斯转轨的内幕故事》,约瑟夫·R·布拉西:《俄罗斯私有化调查》,这两本书对于叶利钦时期的私有化进程进行了详细探讨。
这些学者对于俄罗斯的转型做了宏观的分析和探讨。对俄罗斯转轨政治学研究,大都以依附理论模式、社团主义模式、官僚—权威模式、国家—社会关系模式等研究政治变迁。这些学者的分析方法为笔者开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指导。但是从研究现状看,对于俄罗斯和苏联时期的政治事件描述的较多,对于俄罗斯利益集团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甚少。
3.中国学者的研究
(1)关于苏联解体、苏联的政治体制、苏共兴亡的研究
中国学者对于苏联的政治体制、苏联解体、苏共兴亡、斯大林模式等进行了有益的深入探讨,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历史背景资料。这类著作较多,成果丰硕。如李宗禹:《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陆南泉、姜长斌:《苏联兴亡史论》,卢之超、王正泉:《斯大林与社会主义》,黄宗良、高金海:《苏联政治体制的沿革》,黄宗良:《书屋论政》,王正泉:《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联政治体制的演变》,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刘克明、金挥:《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七十年》,张建华:《推倒红墙—克里姆林宫最新档案解密》,江流:《苏联剧变研究》,黄苇盯:《苏共亡党十年祭》,魏泽焕:《苏共兴衰透视》,王立新:《苏共兴亡论》等。
(2)关于转型时期俄罗斯经济、政治的宏观研究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国内学术界对于社会转型的每一个层面均展开了一定的探讨。这一方面的成果丰硕,国内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关注和探讨。
侧重对于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经济进行了研究的有:关雪凌:《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危机》,刘文革:《强制性制度变迁——“俄罗斯转轨之谜”的经济学解释》,徐坡岭:《俄罗斯经济转型轨迹研究》。胡键:《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制度经济学分析》,许新:《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的私有化—转型经济的产权改革》,庄起善:《俄罗斯转轨经济研究》,许新:《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经济卷》。
侧重于对俄罗斯转型政治学进行研究的专著有:薛君度、陆南泉:《新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徐向梅:《由乱而治—俄罗斯政治历程》,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和《20世纪的俄罗斯》,庞大鹏:《从叶利钦到普京(俄罗斯宪政之路)》,孔寒冰:《当代各国政治体制——俄罗斯》,范建中:《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择》,王立新:《俄罗斯的制度变迁》,海运:《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卷》,袁胜育:《转型中的俄美关系——国内政治与对外政策的关联性研究》等。
2000年开始普京带领俄罗斯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对普京执政时期政治的研究在很多著述中都重点阐述。如董晓阳:《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俄罗斯》,郑羽:《普京时代(2000—2008)》,朱可辛:《普京之治》,毕洪业、江宏伟、周尚文:《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许志新:《重新崛起之路——俄罗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杨道金:《超级总统普京——普京全传》,这些著作对普京时期俄罗斯政治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潘德礼:《俄罗斯十年——政治、经济、外交》,冯绍雷:《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张树华:《当代俄罗斯政治思潮》,对于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政治也开展了研究。张冰:《透视俄罗斯》,以作者长期居住俄罗斯的经历对俄罗斯进行分析评价。黄誌:《权力漂移》,该书对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执政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展开了探讨。邢广程:《俄罗斯议会》,陈黎阳:《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刘淑春:《当代俄罗斯政党》,从更微观的视角对俄罗斯政治进行了剖析,但仅仅涉及到俄罗斯政治的某一个具体层面。
上述著作用部分章节对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大都从宏观来探讨俄罗斯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改革历程,未对俄罗斯利益集团进行深入地研究。
(二)关于利益集团政治的研究
利益集团政治是西方国家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利益集团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的“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他在《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中就曾阐述利益集团问题。美国是世界上利益集团政治最发达的国家,其政治理论总体比较成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学者。这些学者的分析方法和理论为开展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其代表性的著作有: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把利益集团的形成归结为美国是一个热衷结社的民族。亚瑟·本特利:《政府过程》,将政府过程视为经常性的集团行为。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对利益集团与美国宪法的关系作了探讨。戴维·杜鲁门:《政府的进程》系统地论述了利益集团及其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曼克·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国家兴衰探源》,把利益集团形成的条件、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等内容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罗纳德·赫瑞伯纳:《美国利益集团政治》详细介绍了利益集团的定义、兴起、发展、类别以及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和对国家政策的影响,肯尼斯·亨特:《利益集团和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从经济的角度阐述了利益集团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中国学者关于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的研究的著作有:李道揆的《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李寿祺的《利益集团与美国政治》、谭融的《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研究》等。从研究论文看,据中国期刊网精确检索,1999—2010年十年间,以“利益集团”为关键词精确检索的论文有4728篇,其中以摘要“美国”精确检索的论文有607篇。从目前的成果看,涉及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的研究较多,而运用利益集团理论专门研究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较少。
