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FIRST青年电影展的三大运行体系和主体活动设置

2016-04-13孟祥梁邓振兴蒲璐

视听 2016年1期

□孟祥梁 邓振兴 蒲璐



探析FIRST青年电影展的三大运行体系和主体活动设置

□孟祥梁邓振兴蒲璐

摘要:FIRST青年电影展是一个青年国际性电影节,主办单位为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针对该电影节的选片体系、评审体系、放映体系和主体活动四个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呈现,并分析影展在体系运行和主体活动设置方面的优势之处。

关键词:FIRST青年电影展;选片;评审;放映;活动设置

FIRST青年电影展,中文全称为“中国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是由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联合主办的一个具备国际性的青年电影节。经过九年来的成长与发展,FIRST影展在选片、评审、放映三大运行体系上已相对完善全面,在主体活动的安排和设置上也更加丰富细致。

一、FIRST青年电影展的选片体系

FIRST青年电影展的选片体系在不断完善,从2015年第九届征片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果:从地域广度来讲,分为国内征片和国际征片;从征集对象来讲,分为青年电影征片和学生电影征片;从征片时长来讲,又分为长片征集和短片征集。这三方面征片属性并不是独立征片,而是综合性征片,比如第九届获奖作品《告别》,则是青年竞赛单元的国内剧情长片。

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选片体系的选片方式有如下三种:全球选片人选片、官方合作机构选片、官方网站直投。前两种选片为推荐式选片,这部分选片质量整体较高,有业界权威的人士和机构进行影片质量的把关。第三种选片为自发式投片,整体质量会低于前两种选片方式,所以每年各个单元的获奖影片多数都出自于前两种选片方式。就2015年第九届征片数据来看,选片覆盖37个国家,主竞赛影片参展超过1100部,这对于国内青年电影节来讲,无论规模还是覆盖范围已经算是很大,毕竟每年参评的影片整体质量还是非常高,一般的学生作品或是青年作品都对FIRST影展的投片望而却步。

影展的选片人辐射五湖四海,力保影展的选片工作全面且有效。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选片人有:中国大陆地区王飞、水怪,中国台湾地区朱卿锋,东南亚地区王庆锵,欧洲地区ManfrediMancuso,北美地区MichaelNewman。

影展的合作选片机构也覆盖全球多个地区,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选片机构有:法国电影联盟,CNEX,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纽约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等机构。

2015年第九届影展征片信息统计:征集作品1800部,竞赛影片1117部(国内征片661部、国际征片456部),共覆盖近37个国家(中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墨西哥、伊朗、新加坡、西班牙等),相比去年有了很大提升。

自2015年1月1日起,影展的征片取消了对年龄的限制,这无疑给了更多人参赛的机会。影展的负责人表示,“我们是一个挖掘电影人早期作品的影展,特别是他们的处女作,青年应该是超越年龄的一种精神,没有理由因为年龄和时间拒绝那些具有潜力的优秀作品。”比如,2014年第八届影展的颁奖典礼上,作为这届闭幕影片《蓝色骨头》的导演崔健给获奖青年人颁奖时,就曾开玩笑抱怨这个年龄规定使得他的处女作《蓝色骨头》无法参加主竞赛单元。

二、FIRST青年电影展的评审体系

(一)初审(青年电影人、专业学生)

FIRST影展初审评委由FIRST影展组委会在社会上进行招聘、考核,最终严格筛选出具有高素质和巨大阅片量的青年电影爱好者担任。

第九届的5位初审评委于4月15日至6月15日在北京FIRST影展组委会集体审片,从千余部竞赛影片中选出60部左右入围影片进入复审环节。

(二)复审(电影学者、职业影评人)

复审委员会由电影专业研究员及知名影评人组成,他们将对入围影片分别进行观看和打分,并集中讨论,最终依据打分情况甄选出提名影片及提名奖项。提名影片由复审评委投票决议产生:从入围影片中选出提名影片,并确定相应的提名奖项。

2015年第九届7位复审评委分别是:赛人(影评人)、王玉年(媒体人)、董舒(影评人)、张赞波(纪录片导演)、梅雪风(媒体影评人)、张勇(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博士)、开寅(电影学者、编剧)。

(三)终审(专业评审团)

