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费师范毕业生向教师转变的困境与出路——对A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班的个案研究

2016-04-13卢立涛许海玲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硕士师范生免费

卢立涛,许海玲,高 峰

(1.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2.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 高中英语组,河北 廊坊 065000;3.北京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北京 100083)

免费师范毕业生向教师转变的困境与出路——对A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班的个案研究

卢立涛1,许海玲2,高峰3

(1.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100875;2.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 高中英语组,河北 廊坊065000;3.北京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北京100083)

免费师范生在向教师转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主要集中在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落差、对教育公平的渴望、对新课程改革的排斥、对教学模式的质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师生关系矛盾的缓解以及各学科的具体教学问题方面。为此,在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方面,大学的课程设置要基于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的实际需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聘请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和特级教师加入师资队伍;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以及培养单位要对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工作适应性;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更好地促进免费师范生在投身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同时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2010年5月教育部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在中小学工作满1学期的均可申请攻读在职教育硕士,通过推荐免试到培养单位进行2-3年的在职学习,获得硕士学历和教育硕士学位证书(双证)。2012年9月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正式入学,从而,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成为了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形式。[1]

笔者自2012年暑期开始担任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暑期课程培训班授课教师,从授课的第一天开始,就听到不少学生诉说工作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并对暑期的教育硕士课程提出了很多意见。他们的声音,集中起来即是:作为免费师范生,他们享受了众多社会的关注,在4年的本科师范教育结束后,怀揣满腔的教育热情走入了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却不想遭遇到了种种问题和困惑,于是在申请攻读教育硕士时,很多免费师范生希望能够在硕士研修阶段将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但在攻读教育硕士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硕士阶段的学习并没有与他们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匹配程度很高,尤其是学习到的某些教育理论无法真实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更甚至由此产生了新的问题和困惑。

那么,这些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向教师转变的过程中到底遇到了哪些困境?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这一当前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形式,是否发挥出了应有的价值?在面对免费师范毕业生向教师转变的困境中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应该做出怎样的回应与调整?这些将成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基于以上研究问题的提出,2015年8月笔者利用为A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暑期教育硕士课程授课的机会,对两个班上的200位学员进行了调查。学员们分别来自14个省份、5个不同的系别,其中有77位学员来自数学科学系,有52位学员来自哲学与社会科学系,有48位学员来自历史系,有13位学员来自文学系,有10位学员来自地球与遥感系。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与个案非结构化深度访谈。首先,笔者采取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的初步收集,200位学员需要作答的统一问题是“在过去工作的一年中,您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了哪些困惑?现在最关注、最急切想解决的困惑是什么?”学员们在笔者发放的问卷上进行了20分钟的作答,作答完毕后由笔者收回问卷。最终笔者共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7份。同时,对5个个案学员进行了非结构化的深度访谈,访谈内容仍然围绕问卷中的问题展开,并请被访者作出更细致的解释与说明。随后,笔者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197份问卷以及5份访谈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与整理,最终获取6条主轴编码,进而对调查结果分析,期望通过分析学员们在向教师转变中的问题与困惑,来对现有的免费师范生在攻读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诉求和学习困惑进行阐述和分析,从而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提供课程培养方案方面的参考。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开放式问卷的结果归类汇总后,笔者发现,免费师范生在教育硕士研修阶段,关注最多的还是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问题和困惑,大到教育公平与课程改革,小到自己学科方面教材内容的编排,可见免费师范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已经对教育的一般问题有所认识,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所表达的问题和困惑具有感性化、情绪化以及碎片化的特征。学员们的问题和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落差、对教育公平的渴望、对新课程改革的排斥、对教学模式的质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师生关系矛盾的缓解以及各学科的具体问题,下面对这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落差

