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译译员主体性意识在非遗艺术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

2016-04-13郭卫平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外宾译员能动性

胡 赟 郭卫平(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口译译员主体性意识在非遗艺术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

胡 赟 郭卫平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对译员主体性意识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主体能动性与受动性。通过不同的非遗文化口译案例,说明译员作为信息把关者、共同参与者和协调组织者等的作用,分析了主体性意识在非遗文化艺术口译过程中的体现。

主体性意识;非遗艺术;跨文化交际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成果,课题名称为高职非遗艺术类专业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口译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为XJK015CZY022。

1.译员的主体性意识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译员中介作用而进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际活动[1]。翻译目的是传递交际意义。尤其在口译中,所有对话人都在场,他们共同具有同一个时空环境,在一般情况下,也共同具有与交际话题相关的知识。因此,口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本质上是交际活动[2],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行为。

口译是一种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口译活动始终体现译员的主体作用,映射出译员的独特人格、价值取向以及历史存在等主体性因素。在这一过程中,译员必须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确保交际的顺畅和翻译目的的实现[3]。因此,尽管扎实的双语功底、充分的双文化能力与熟练的口译技能是合格的口译员必备,但却不是全部;有经验的译员通过对具体语境和情势的分析判断,在传达讲话人话语意义的同时,也采取适当的话语策略对交际过程进行协调,通过自己的主动介入,对交际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其朝着有利于双方认同的交际目标的方向发展[4]。

2.跨文化交际中的主体性意识

中国文化呈现出整体性、意向性、直觉性、意象性、模糊性、内向性、归纳性等特征,而西方文化具有分析性、对象性、逻辑性、实证性、精确性、外向性、演绎性等特点[5]。非遗艺术口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就是将一种文化转换为另一种文化的过程,译者是跨文化意识的载体。译员在具体交际情景下,充分展现主体能力,协助交际双方跨越文化障碍,促进双方交流,达到预定交际目的。

3.非遗艺术跨文化交际中主体性的体现

查明建、田雨指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不是没有任何规限和制约的。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作用于客体,必然要受到客体的制约和限制。同时能动性发挥还受到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主体性同时还包含着受动性。”[6]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内在基础,是主体之所以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依据。因此,译员是口译行为的主体,同时又由其受动性制约着。

3.1 译员的主体能动性

在非遗艺术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中,译员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原文的推敲与再表达;对话语过程的协调。

3.1.1 原文的推敲与再表达

在现实的口译过程中,译员并不是对讲话人的所有话语信息进行完整的复制与传递,而没有任何增减或改变。事实上,译员发出的话语信息常常出现与原语内容有偏差、增加、缺失,乃至相悖之处,也恰恰是译员主体性意识外显的结果。

(1)信息的把关人。

译员对讲话人的内容起着把关和过滤的作用,并对原语语言知识要做必要的加工处理进行再次表达,是理解并重新表达思想的动态过程。译员应不拘泥于形式,充分发挥译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技巧灵活应对,弥补原文不足的信息或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过滤、删减、调整等,使译语能够为听话人接受。

比如非遗文化中的茶艺,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语句有:“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首句多用中文的四字格形式,译员对原语进行理解整理、再表达,放弃了其形式特点,选择释意表达“…Snatching a bit of leisure from a busy schedule,making a kettle of strong tea,securing a serene space,and serving and drinking tea by yourself can help banish fatigue and frustration…”,“达到美的享受”补充为“appreciate the subtle allure of tea-drinking (享受到饮茶之美)”,“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简化为“…Teahouses are enchanting places for people to rest and recreate themselves(茶室是让人们休息、娱乐的迷人场所)”,“礼仪之邦”意译为“a land of ceremony and decorum”,“很重礼节”重复,省略不译。“点心”译为“to allay one’s hunger(方言点饥、充饥的意思)”,译员充分了解原语的内涵,对原文的内容把关处理,避免了误译。

又如在功夫茶的茶艺表演中,原文有“嘘寒问暖、素瓷生烟、倾心桃源、轻推花浮、孟臣沐淋、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译员口译为:“warm up teapot;warm up teacups;drop tea leaves into the teapot;take floating foam away with the tea pot lid;pour hot water on surface of the tea pot; serving tea...在茶艺表演中,中文注重音韵上的节奏美、形式上的整齐美以及内容上的意象美,口译员通过对原文内容表现形式进行把关以及适当调整,选择以意译再表达进行即席口译,没有选择字面的直译方式,否则听话人很可能会不知所云,对这些成语典故的直译名称与泡茶的步骤无法联系起来,也并非三言二语可以解释清楚。