2015年第九届终审专业评审团:姜文、张震、鲍德熹、严歌苓、戴锦华、霍廷霄、杜媛。7位终审评委在7月1日至20日单独审片,26日闭门开会,评出获奖名单。

从影展每年的终审评委组成来看,可以得出,第一,终审评委都是电影界大师级人物;第二,每一届评委基本都能代表电影界自己所属领域的顶尖位置。比如,第九届终审评委,姜文是导演,张震是演员,鲍德熹是摄影摄像,严歌苓是编剧作家,戴锦华是学者,霍廷霄是美术师,杜媛是剪辑师。这样的组合搭配,使得评审过程中更加权威全面、客观公正。这样的评审组成基本能对一部作品的创作、导演、摄制、后期、评论等多方面角度进行全面评价。这也是在电影节当中,FIRST青年电影展能被电影界前辈和青年创作者共同认可的重要原因。

三、FIRST青年电影展的放映体系

放映是一个影展的使命,也是一个电影节的生存之本。FIRST影展的放映体系如下:商业电影院放映、艺术机构放映、FIRST青年电影中国巡展放映、露天放映、FIRST青年电影馆放映、FIRST青年电影国际巡展。

从目前影展整体的放映运行来看,商业电影院和艺术机构放映的放映机制和规模相对一般;露天放映每年也只是在巡展放映中或多或少出现几次;国际巡展部分是近年来开展的,起步较晚,执行程度相对较低;而对于FIRST青年电影中国巡展和FIRST青年电影馆放映来说,则是规模不断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增加,受众范围越来越广。

(一)FIRST青年电影中国巡展“主动放映”

FIRST青年电影中国巡展从2015年春季正式开始,组织形式为“主动放映”,意为由申请者(高校学生为主)主动和影展取得联系,对接好场地、片源,组织好观众进行主动申请式放映活动。其资源依托是全国各个高校的学生组织和社团,放映场地多数是校园礼堂、报告厅、阶梯教室、艺术厅等。FIRST青年电影展本身就是青年人的盛典,和当前大学生尤其是传媒类大学生有很好的默契度和共鸣,通过影展组委会的适度引导,学生们自发组织,逐渐形成一个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巡展放映的数据:2013年冬季巡展放映69天,23场次,观影数量10000余人次;2014年春季巡展放映49天,70场次,观影数量27000余人次;2015年中国巡展放映100站,270场次,宣传覆盖人群超300万人次。从数据可以得出,2014年春季展比2013年冬季展在放映场次和观影人数上增加了近两倍,这也表明,半年时间,影展的高校辐射范围迅速增大了两倍。

而到了2015年实行全国巡展以来,放映地点变成100站,场次多达270场,覆盖全国28省40个市,覆盖人群超过300万,其中的部分放映站甚至形成了城市放映、艺术放映等,其影响力和规模的迅速膨大是相当惊人的。也正因为如此范围广和成效高的放映,FIRST青年电影展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口碑相当好,这也成为更多大学生尤其是影视专业的学生不断去追捧、为其努力进取和主动服务的原因。若干年后,这部分大学生很可能会成为影视界的中坚力量,但是巡展不断,这样的影响力将是持续的,而且这样的巡展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和意义。

虽然2015年春季主动放映中国巡展取得的成绩相当不错,但是影展组委会发觉地域局限下的同质化放映存在部分问题,如放映资源的分散、放映标准的参差、观影体验的差异等。所以在组织FIRST主动放映秋冬巡展的前期,组委会对申请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促成同一城市内部的联合策展人共同完成一次高标准、高规格、深度互动的精品放映,从而达到场域内部的“相关者”从分散到集约;同时尝试在策划先行的基础上,对策展主体设立必要的门槛,促成放映有立意地发生,让联合策展本体向电影本体的纵深发展,申请者需先看片了解影片属性再组织放映,让策展从情绪回归理性;还有,本次主动放映中国巡展活动还要求申请个人或组织有放映活动组织策划及执行的经验,提高了对放映场地技术参数标准的要求,宁缺毋滥,推出一场场精品放映。

出于对广大观众观影需求的考虑,影展第一次的FIRST主动放映秋冬巡展已经于10月份陆续展开,截止到目前已经在天津、西宁、大连等地进行了主动放映。而且本次的巡展放映主要针对全国的专业放映机构,希望能够融入申请方的策展意识,不再单单是放电影那么简单。影展的放映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

(二)FIRST青年电影馆主题放映

FIRST青年电影馆坐落于北京东三环朝阳区,是一所电影节线下的艺术影院,常年策展不同主题的放映。非电影节期间,专题放映青年电影及大师处女作,邀请艺术家、电影人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解读探讨影片的含义,建立互动的、完整的观影生态。在2015年3月22日至4月25日,报名参加人数达到10783人,微博阅读量累积82.2万人次,短短一个月,这样的影响力和效果还是很惊人的。