“从事教师这份职业,是高尚且光荣的”,很多学员都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但这样的话语后,总有一个“但是……”。但是什么呢,就是“待遇低下”。免费师范生在本科阶段接受了4年有关“教育事业”的教育,满怀热情与理想地走入工作岗位,勤恳辛劳地为学生付出着,却发现这样一份“高尚且有意义”的事业能够给予他们的回报确是很微薄的,一位历史系的学员这样写道: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最大的困惑是付出太多,收获太少。虽说不应该太赤裸裸地用收入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但是我得生存,一个月3 000不到的工资,要用三分之一去付房租,要用三分之一去吃饭,剩下的三分之一要存下来交研究生的学费,衣服都不敢买,省吃俭用交完研究生学费就什么都不剩下。相反,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早出晚归,早上7点半之前到校看早自习,晚上查完学生晚睡就到11点,回到宿舍很多时候还得备课,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一年瘦了5斤不止。我深刻地明白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能要求太多,但是很多时候,从A师范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毕业却让我连基本的生存都这么艰辛,让我觉得很困惑。”

可见,“从事教育的高尚与辛苦”与“待遇低下”是教师心里急需缓解的一对矛盾,说“缓解”而不是“解决”,是因为教师待遇的提升并不是学校和当地教委可以简单解决的事情,需要依靠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相关立法来保障和提升教师的待遇。这位学员提到自己还要交“研究生的学费”,可见我国的免费师范生需要自己支付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费,这对于工资微薄的免费师范生来说也成为了一笔不小的负担。

(二)对教育公平的渴望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免费师范生本科毕业之后都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任教,而这些地方往往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小城市或者乡县,因而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并不高,当地能够提供给学校的教育硬件设施和软件支持都十分不足。很多学员提到,城乡的教育资源水平差距太大,这对教师的教学信心造成了很大冲击。这些免费师范生在本科学习期间习惯了在北京的都市生活,在学习期间也开拓了眼界,了解到了很多新的教育技术,期望着将自己学到的新观念和新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是现实却无法为教师们提供这样一个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平台,不论在教育观念还是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持方面都让教师们感到无望,也为自己所教的学生心急和抱不平。

这种现象反映出免费师范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从小的地方开始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但除了抱怨,也别无他法。在攻读教育硕士的过程中,培养单位应该从理论上帮助教师梳理和缓解这方面的困惑,从实践上提供适当的途径供教师们为学生和学校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

(三)对新课程改革的疏离

不得不说,接近70%的学员对新课改抱有极大的疏离情绪,即便主要谈的是其他问题,也要顺便抱怨两句新课改,这让笔者极其惊讶。从年龄上说,他们原本是新课改的“过来人”和“受益者”,从工作上说,作为一线的教师,按理说应该是跟课改走得最近的一个群体,可是纵观学员们的回答,都对新课改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了解和不信任。不了解主要表现在学员们提出了很多琐碎的问题,疑惑着“如此如此教学或如此如此行为”是否就是新课改,甚至从排斥的情绪中引发了诸多对新课改的误解;不信任主要表现在学员对新课改表达的抱怨,认为新课改就是“穿新鞋,走老路”,既浪费教师时间,又不能高效地应付考试。

1.对新课改的不了解和误解

“什么样的方法是新课程的方法?”

“新课程教学是否一定需要用PPT等多媒体设备?”

“我怎样上课才能体现出我的课是新课改指导下的‘新’课?常规课(该)怎么上?不想再(进行)各种演戏式的(上课),公开课一套,常规课一套了。”

“新课改回到常态教学中应该如何操作?”

