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画在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上的构建探讨

2016-04-13马晓东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国画绘画

马晓东

(集宁师范学院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2000)

国画在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上的构建探讨

马晓东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市012000)

国画又称丹青,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是传统文化积淀在绘画方面的体现,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让国画具有独特的美感。国画强调以形写神,画面栩栩如生,又传达作者的感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国画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逐渐被忽视,越来越忽视传达国画的内涵,使国画失去真正价值。本文将从国画的发展出发,探讨国画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的构建,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同时加以创新,将现代和传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使国画亘古流传。

国画;表现形式;审美特点;构建;探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表达形式和审美特点。国画在表现形式、塑造形象和寓意方面,处处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哲学观点,独特的审美让国画驰名中外,在画中“寓情于景,寓情于人”,也通过场景的营造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中国国画的发展历程和内涵概述

国画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形成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特色,寓情于景,寓意颇深,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

原始社会时期,绘画开始发展。中国绘画在先秦时期内容不断丰富,帛画、壁画等发展起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开始重视国画理论,一些相关著作相继出现,绘画开始重视表达情感,文学绘画盛行[1]。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国画表现形式逐渐丰富,山水画、花鸟画逐渐流行,涌现出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等著名画家[2]。

随着国画日益成熟,在两宋到达鼎盛时期,开始重视国画的审美特点,理论渐成体系。元、明、清之后,文人强调国画要体现高雅、闲情逸致的情感,也要体现文人墨客的人格,从此诗画一体、书画一体开始流行。国画并不是拘泥在内容美观、写实上,它更注重神韵和情感,运用笔、墨、纸、砚等特殊工具,进行自由创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注重体现作者的想象力[3]。

二、中国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对比

研究国画的表达形式和审美特点,首先要了解它与西方绘画的区别。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不同,绘画表现形式也必然有区别。第一,国画注重线条的应用,而这种线条并不是描绘对象原有的,如刻画人物表情时,往往通过线条的应用表达喜怒哀乐;西方绘画重视写实,主观上的线条应用较少。第二,国画注重写意,绘画内容重视表达一定的情感;西方绘画注重写实,通过透视法真实表现。如同样是描绘花朵,国画会注重将花朵赋予一定的意义,如牡丹花要雍容华贵,突出花朵,而不重视花朵的大小和花叶的关系,而西方绘画则会按照比例透视表现。第三,国画注重留白,往往只突出一个或几个内容,背景上大多是单色或留白;西方绘画注重背景。第四,国画偏重于表现人物山水等自然风光,工笔画注重表现美感,尤其是人物塑造方面,强调自然流畅;西方绘画强调客观物品,如建筑、街道、雕像等,往往都是客观存在的物品,而山水方面在绘画发展初期并不盛行[4]。通过对比分析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我们对国画有了更深的认识,构建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时要加以区别,注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三、构建国画的表现形式

国画的形式有很多种,画面有横、直、圆和扁四种现状,当然大小长短也有区别,表现形式常见的主要有:中堂、条幅、横批、小品、镜框、卷轴、扇面、册页、长卷、斗方和屏风,多种多样的构成要素,在创作国画之前要重点思考,用适合的形式表现国画的创作意图[4]。

(一)国画绘画用品的选择

国画之所以独特,绘画用品和手法是主要因素。国画绘画用品主要有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加上国画的颜料,而国画的手法主要分为工笔画和水墨画。其中国画用的笔是运用不同的毛笔和技巧,勾勒不同的画面。毛笔主要分为长锋、中锋和段锋笔,长锋笔主要用于勾勒生动的线条,段锋笔则体现厚重,而中锋笔是将上面两者有机结合的,一般用在山水画上[5]。根据笔锋的不同,毛笔的型号也不同,有大号、中号和小号之分,主要有“大山水”大狼毫、“小山水”小狼毫、“小白云”羊毫和“大白云”羊毫。新的毛笔适合画细线,而旧毛笔适合做皴、擦、点擢,其中秃笔可以画出苍劲豪爽的画作。而国画用墨可以勾画不同浓度的画面,表达不同的意境和效果。国画颜色构成一般为五彩或六彩,宣纸的白色也在其中。

(二)国画选题环节

国画的选题主要包括人物、山水和花鸟,不同的选题表现形式和情感也不同。第一,人物画主要刻画人物,要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表现形式主要是将人物放在特定环境中,如《步辇图》中贵妇人的形象,形态自然享受,人物各个细节都体现雍容华贵。第二,花鸟画主要勾勒花草和鸟兽鱼虫等,体现植物和动物的神态,往往运用拟人手法表达特殊的情感,如梅兰竹菊四君子往往表现高雅的情操,淡泊名利,这种以苏轼为首的文人画让国画不再体现单纯的美和享受。第三,山水画主要描绘自然山水风光,其中注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