2015年起,FIRST青年电影展与专业电影媒体《电影世界》杂志合作,联合主办“在场”电影沙龙活动,推出大师对话和青年电影人畅聊作品创作等活动,与在场的电影人深入交流、与观众针对影片的创作进行互动,拉近了创作者和观众的距离,将更多的艺术精品分享给大众。

四、FIRST青年电影展的主体活动

2015年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主体活动包括:开幕影片、大师之初展映、大师回顾展映、西宁镜像展映、惊人首作展映、入围影片展映、学院精神展映、欧陆象限展映、闭幕影片、青年电影人训练营、青年电影项目创投会、星光大道、青年电影颁奖盛典、闭幕酒会。

以第九届为例,开幕影片是《一个勺子》;大师之初展映的则是姜文导演早期的经典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大师回顾展则是北野武作品展映;本届西宁镜像展映的主题是“少数民族议题”;惊人首作展映则是在青海、中国甚至世界首映的作品;入围影片展映则是提名本届影展的优秀影片;此外还有学院精神和欧陆象限展映单元;闭幕影片是《烈日灼心》。在7月21日至26日,六天时间进行集中大规模的展映活动。

其中,7月21日开幕影片《一个勺子》的展播作为开幕式重要的环节,受到政府人员、媒体人士、业内人士和市民观众的集中观看,并且获得一致好评。曹宝平导演的《烈日灼心》作为闭幕影片,也得到了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在现场针对本部影片的展映,曹宝平导演与黄渤等众多明星进行对话,也和现场的市民观众进行影片交流。七大展映单元分别在西宁市五家电影院集中进行,其中,星美影城作为主放映场地,承担了开闭幕影片放映、大使之初展映及其他六个展映单元的部分放映;奥斯卡影城、橙天嘉禾影城、横店影城、大通邦业影城分别承担了另外六个展映单元的部分放映。除去开闭幕影片和大师之初的影片放映外,其他展映影片基本每部在六天时间内播放两次。五家影城多数时间都在同期同时展开放映,极大提高了放映效率和观影覆盖率。同时,2015年影展在售票价格继续保持较低水准的前提下,与格瓦拉合作,增加了网上在线购票,使得售票方式多样化,增加了方便性。在开闭幕影片放映和大师之初《阳光灿烂的日子》展映中,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足见其火热程度。

在放映的同时,影展还策划了多个活动,其中既有大师进行教学培训的青年电影人训练营和大师分享课,也有扶持优秀青年电影人进行影片创作的青年电影项目创投会,还有电影界人士之间交流对话的电影沙龙等,丰富了整个影展的主体活动,使得电影节在颁奖前期的活动更加全面细致。

每年在FIRST青年电影展红毯上走过很多电影界的前辈,会带来巨大影响。不过,2015年影展做出一个大胆的举措,不同于往届影展红毯主持,组委会2015年在红毯主持方面启用了本届影展两个非主持专业出身的优秀策展人,但是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却还是很不错的。

红毯活动之后,就是本届影展最重要的环节青年电影颁奖典礼。第九届竞赛单元的设置和第八届一样,分为青年电影竞赛单元和学生电影竞赛单元,报名影片类型不拘,长片短片皆可,青年电影竞赛单元取消了对年龄的限制。正如第九届青年电影颁奖典礼主持人撒贝宁所说,这个电影节太自由了,甚至连主持手卡都没有准备,上台后自由发挥就行。这样的电影节不拘泥于形式,不刻意、不呆板,以天性式的自由随心而为。包括上台领奖的青年电影人,也都表现出一股“撒野劲”,如凭借《光棍儿》《美姐》两部影片多次获得影展大奖的郝杰,上舞台不是走而是跳上去,感谢发言时所说的话“大胆自由”,如此自由的一个电影节也激发出青年创作者内心的那股撒野劲。

结语

FIRST青年电影展通过九年来的顽强发展与不懈前行,已经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和壮大的途径,通过其三大体系的运行和主体活动的设置等方面,已经建立起一套成熟且完善的电影节运作机制。同时,FIRST青年电影展的品牌形象和文化符号也正一步步深入到社会和更多市民观众的生活当中,这也是影展始终坚持为优质青年电影说话,将好电影推介给全球观众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羽原哲雄.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锐利生猛[J].电影世界,2015(8):12-13

2.林玟均.文化惠民让节日省城更幸福[N].青海日报,2015年2月17日(6)

3.影像看板[J].数码影像时代,2015(1):96-97

(孟祥梁、蒲璐: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邓振兴: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学术课题项目“国内青年电影节的发展与现状——以FIRST青年电影展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