(三)关于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研究
1.专门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著作
对于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研究,目前总体而言比较薄弱,据笔者查找到的资料看,相关的著作有两本。
一本是宋锦海、远方的《新权贵——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崛起》,该著作仅仅对于俄罗斯利益集团的一个重要对象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进行了研究。而对于俄罗斯其他的利益集团没有涉及。据笔者所查到的资料分析,近20年来国内对俄罗斯利益集团系统研究的最早一本学术专著是中国社科院董晓阳先生的《俄罗斯利益集团》专著,由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出版。目前国内对于俄罗斯利益集团的研究大多广为引用。该书33万字,全书共16章。第一章导论介绍利益集团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以及方法。第2章——第9章重点阐述金融工业集团的兴衰。分别论述了金融工业集团的产生背景原因、与政权的关系、与中产阶级、与外交、与传媒界、与选举、与危机以及发展前景;第10章—15章主要分析了地方利益集团的崛起。包括地方利益集团的产生背景特点分析、地方行政长官的直接选举、地方利益的约束机制,以及三大类具体的地方利益集团:卢日科夫集团、滨海独立王国和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集团等。第16章主要分析了军事工业集团。[3]
该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引用大量的第一手俄罗斯改革时期国内的相关报刊资料,深刻而具体的介绍了俄罗斯利益集团在俄罗斯政治转型中政治参与的作用与影响。但是毕竟时间过了近十年了,其原来分析的一些利益集团其实也在处于分化,另外他关于俄罗斯利益集团的三分法:即把俄罗斯利益集团分为金融工业集团、地方利益集团和军事工业集团,过于笼统。在各个部分章节内容的详略安排上也不均衡,所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毕竟是最早的国内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的专著,应当充分肯定和评价,为我们当前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了前期理论基础。
2.俄罗斯利益集团的研究论文[4]
据中国期刊网检索,以“利益集团”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十年来关于俄罗斯利益集团的论文,共有47篇,其中有些论文并没有直接涉及俄罗斯利益集团。其研究的主题又可以分为以下5个问题:
(1)关于俄罗斯利益集团与外交决策
冯玉军认为利益集团在当代俄罗斯外交决策中发挥不可小视的作用。对利益集团影响参与外交决策的条件、性质、方式途径、效果进行了系统探讨。[5]陈小沁认为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俄罗斯社会基本上形成了两大类 “利益集团”。一是军工集团;一是石油集团;它们支持本质上完全不同的外交战略。由于俄罗斯至今尚未能够建立起能制定统一的外交战略并保证外交政策贯彻实施的高效机制,导致了其外交的路线方针的双重性。[6]周汝江认为,俄罗斯利益集团是在俄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从而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普京执政后,针对叶利钦时期集团政治的弊端,采取强权措施,从而改变了利益集团的政治表现形态和活动方式。利益集团要求在国内外实现利益最大化,势必要影响到俄的对外决策和对外关系。[7]冯玉军认为,纵观10多年来俄罗斯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转变,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代俄罗斯经济社会转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弱化和各种利益集团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迅速崛起。以中俄经贸合作为例具体探讨了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利益均衡的博弈。[8]周勤探讨了俄罗斯利益集团在中俄石油路线争论的作用。认为,能源供给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中国的能源安全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将起到重大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企业之间的竞争影响到国家能源供给安全时,这种竞争转化为企业借助国家力量来实现竞争目标,中日之间关于“安大线”和“安纳线”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企业为各自的利益针对俄罗斯石油输出的竞争。由于最终结果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能源供给安全,所以适度的国家干预是十分必要的。[9]冯春萍认为,在中俄石油管道“路线图”争论中,俄罗斯的石油利益集团的斗争是一个主要原因。[10]
(2)关于俄罗斯军事工业利益集团
陈波、杨润华探讨了俄罗斯军工利益集团的演变。认为处于困境中的俄罗斯军工企业在产权、管理、采购、军转民、军品外贸、动员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变迁。这一变迁是公共选择的结果,从总体看其市场化变迁有利于提高军工企业的经济绩效,而对产权变迁的重视符合市场化变迁的一般要求。通过对军工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建立精干、高效的军工体系。产品的高科技化、管理的法制化,坚持军转民和加强军火交易将在俄未来的军工企业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1]
(3)关于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
