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途径及影响
2016-04-13姚奎栋
姚奎栋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团委,辽宁沈阳110136)
大众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途径及影响
姚奎栋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团委,辽宁沈阳11013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教育人民和推动发展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发源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大众文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国内迅猛发展和广泛传播,并迅速壮大成为与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三分天下”的文化形态。随着大众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改变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尤为强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大众文化的独特作用,强化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工作,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因此,研究大众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能够帮助大学生理性判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众文化;大学生;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纪80年代,大众文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国内迅猛流行和广泛传播,并迅速壮大成为与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三分天下”的文化形态。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及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问题。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对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时刻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教育人民和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手段,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大众文化的认识水平,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众文化及其在高校的传播途径
(一)大众文化的概念
大众文化本身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领域,从文学、音乐、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广告、流行性语言、流行出版物,到衣、食、住、行、用等各个领域,再到网络技术发展产生的微信、微博、QQ、脸书、推特等即时社交工具,以及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兴媒体等都有大众文化的影子。因此,从大众文化所涵盖的领域看,网络文化、影视文化、娱乐文化、消费文化、流行文学等都属于大众文化,并在社会上产生着很大的影响。笔者认为,大众文化是发源于现代工业文明,以文化商品生产为特征,依托市场化运作,可进行批量生产的,用来满足普通大众文化消费需要的文化形态。
(二)大众文化的特征
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它既是与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的,也是与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一些本质差别的。流行性、商品性、娱乐性、通俗性和可复制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大众文化具有流行性。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必然具备一定的流行趋势,然后迅速、批量化地形成时尚潮流,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公众群体中流行开来,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时尚。
大众文化具有娱乐性。大众文化的娱乐属性,是出于作为个体的本身需要,目的是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精英文化强调着理性与反思,大众文化则更倾向于感性娱乐,大众文化总是追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在消费、休闲、娱乐过程中获得轻松的满足。
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性。现在盛行的“文化登台,经济唱戏”的做法,显然是大众文化商品性的典型体现。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可以从大众文化产品——电影的票房收入上即可见一斑。例如,2015年9月16日《捉妖记》正式收官,上映63天累计票房接近24.4亿,打破了华语票房纪录,成为内地票房最高的影片。
虽然我们对抑郁症发生的机制不甚了解,但却发展出了一些有效的抑郁治疗方式,如第一代抗抑郁药物——三环类药物和单胺类氧化酶抑制剂,以氟西汀为代表的第二代抗抑郁药物,还有一些非典型抗抑郁药物。另外,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效果的发现,也提供了具有潜力的研发方向。另一方面,非药物治疗,如心理疗法,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大众文化具有通俗性。通俗性就是大众文化的内在品格,大众文化是一种在社会上占有绝大多数的一般人的文化,它与一些特定的阶层文化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大众文化的通俗性越来越明显。
大众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是在市场化利益法则下,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大规模地批量复制。大众文化的文化产品就如同工业产品一样,具备生产程序化、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特征。
(三)大众文化在高校的传播途径
1.以网络、媒体为媒介进行传播。21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就是网络的发展,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传媒力量,使得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都时刻依赖网络。新兴媒介依托网络的平台,成为大学生宣泄情绪、表达意见、表述诉求和阐述思想观点的平台。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渗入到生活的多个方面,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发展为大众文化最新、最强有力的表现形式。大众文化以网络为途径,对大学生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其表现出的价值观、社会观等掺杂在多元的网络文化之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意识产生影响。“对于长期处在网络媒介影响下的大学生群体难免会受到大众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自身道德观念的养成和素质能力的提升。”[2]
2.通过学生文化活动进行传播。大众文化对校园文化具有助推作用。大众文化涵盖范围广阔,校园文化活动的替换和演变离不开大众文化。随着时代潮流的更迭,大学生所追求的大众文化存在于大学生活的各个层面,通过渗透、影响和融合等多种形式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品质,进而影响其个人成长。校园文化在一定层面上对大学生的意识、行为和思考方式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大众文化为校园文化的传播增加了多种途径,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大众文化的传播途径多样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日益增强。从作用效果上来看,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是一把“双刃剑”。在加强引导作用的同时,努力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其对校园载体的积极作用,最大程度上避免其消极作用成为首要工作任务。同时,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和心理特征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唯有加强教育引导功能,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对大众文化的辨别能力,才有可能更好地发挥大众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影响
目前,大众文化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在享受大众文化带来时尚便捷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受到大众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崇尚金钱,追求前卫,很多方面都渐渐背离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应有的优良传统;一些大学生过度追求大众文化,影响了大学生学业与健康成长,降低了大学生的审美标准,混淆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这些不良的大众文化腐蚀大学生的思想意志,扰乱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形成了负面的冲击。大众文化既对大学生的娱乐需求产生影响,又对大学生们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产生影响。
(一)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方面的价值选择。价值选择表现为利益与道德、事业与享乐、金钱与知识之间的选择。大学生在进行价值选择时,将自己奋斗和行动的目的作为衡量标准。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呈现大发展大繁荣之势,不断创新的传播手段赋予了大众文化更多的表现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和发展空间。信息的全面覆盖在开阔大学生眼界的同时也提供了有效的价值信息,带来了新的世界性的流行风尚,激发了创造性,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使大学生思想更加具有创造性。大众文化作为新时代流行的文化,在学习层面上有助于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在思想引领层面上,大众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拓宽了大学生开放性的思维空间,用平等、丰富、娱乐的方式给大学生带来愉悦。同时,大众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开放的心态和民主的意识,在激发大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同时,赋予大学生积极的个性化精神。大众文化能够在主观上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个体的自由与发展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目标,客观上充分调动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性、进取心,培养其开拓创新和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二)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价值追求过于娱乐化。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和虚拟性经常使大学生分不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界线,在虚拟世界中渐渐地丧失了对道德的感知,尤其当道德实践能力开始弱化的时候,致使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出现。网络文化及手机产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娱乐产业的飞速发展,娱乐、影视、音乐、体育等多元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眼球,接收渠道从大荧幕到小荧屏,逐步发展到电脑、手机等便携设备,娱乐性手机游戏也异军突起。大学生不再只专注于书本,而是时刻不离手机等电子产品,很多人都成为“低头族”。这一系列问题使大学生的价值追求趋向娱乐化发展。