以上这些问题已经足以反映出免费师范生对新课程改革的不了解、不熟悉和误解。对走入一线的免费师范生来说,新课改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新名词而已,新课改的理念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可以具体操作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如何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合在自己的常规课中,而不是只在公开课上完美地“表演”?学员们都不清楚。可见我们的免费师范生们都知道新课改这件事,但并没有因为新课改的提出而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别提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了。

在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的过程中,需要对“新课改”进行系统的学习,从上位的理论及理念,到下位的具体的课例展示,不仅要让学员们去学习,更要让学员们去体验,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具体的问题用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式或流程进行操作,从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这样才能使得他们更好地认识新课改,发自内心地认同新课改的理念,从而为进一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奠定基础。

2.对新课改的不信任

学员们对新课改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他们认为新课改在中国目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是无法长期深入到日常教学中去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无法撼动考试评价体制。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主要目标,但现实中,教师与学生面对考试的压力,需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在“成绩”与“能力”之间进行取舍,在大部分学员看来,一定是舍“能力”而取“成绩”的。除此之外,学员们也觉得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如老教学模式效果好,学生对后者更容易接受,而且课改之后,很多知识看似被删掉,但是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又不得不涉及到,从而使得教师又得进行额外补充,实际上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并没有减负。

第二,传统教学方法压力强大。学员们普遍认为,新教师在一开始会饱含热情地采取各种活跃课堂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但是,应试教育的体制以及老教师的质疑会使得新手教师被迫像传统教师那样给学生施加压力,看重考试,慢慢地当初想要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的热情就被消磨掉了。有的学员也提到老教师对新教师的质疑以及学校对教师的过分要求,都使得新教师全部按着一个教学模式教学,完全无法自由发挥。由此可见,免费师范生对学校中传统教学模式的无力抵抗。

第三,新课改很少听取教师的意愿。学员们反映一些地区的课改采取简单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推动方式,很少考虑底层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不同问题,导致教师缺乏课改的积极性和活力,从而对新课改产生一定的排斥情绪。

以上学员们对新课改的不了解和不信任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任这样的误解和排斥情绪持续下去,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的落实上设置课程,更新一线免费师范生的教育理念,从而进一步改变其教学行为。

(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学员们普遍认为在本科阶段学到的教育理论在教学实际面前用处并不大,如何将大学所学习的前沿教育理论与基础教学实践相结合是学员们共同的困惑。很多学员写到:

“A师范大学是国内最高师范院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但(在)对本科生的培养(方面)理论多于实践,导致学生步入社会后无法迅速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A师范大学学生的实践经验明显缺乏。一些有经验的、有一定地位的老师甚至教导新手教师,忘记大学期间所学的内容才能更快地适应教学工作。”还有的学员写道:

“感觉不到重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中学教学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在别人眼中,这类教师只是更乖更踏实,(并)没有得到专业方面的肯定和赞扬。”

除了理论与实践脱离外,学员们还反映了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1)在教学中发现自己存在专业知识不扎实、不全面,讲课过程中分不清重难点,复习不到位等问题;(2)新教师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备课、上课上,这就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去完成相对应的专业研究,不利于自身成长为一名专业型教师;(3)应试教育使得教师自身“育人”的价值无法实现,仅仅是在教“书”,机械且无意义,有碍于教师的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4)学校论资排辈现象严重,不放手给年轻人,不信任年轻人,不重用年轻人,新手教师觉得才能被埋没,对前途担忧,无法施展所学;(5)教学科研环境差,核心期刊上发文章要看学历和职称,发文章很难。

数学系的一位学员写道:

“教师在进入岗位后没有相应的培训,直接上岗,害学生也害自己。进入岗位后直接目标仅仅为了评职称,专业上并没有什么努力,评上职称就固步自封,不愿去学习,作科研也是为了评职称,干什么都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业余生活是打麻将,整体氛围比较僵化,每个人都是‘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点点将知识向外掏,但是没有及时的专业补充,跟不上时代。”

(五)师生关系矛盾的缓解

调查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是进行班级管理和处理师生关系。免费师范生大都是年轻且缺乏经验的新老师,在管理学生方面,易感情用事,把自身的情绪带到管理工作当中,使得管理效果不理想。在处理与学生关系方面,尤其在对待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比较差的学生方面,他们显得束手无策。很多学员表示自己所教的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甚至直接放弃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仅无心学习,更是扰乱课堂纪律、和同学大打出手,甚至结成小团体抵抗学校主流文化。每遇到这种情况,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应对,是要“凶”一些呢,还是要“循循善诱”?想着把两者结合使用,又拿捏不好这个度。有的学员反映因为教不好差班,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有的学员写到:“个人魅力不够是否适合当老师?”由此可见,免费师范生在教师岗位上并不能专业性地进行班级管理和处理与学生(尤其是那些在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上有问题的学生)之间的矛盾。