岳爱武、牛天秀探讨了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及特征。认为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其形成有四个阶段:形成背景、形成阶段、发展壮大阶段和走向鼎盛阶段。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政权的衍生物;“权力资本化”;依附政权急剧扩张以及“资本权力化”。[12]张春萍认为,转型时期出现的金融工业集团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转型进程。它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充斥着强烈的利益再分配效益的公共选择过程。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总是在力图促使制度变迁途径沿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就必然会发生与其他利益集团的尖锐冲突。在与其他公共选择力量的博弈中,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演绎着自身的发展轨迹:在转型初期的政府崩溃中萌芽,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中发展,在俘获政府的过程中走向鼎盛,又在新政府的强权政治下的衰微、转化。[13]杨成认为,1997年,当时正红得发紫的俄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曾经得意洋洋地吹嘘,以他为首的7家私有寡头企业控制了俄罗斯经济。但风水轮流转,10年之后,当别氏等寡头或流亡海外,或被捕入狱,或改头换面之后,俄私有商业寡头的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普京执政后崛起的新的克里姆林宫利益集团。[14]
(4)关于俄罗斯经济转轨与利益集团
庞大鹏认为,俄罗斯经过叶利钦时代的阵痛,走进以重塑中央权威、振兴俄罗斯为目标的普京时代。维护国家利益是俄罗斯治国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利益集团是多元政治的主体,在对国家利益的考察中作用很重要。[15]钱谊探讨了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的利益集团的作用。认为俄选择私有化进行经济转轨的现实与改革者的理想并不一致,它是一个由利益集团的相互冲突和妥协决定的动态过程。[16]温俊萍认为,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制度变迁,俄罗斯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艰难历程。而利益集团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领域带有官僚资产阶级集团的性质,对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均产生了重要影响。[17]温俊萍认为俄罗斯经济转轨之后,由制度变迁所诱致的利益分配关系调整对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不同社会集团力量均衡结果的利益结构与经济转轨的历程密切相关,在相当程度上,利益结构的变化反映着经济社会转型的绩效。[18]
张兆刚探讨了俄经济转轨与利益集团的关系。认为俄罗斯经济转轨的主要特征不在于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替代,而在于其以激进方式所启动的带有深刻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根本制度转轨。而转轨进程中利益集团的分化与对立以及独具俄罗斯特色的政治体制亦加剧了俄罗斯社会的政治动荡。[19]温俊萍认为:俄罗斯立国后的社会转型具有浓厚的利益集团色彩。其中,金融工业利益集团和地方利益集团是俄罗斯社会转型的主导力量。在叶利钦时代,利益集团的崛起与社会转型有着内在的逻辑必然。普京执政后,对俄罗斯的利益集团进行重新“洗牌”,并采取了灵活有效的治理措施,从而将两大利益集团整合为复兴俄罗斯的重要推动力量。[20]杨成认为2005年以来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新利益集团取代了原来的商业寡头,其原因有(1)俄罗斯存在由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控的历史传统。(2)普京治理下的俄罗斯模式的转型对俄政商关系模式的变化有决定性影响。(3)新精英阶层要求对政商关系做出新调整。(4)普京的私有化战略和经济民族主义潮流的混合作用。新官僚利益集团作为俄罗斯特色的资本主义的一个要素将继续存在,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14]
胡键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利益集团主导的过程,由于俄罗斯主导利益集团的演变,俄罗斯的制度变迁也随之在不同阶段上发生变化。在垄断型利益集团主导下,制度变迁处于僵滞阶段,在这一阶段,孕育了苏联解体的各种危机;在创新型利益集团主导下,制度变迁处于创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俄罗斯的制度变迁有不少积极的成果;随着创新型利益集团的蜕变,俄罗斯的制度变迁开始发生逆转。[21]
胡键认为,俄罗斯独立以后,虽然在政治上建立了超级总统制,而且从形式上确立了总统是俄罗斯政治决策的绝对支配者,但是,由于社会转型过程中其利益集团力量强大,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在独立初期,俄罗斯政治决策实际上是权力与“知识产权”的“契约式”决策;随着知识精英在政治权术的博弈中纷纷落马或蜕变,以及寡头利益集团的兴起,“俘获式”政治决策完全取代了原来的“契约式”决策,并引发了俄罗斯云波诡谲的政坛危机;普京执政后,在打击兴风作浪的寡头的同时,也有意培育并有效控制着俄罗斯新的利益集团,从而使国家机构的正常决策职能得以恢复,为俄罗斯的复兴打下基础。[22]景维民、杨晓猛认为,从制度需求的角度研究俄罗斯制度秩序的转换问题。以利益冲突为主线,通过对高效制度需求的障碍进行分析,找出导致俄罗斯可信任制度匮乏的原因。俄罗斯要走出“低水平制度均衡陷阱”,可信任的制度和个人责任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建设俄罗斯的信用秩序和实施高效的制度秩序。[23]
第五,关于从比较政治学的视角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张慧君认为,在后社会主义转型进程中,中欧和俄罗斯的国家治理模式在经历了深刻的重构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趋势。前者形成了一种“民主型国家”治理模式,且国家整体的治理质量较高;后者形成了一种“勾结型国家”治理模式,且国家整体的治理质量较低。从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来看,上述两种国家治理模式的差异可以从政治体制选择、利益集团分化、市民社会发育,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和地缘因素等加以综合解读。探讨了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分化。[24]陈慧颖认为,实践表明,传媒通过信息披露、舆论监督等方式在欧美等成熟国家公司治理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不过在现实中,无论俄罗斯还是中国,传媒对市场经济的监督与治理的功效远没有得到发挥,这与转轨国家传媒组织自身治理结构缺陷是分不开的。在俄罗斯,内部人与利益集团是俄罗斯传媒治理结构优化的突出特点。与俄罗斯不同,中国通过产权绝对控股辅之以行政指导,具有明显的“行政型治理”特点。[25]