2.价值观趋于功利化。大众文化本身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必然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对大学生而言,最明显的负面影响就是价值观取向的功利化。大学被视为求学路中的象牙塔,是求解真知、放飞梦想的地方。而当今部分学生追求的是金钱、排场、名利,总是热衷于一己私欲。功利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浮躁,现在更多的人渴望一夜暴富,不能踏踏实实地工作,不再相信规则能够战胜“潜规则”。
3.价值观走向享乐化。大众文化不同于文艺作品,享乐化元素或多或少地渗透在大众文化的产品中,成为快节奏生活的消遣,人们的思想也更加平民化、休闲化。大众文化的产品中往往充斥着一些富丽堂皇的豪华场面。以影视作品为例,惊险刺激的飙车,无聊的娱乐噱头等,深受大学生喜爱和追捧,当大学生沉溺于此,无法认清现实的时候,就很容易陷入自我陶醉,进而迷失自我,被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所胁迫。现在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严重,早早地透支去买一些不符合学生身份的东西,追求高消费,进而导致攀比风气盛行,形成恶性循环。享乐主义现象大大增加了犯罪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威胁。“光怪陆离的娱乐世界,包装过度的文化宣传都引诱着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使不良价值观有机可乘,对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形成负面冲击。”[3]
三、高校对大众文化的引导与利用
(一)正视大众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者之间有着模糊的界限,不可避免地互相冲突和借鉴。例如,家喻户晓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每年农历除夕带给全球华人的年夜饭,这台晚会就是一台汇聚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文化大餐,既弘扬了主旋律,凝聚了民族认同的使命,又满足了普通大众对大众文化的欣赏需求。可以说,这三种文化形态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相互竞争、相互排斥。
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固然不可替代,但在生产、宣传、教育的方式方面,其效果远远不如大众文化。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和说教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很难满足大众对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文化需求。精英文化也因其“曲高寡合”“自恃清高”等特点很难被大众认可和接纳。精英文化现在开始选择新的表现方式,逐步开始走大众化的发展路线。大众文化拥有众多的群体和受众,同时大众文化的社会影响超出了精英文化乃至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以其时尚性、便捷性、高效率等特点丰富了大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大众的生活品质,成为影响人们现实生活的重要因素。
(二)积极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高校培育的人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必须占领宣扬主流文化的制高点。在主流文化向大众文化传递的过程中,大学生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他们以最敏锐的嗅觉感受到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进而强烈地要求改革创新,进而使校园文化走在了冲击传统和革新传统的前沿。在一定程度上,“校园文化代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4],因此,研究大众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喜欢流行时尚的东西,乐于追赶潮流,有些传统的艺术文化正在逐渐一步步离我们而远去。例如,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曾经源远流长的唐诗宋词,被称为国粹的京剧,这些都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长河中的艺术珍品。只有利用大众文化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大众文化形式多样、娱乐性强的特点,才能促进大众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而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三)指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
要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教育更要格外关注,需要充分了解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判断的利弊。在大众文化流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审美观的转变,合理利用大众文化的娱乐性与感性愉悦功能的同时,利用减轻大学生生活心理压力的功能,利用大众文化的精神导向作用,在高校内营造高雅风尚、健康审美观念。
要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面对当前复杂的文化环境,多样化的大众文化产品,多手段的信息传播途径,唯有明辨是非,才能拥有自己的信念、信仰,才能避免盲从,才能最大化发挥大众文化的优势。因此,“用理性思维进行思考将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新考量标准。”[5]
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摒除传统的说教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可通过提高其本身的理论品味来增强实效性,将优秀的文化成果展现在高校课堂来唤醒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只有借助大众文化的形式突破传统说教的固定模式,才能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和知识的双向需求,才能将大众文化的形式完美的融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来。
[1]陆扬,王毅.大众文化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1:3-5.
[2]姚磊.大众文化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2(4):77-79.
[3]王洪玲.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追问[J].职业时空,2011(2):154-155.
[4]杨喜冬.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关系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7):43-44.
[5]黄成忠.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析[J].高教探索,2011(4):143-145.
On the Transmission and Influence of Popular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Yao Kuidong
(School of Marxism,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136;Youth League Committee,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136)
Culture is the bloodline of a nation and the spiritual home of people.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bringing about a great rejuvenation to the Chinese nation,culture plays the role of leading fashion,serving society,educating people and promoting development.In the 1980s,stemming from the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along with the tide of reform and opening-up,popular culture developed rapidly and spread widely in China.It developed and grew very fast and soon became one of the three major roles in cultural pattern,paralleled with mainstream culture and elite culture.Popular culture changed students'values and way of thinking,styongly affecting their values.This research studies the functions of popular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transmission of popular culture in universities.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values has become the priority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Therefore,by studying the route of transmission and influence of popular culture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proposing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the undergraduates can cultivate a rational judgment,a clear discrimination and set up correct values.
popular culture;undergraduates;valu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 03
A
1674-5450(2016)03-0153-04
2016-03-02
2014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4BSZ002)
姚奎栋,男,黑龙江绥化人,辽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研究生,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王凤娥责任校对: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