(六)各学科的具体问题

因为此次的调查对象来自14个省份、5个不同的系别,所以学员们在表达共有困惑的同时,也提到了有关自己学科教学方面的问题和困惑。集中体现在教材内容编排、学科教学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在教材内容编排方面,理科教师(主要是数学教师)关注教材内容的中小衔接,希望中小学应加强联系,避免教材内容重复和脱节现象的出现;文科教师则更多关注教材内容容量不要过大,避免给学生增加负担。在学科教学法方面,文理课教师的疑惑都集中在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还提出了如何平衡双语教学的问题。在教学评价上,文理课教师都表示目前“所学和所考不吻合”,考试内容会超出新教材内容,使得教师不得不参考旧教材,增大了教师的备课量,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四、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的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将从课程设置、师资配置以及外部支持三方面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提出相关建议。

(一)课程设置要基于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的实际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泰勒(Ralph Tyler)提出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课程编制4个步骤的首要一步即为目标的设定。目标的设定需要有来自3个方面的信息:第一,对学生的研究;第二,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第三,学科专家的建议。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良好教师职业素养的中小学教师以及基础教育教学管理人员。”[2]这一目标的确定正是综合考虑了攻读教育硕士学员的情况、我国社会对教师素质提升的需求以及教育学领域专家的建议。在目标中,突出了“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可见,除了继续深造教育理论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要进行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可是,反观目前的教育硕士课程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较多地移植了学术型教育学硕士的课程模式,课程设置中外语课时太多,选修课程太少,理论课程多,必需的实践环节十分缺乏,课程设置未结合教育硕士实践性需求,带有纯学术化倾向”[3]。虽然我国的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看似已经包含了“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课程”和“学科专业方向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两方面的课程都开始趋向学术化,这违背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也就无法达到要求的培养目标。

基于此,我们在进行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研究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实际需要,从而设置更有效的课程。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已经不是本科教育入学之前的对教育懵懵懂懂的单纯学生,而是已经在教育实践中至少摸爬滚打了1年,带着问题来到教育硕士研修课堂的教育实践者,所以课程的设置不能照搬学术型硕士课程,要根据其学习需要来设置课程。在本文的调查结果分析部分,我们看到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对教育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态、对教育公平的渴望、对新课程改革的误解和不信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诉求、对处理师生关系的手足无措以及对新课程学科教学法的需求。这些困惑和问题都可以作为课程设置的参考和依据。除了教授基本的教育理论之外,还需要设置有关“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系统课程,让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认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为教师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所以需要在基础的教育科研方法课后设置具体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比如行动研究方法课、叙事研究课等,有助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进行科学研究。鉴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在教学管理中处理师生关系的无助,学校在开设普通教育心理学的同时,应将其与教学实践中的师生关系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现实案例教学,帮助学员逐渐学会将理论具体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开设具体学科的教学法的同时,不能仅设置文字性的“教学法”讲解课,更要设置或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让学员自己去体验方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的有效方法。

只有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重视实践类及研究类课程的设置,才能解决免费师范生在教育硕士研修阶段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才能使教育硕士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和研究能力进行更好的结合。