三、现有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一方面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政治参与,从多视角、多学科、多方法开展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者们就苏联解体的根源,苏共亡党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内幕,俄罗斯的制度变迁、社会转型、中俄政治改革比较、俄罗斯的利益集团、俄罗斯的经济和外交、政治制度等等方面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社会等方面。其研究方法多样,涉及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多个领域。这些研究为笔者深入开展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社会转型涉及一个国家社会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外交等各个层面,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可以作为我们考察俄罗斯社会转型的重要参照系。对于俄罗斯转型以来国内变化的状况,国内外学术界已经作了相当多的探讨。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走上了政治转型道路,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使之形成了独特的政治转型模式。但相对于经济转型和政治转轨而言,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却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国内尚未出现对于俄罗斯转型近20年的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系统性研究专著。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关于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研究成果较少。其理论成果相对于美国、日本的大国政治研究,国内对于俄罗斯的研究总体上看比较薄弱,反应在理论成果上为论文的数量较少。十年来仅有专著2本,相关论文47篇,其中直接探讨的为22篇。这与政治学的其他热点问题或者国际政治学的相关热点问题相比较存在不足。与开展俄罗斯利益集团研究的现实重大意义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宏观探讨俄罗斯社会转型、制度变迁、政治发展的论文较多,而对于利益集团的专门深入研究较少。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俄罗斯转型时期进行了大量的描述,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的方法进行了宏观的描述和评论。但是西方学者的论著普遍存在两个不足:主要表现就是:所站的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由于他们站在本国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往往运用西方政治学的理论,对于苏联时期的政治制度和体制评论时存在教条主义的全盘否定倾向,对于俄罗斯社会转型的评价也是潜意识的以美欧的民主政治模式为评价标准,忽视了俄罗斯的国情,忽视了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俄罗斯的学者多侧重对于苏联解体以及俄罗斯转型的重大事件的描述和宏观分析,对于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往往很少涉及,缺乏深入的专门研究。
第三,单独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的较多,而以比较政治学的视角,特别是以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为视角,探讨中俄两国的利益集团的论文还没有,存在一定的理论研究空间。
第四,研究缺乏系统性,没有系统对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进行深入研究;就目前的现状看,主要涉及俄罗斯社会转型宏观的描述,如政党制度、政治民主化、政治思潮、外交、经济转型等等。不少著作往往用一章或者一节简单的涉及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和经济发展。目前的研究成果涉及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的基本概念,但是对于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与西方国家的利益集团相比较俄罗斯利益集团的特征,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途径与个案研究成果较少。
第五,研究广度、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往往侧重于某一时期、某一利益集团的研究;一些专著或者论文仅仅对叶利钦时期的金融工业利益集团、普京打击金融寡头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而对于整个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演变的过程,原因,政治参与的途径、影响、教训和治理的对策缺少论述。
第六,研究方法单一。侧重于对某一利益集团的研究,在系统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相关和重要的方法上重视不够。一些论文和著作对于俄罗斯私有化时期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对于经济的影响做了一定的探讨,但是就利益集团政治参与这一视角,运用政治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的论著甚少。就笔者的阅读范围而言,国内外尚未出现系统深入地研究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学术专著。对俄罗斯利益集团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本论文可以很好的推进该问题的研究。
2.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路径
对于当前深入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路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突破:
第一,就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概念、分类、政治参与的途径进行系统探讨。第二,对于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的形成发展演变的背景、原因、过程、基本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第三,运用俄罗斯的军工利益集团、石油工业集团和金融工业集团政治参与的典型个案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原因、主要途径和特征及规律。第四,对于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进行分析。系统的探讨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和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外交的关系。第五,对利益集团政治参与与俄罗斯的政治民主化、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政治参与中的问题和启示,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第六,对于俄罗斯、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第七,重视在中俄贸易中关系密切的俄罗斯利益集团的研究。
注释:
[1]庞大鹏:《俄罗斯政治学研究概况》,[J],《东北亚论坛》2005年第1期.