(三)国画画面构成方面

国画的构成主要体现在构图上,国画的构图选择有很多种。国画的构图虽然不是固定的,但是有一定的方法,重点考虑以下几点内容:布局体现画面的主要趋势,确认画面的运动趋势;画面构成要有主宾,重点突出中心,不能将每个环节都面面俱到;主题和选题确认后,要作出取舍,决定哪些用具体的画面展现,哪些简单表现或不体现,避免画面繁杂;国画构图要注意疏密,画面的线条和形象要有疏有密,运用点和面,打破刻板和呆滞;国画构图要虚实结合,画面也要灵活;画面构图布局要注意开合,“开”是展开、开放,而“合”主要指合拢、结尾;国画画面构图注意留白,从而有利于传达思想,也通过留白给人想象的空间;画面的各部分要注重对比;画面构成要注意衬托,衬托的轻重不同也表现不同的感觉;国画色彩选择也要考虑其中,水墨画雄浑厚重,水彩画轻松注重表现力。

(四)注重体现中国特色

国画的表现形式不拘泥在绘画上,它与诗词、书法等也有很大的关联,恰恰这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将国画发扬光大,一定不能摒弃传统,要将中国特色融入其中。

四、构建国画的审美特点

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特有的价值,审美特点也不拘泥在画面美或者作者画工精湛上,构建国画的审美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一)国画的审美特点需要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形式,构建审美特点要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儒家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庸思想根深蒂固,从中庸思想发展到现代,和谐被重视起来。所以,国画的审美特点要体现和谐,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三个方面审查国画的美。如山水画的审美特点在于体现自然雄浑之气,也体现自然的力量。又如《富春山居图》体现人与自然的统一,作者黄公望身世坎坷,他归隐山林后寄情于诗画的人生,体现隐士平淡的特性与自然宁静的统一。进入新世纪,国画的审美特点依旧体现传统文化,国家一级美术大师周韶华保留特有的吞吐宇宙,牢笼古今的风范,他的画作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传统文化是国家的瑰宝,国画要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保留传统色彩,这就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才能让国画源远流长。

(二)从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差异上构建国画的审美特点

文化无国界,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文已经简要概括了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别,所以我们要根据这些差别来构建国画的审美特点。我们要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研究与西方绘画的差异,学习西方先进的绘画理论和手法,与国画技巧相结合,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国画作品[7]。从中西方绘画技巧方面构建国画的审美。进入新世纪,国画的理念与商业气息之间的矛盾凸显,国画的审美特点曾一度向金钱利益方面倾斜,所以要通过对比西方绘画的理念和技巧,注重国画朴素和淡雅的审美特色,在构建国画的审美特色时要注意体现正气之风,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

(三)国画表现形式注重情感要求审美特点也注重情感

文中已经提到国画在两宋之后就开始注重体现作者的情感,所以构建它的审美特点也要注重情感。文化艺术就是人在情感上发展的表现,文化作品中融入情感可以给人美的感受和情感上的共鸣。国画的表达形式要注意将计划表达的感情与技巧结合起来,通过构图加以表现,让人在观赏的过程中感同身受,或是警醒或是反思[8]。如《富春山居图》中作者通过画面,表现自身隐居山林的逍遥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淡泊名利的体现,但是其中却也包含无奈,作者面对坎坷选择逃避,我们在观赏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遇到挫折要勇敢面对,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结论:总之,国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追求。构建国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国画源远流长,也可以促进弘扬传统文化。所以,国画作家要认真分析,而国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也要重视起来。

[1]秦付明.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浅析 [J].大舞台, 2014,06:41-42.

[2]万新华.图式革新与趣味转变——以十七年江苏国画家笔下的建设主题为例[J].美术研究,2012,01:56-65.

[3]唐滨.国画“中国气象”的现实特征与意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4:102-104.

[4]杨明刚.作品·意象·技法·观念——清代绘画审美意识研究理路[J].民族艺术研究,2013,04:94-100.

[5]谢今古.国画创作中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运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3,20:100-101.

[6]刘长胜.写意兰花传统技法中审美特征的新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43-44.

[7]陈池瑜,陈璐,郭良实,穆瑞凤,许俊,王珺英.“十二五”期间我国美术学科研究成果概述[J].艺术百家,2015,06:26-39+47.

[8]邹霞.论述我国传统艺术在当代国画创新中的审美价值[J].求知导刊,2015,15:129-130.

J212

A

1009-8534(2016)05-0039-02

马晓东(1981.4—),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汉族,艺术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画。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国画绘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国画欣赏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