(二)要聘请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和特级教师加入师资队伍

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免费师范生普遍表示,觉得课程中的理论晦涩难懂,不能用于解决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很多授课教师也只是讲解教育理论,而缺少对学员自身实际经验的关注,从而增加了学员的课程负担。学员不仅要费时费力去理解理论,还要纠结怎么用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于缺少学术研究素养的学员来说是很困难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培养出过硬的教育硕士领域的教育者,更多地是将教育学术型硕士的教师抽调来为教育硕士上课,更多的是“理论教学”。但这不是在反对“理论教学”,而是反对理论的呈现方式,因为纯粹的理论教学很难在理论与中小学教师原有经验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导致了教师们普遍对理论“敬而远之”和“敬而疑之”。[4]

所以在现有理论教学师资的基础上,培养单位应该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懂得教育硕士教育发展规律的专家学者以及拥有中小学实际经验的特级教师担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也可以聘请中小学有经验的优秀老教师从事教育硕士教育工作,[5]避免盲目移植教育学术型硕士教师从事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增加教育硕士培养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3]这些专家学者和特级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在教育理论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究,是理论和实践的完整结合,他们知道身处一线的教师需要什么,也知道以何种方式呈现理论才能更好地被教师们接受。必要的时候,可以由这些特级教师带着学员们走进名校或名师的课堂,在实践中认识理论、接受理论、掌握理论并把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三)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以及培养单位要对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

免费师范生大都来自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地方和家庭,毕业后从事规定年限的教师职业,待遇不高。为了鼓励免费师范生进一步深造,国家及地方教育机构应联合培养单位,对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进行资金上的援助和补贴,从而减少免费师范生在深造的路途上对经济方面的担忧。可以采取“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原则来分担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的教育成本,[3]同时免费师范生也支付一部分学费,这样既不会削弱学员的学习动力,也减轻了其教育成本。除了资金补助,政府也应大力改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软、硬件设施,从而为提高培养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

除了物质上的支持外,在精神上也要予以安慰与鼓励。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从事教育事业,免费师范生面临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较大的心理落差,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情况及精神需要,针对免费师范生在教育硕士研修过程中及教育教学工作中反映的问题与困难组织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帮助,尽全力帮助他们渡过“新手教师”边工作边学习的关键时期,以促进其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综上,免费师范生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理想和期望完成本科阶段的教育,走进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线,在实践中他们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希望能够在继续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过程中找到更好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让自己能够成为更专业、更有经验、看得更全面更高远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国家和地方相关教育机构以及培养单位一定要将他们的迫切的需求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使其在继续深造基础教育理论的同时,在实践操作方法上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技能水平,这对提高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学位层次和总体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1]周长蓉,娄晓黎.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网络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1):55.

[2]王恩科.在职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与实践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7):34.

[3]邓光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3-17.

[4]张培,狄雁.教育硕士教学方式的转变: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到行动学习[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8):23-25.

[5]顾明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十年的思考与建议 [J].学位与研究深搞教育,2008,20(3):1-3.

(责任编辑苏肖)

On the Conversion of Free-charge Normal Students to Teacher: Predicament and Solution

LU Li-tao1,XU Hai-Ling2,GAO Feng3
(1.Facult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2.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Bureau School,Langfang,Hebei 065000,China;3.School of Arts&Law,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The problems of free-charge normal students'conversion to teachers mainly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gap between their education ideal and education reality,the desire for education equality,the repelling to New Curriculum Reform,the doubt about teaching models,the appeal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alleviation of contradi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s well as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oblems of various subjects.Based on these problems,the education of free-charge normal students should make changes as follows:th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should suit for the real demands of free-charge normal students'further master study;the theory and practice should be connected together;the university should invite education experts and excellent teachers who have adequate teaching experience to the whole education faculty;and national and local relative education departments should support the free-charge normal students'further master study i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aspects.

free-charge normal student;Master of Education;work adaptation;survey

G451.2

A

1673-1972(2016)05-0149-06

2016-05-11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招标课题资助项目“《卓越教师计划》实施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研究”(JDZB201601)

卢立涛(1977-),男,山东莒县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教研制度变革与教研员专业发展、教育评价与学校发展等研究。

猜你喜欢

硕士师范生免费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该不该免费送货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免费开放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