[2]董晓阳:《西方和俄罗斯对俄罗斯政治研究的学科发展特点》,[J],《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3期.
[3]参见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M],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
[4]参见陶林:《十年来国内关于俄罗斯利益集团的研究述评》,[J],《兰州学刊》2009年第4期.
[5]冯玉军:《俄罗斯利益集团与外交决策》,[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12期.
[6]陈小沁:《试析利益剧团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基本走向的影响》,[J],《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
[7]周汝江:《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利益集团及其在中俄关系中的作用》,[J],《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4期.
[8]冯玉军:《利益得失的权衡——俄罗斯利益集团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影响》,[J],《国际贸易》,2003年第9期.
[9]周勤:《基于能源供给安全的国家之间能源政策的博弈——兼评中日俄间的“安大线”与“安纳线”之争》,[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2期.
[10]冯春萍:《透视中俄石油管道“路线图”风波》,[J],《世界地理研究》,2004年第1期.
[11]陈波、杨润华:《俄罗斯军工企业:一个制度变迁史的探讨》,[J],《东北亚论坛》,1999年第2期.
[12]岳爱武、牛天秀:《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浅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13]张春萍:《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发展的公共选择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14]杨成:《新官僚利益集团的崛起与俄罗斯特色的资本主义》,[J],《当代世界》,2008年第2期.
[15]庞大鹏:《俄罗斯的国家利益》,[J],《东北亚论坛》,2001年第4期.
[16]钱谊:《俄罗斯私有化——理想与现实的碰撞》,[J],《西伯利亚研究》,2003年第6期.
[17]温俊萍、高子平:《俄罗斯利益集团与经济转轨的制度分析》,[J],《国际论坛》,2005年第5期;温俊萍、高子平:《俄罗斯经济转轨与利益分配的制度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第4期.
[18]温俊萍、高子平:《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利益分配效应》,[J],《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4期.
[19]张兆刚:《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政治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20]温俊萍:《社会转型期俄罗斯利益集团崛起探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1]胡键:《俄罗斯主导利益集团的演变与制度变迁》,[J],《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5期.
[22]胡键:《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演变及其对政治决策的影响》,[J],《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3期.
[23]景维民、杨晓猛:《制度秩序与可信任的制度再造——俄罗斯可信任制度的匮乏与培育》,[J],《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1期.
[24]张慧君:《转型进程中的国家治理模式重构:比较制度分析——以中欧和俄罗斯为例》,[J],《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2期.
[25]陈慧颖:《中俄两国公司治理中的传媒力量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7期.
编辑:林军
The review on Russian interest group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Russian transition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TAO lin
(Hehai university,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Nanjing Jiangsu 211100)
Abstracts:The review on Russian interest group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Russian transition is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It include three sections.The fist is the research about Russian transition,the second is the research about interest groups'political participation,the third is the research about Russian interest group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Russian transition.This paper discuss the great significance,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review on Russian interest group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Russian transition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Russian interest groups;social transition;political participation;Research Summary
F326
A
2095-7327(2016)-01-0095-10
陶林(1979-),男,江苏阜宁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政治学、法理学。
本文是笔者主持的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课题《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09CZZ028)的阶段性成果。本文是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十年来中俄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比较研究》(08BZZ 0110)的阶段性成果,也是笔者主持的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课题《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09CZZ028)的阶段性成果。也是笔者主持的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当代中俄政治发展道路比较研究》(15BKS07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