(2)共同的谈话者。

译员在对话过程中既翻译他人话语,又以共同谈话者的身份加入自己自行生成的一部分话语,向听话人进行解释、说明、劝慰,或是从听话人处收集信息、了解情况,目的是使谈话更清楚、更高效地向着有利于达到当事双方交际目的的方向顺利推进。

例如,在一次非遗文化作品展中,译员在外宾见面时主动打招呼问候:“Hello,I’m Jessica,the interpreter for today’s exhibition.”,此时译员成为了说自己的话的人,表露出译员的显身意识。接下来,译员在展览开始前代表举办方跟外宾沟通:“Today’s exhibition schedule will be arranged like this kind of way,you can tell whether it is OK for you?”这时,译员也提前主动询问,推动交际顺利的发展。并且的接下来的参观学生作品制作的过程中,外宾对湘绣刺绣作品的观摩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译员在翻译完刺绣的方法后,自己主动追加一句问道:“You seem to be quite interested in it,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于是这位外宾感兴趣地拿起了针线来尝试。译员的这个追问导致的结果更好地促进文化的动态交流,让外宾身临其境体验中国的非遗文化,也达到了一定的交际目的。

又如,在非遗文化瓷器手工艺品的介绍中,四大名瓷有:青花瓷、颜色釉瓷、粉彩瓷、玲珑瓷。译员对此的介绍为: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Qinghua Ci,a kind of delicate craft made by white pottery decorated under the glaze with a blue pigment),color-glazed porcelain,famille-rose porcelain(a type of porcelain characterized either by a design on a background of yelloworblack or bya design in which the predominant color is pink or green),glowing porcelain译员意识到外宾对瓷器这些专有名词可能不太了解,认为有必要自行生成语篇,因此对青花瓷、粉彩瓷的翻译进行了解释,把自己也视为交流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成为话语行为的共同构建者。

3.1.2 话语过程的协调

非遗文化艺术的口译活动是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系统的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目的以译员为中介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由于译员作为能够在双方之间进行意义的诠释和再表达的人,无疑获得了对谈话过程进行协调的功能,因此,译员不仅是一个传话筒,还应该是能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促进交际顺利进行的协调者。

例如,在一次非遗剪纸艺术作品的展览中,主人在给外宾介绍完剪纸艺术作品后,外宾观看驻足、陷入沉默,译员注意到这种情况,特向外宾介绍正在观看的剪纸名称和来历:“Interpreter:Mr.Peter,look at this paper cutting,It’scalled Five-flavored fish,meaning surplus year after year.Mr.Peter:Wow! How interesting,but why?Interpreter:Well,yes,Mr.Yu may explain it to you.(addressing Mr.Yu):余先生,彼得先生想知道这幅鱼的剪纸为什么表示年年有余,两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这里译员创造了新话题后又及时寻找话轮转换的契机,对谈话内容进行了扩展,让主人有发挥的空间,正是由于译员适时的介入,宾主得以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谈话。

3.2 译员的受动性

任何译员的主体性都是相对的,是整个翻译过程主体间性的一个方面,既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包括受动性,主体性意识的彰显必然受制于一定的制约因素,比如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规范,交际各方不尽相同的交际目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话语风格、习性要求,译员自身的认知图示与能力的限度,各种职业规范及伦理要求等等。

4.结语

非遗艺术的口译活动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员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非遗文化交际活动,及时处理各种困难与问题,最终目的是使交际顺利进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译员的主体性是有一定限度的,主体性的发挥受制于一定的制约因素,口译的翻译标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适当的调整、改变都是为了让口译工作更接近完美,使现场的交际更加顺利流畅。

[1]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Nida,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 age Education Press,1993:116.

[3]吕炳华.译员主体性的体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1):60.

[4]任文.联络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44.

[5]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6]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 2003(1).

G125

A

2095-7327(2016)-04-0167-02

猜你喜欢

外宾译员能动性
首迎外宾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雪天,我送外宾下井冈
口译中的“陷阱”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论联络口译中译员的角色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中的自觉能动性问题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