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职院校新生管理中推行“学长制”的几点思考
——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4-13斯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长制系部学长

斯炎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在高职院校新生管理中推行“学长制”的几点思考
——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斯炎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本文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新生为调研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学长制”在该学院新生管理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及自我管理工作实际,就在高职院校新生中推行“学长制”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有关人员选聘、培训、考核等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办法。这将有助于“学长制”在各高职院校新生管理中的进一步推广,提升高职院校新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长制;高职院校;选聘;培训;考核

2016年1月,笔者对我院2015级新生进行了不记名的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8份,有效问卷为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9%,其中女生问卷94份(占47.5%),男生问卷104份(占52.5%)。此次问卷主要是围绕“新生对学长制的态度看法”这一主题展开的,就“学长制”在大一新生班级管理中开展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开展进行了探索。

1 在新生班级管理中推行“学长制”的现实意义

1.1 “学长制”有利于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学长制”是学生管理的一种辅助机制,通过聘任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辅助班主任工作,对口帮扶、指导、教育新生,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桥梁。此次调查的对象为2015级的新生,他们已在校生活、学习了一个学期,这期间他们经历了熟悉新环境、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很多同学表示,刚入学时,他们对大学生活都不是很适应,对未来就业和继续深造等问题更是感到迷茫,但很多时候苦于没有合适的了解途径至今得不到解决。调查发现,有70.2%的学生愿意支持“学长制”工作的开展,也就是说有很大一部分新生希望通过学长来解决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2 新生“学长制”能有效缓解高职院校师生比不协调的矛盾,提高学生教育管理质量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21号令)的要求,高校专职辅导员应按照不低于1: 200的师生比标准进行配备,即一名辅导员要对200名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引导和教育。目前,包括我院在内的很多高职院校都很难达到这一指标。就拿我院来说,前几年由于人手不够,采用的是班主任制,即每个年级按专业配备一个兼职班主任,这些班主任大多身兼教学、行政、班级管理等多重任务,工作量巨大,致使很多班级管理不到位。如果在此期间能适时引入“学长制”,作为班级管理的有效补充,定能有效缓解这一突出问题,为班主任和系部分担一部分工作任务,提高系部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

我们知道,学长的一般都是从高年级中挑选出来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来担任的,他们的榜样作用会从多方面把我们的新生向积极的方向去引导;另外,事实证明,这部分学生通常对于学院的认同度较高,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也大多会站在学院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学院老师保持高度一致,从正面去宣传我们的学院,这就有利于增强新生对学院的认同度和归属感。

2 在高职院校新生中推行“学长制”存在的现实问题

2.1 由于认知不足等原因导致学院师生对于“学长制”认识不够

尽管“学长制”的推行,有利于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但此次调查发现,由于认知不足等原因导致仍有25%的学生“不愿意”支持学长制的开展,16.7%的学生对于学长制的开展“不抱希望”。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学院学生对于“学长制”的认知存在一定关系。因为调查发现,对于“学长制”,“了解”的学生只占总调查人数的15.7%,34.8%的学生“听说过,但是不清楚具体功能”,“完全没听说过”的学生竟占总调查人数的47.5%左右。

2.2 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学长制”工作的深入开展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同学之所以对“学长制”工作的开展没有信心,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学长制”要想在我院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有一定难度。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实行教学制度的改革。就拿我院来说,现很多二级学院及系部采取的是“2+1”的办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第三学年将到企业顶岗实习。所以在校时间很短,学长也只能从大二的学生中挑选出来,而这部分学生一方面还存在经验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无法达到新生的期望,另一方面则可能刚进入工作状态就要准备离开校园,导致实质性工作无法开展。调查中发现,我院包括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在内的有些二级学院及系部已经开始尝试新生“学长制”的学生管理模式,但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有28.8%的学生认为学长对他们“不是很有帮助”,甚至有10%的学生认为根本“没有帮助”。当然,这可能与学长自身的工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

2.3 对学长过高的期望,增加了学长选聘工作的难度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希望能够与学长探讨有关生活、学习和工作等领域的问题。其中,有41.4%的学生希望与学长共同探讨“生活经验”等领域的问题,有64.6%的学生希望与学长共同探讨“学习方法”等领域的问题,59.1%的学生希望与学长共同探讨“工作经验”等领域的问题。并希望在大学生生活、学业规划、心理辅导以及交友娱乐等方面获得学长的帮助。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新生对学长的期望是非常高的,这些学长不但要学习好、工作能力强、责任心高,而且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否则很难及时解决新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就难以在新生中树立威望,顺利开展工作,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我们选聘学长工作的难度。

3、从纵向来看,不管在任何时刻,上层的水平位移都大于下层。进一步分析可知,在26m处深度为位移临界值,26m及以下土体在任何时刻的位移均为0。可见本工程最大影响土层深度为26m。

2.4 各高职院校尚未形成长效机制来保障“学长制”的长期有效开展

要想长期有效地开展“学长制”,必须有一整套长效机制作保障,要建立健全有关学长的选聘、培训、奖惩以及考核等方面的制度,不能让“学长制”流于形式。

此次调查发现,针对在“开展学长制,您认为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有35.9%的学生认为可能会存在“考核与制度的模糊”,45.5%的学生担心会是“形式主义未能发展实质效应”。学生们的担心不无道理,我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早在2012级新生班级管理中就引进了“学长制”,但当时的做法仅限于用班主任推选的办法把学长挑选出来,然后就让他们投入工作,这期间并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很多学长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学生更是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还有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有“学长制”的存在,加上学院也没有相关奖惩及考核制度来管理这些学长,最终导致这一措施不了了之,很多班主任还抱怨说“学长制”根本就没什么作用,学生则更是对这一制度失去了信心。

3 在高职院校新生管理中推行“学长制”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学长制”工作的宣传力度,强化学院师生的认知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院、系部学生工作会议来宣传“学长制”,加强学院师生对“学长制”的感性认识;其次,在学长选聘时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让学院师生参与进来,对于选聘工作的进程及候选人的情况要及时宣传到位;再次,在新生入学前就应选聘好我们的学长,从新生报到那天起就应该让他们与系部学管及辅导员一起参与到新生的接待及教育管理工作中去,同时,我们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强调“学长制”,让新生从一开始就接触并接受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最后,我们应加大对优秀学长的宣传力度,树立榜样作用。可以每学年进行一次优秀学长评选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学长们的工作热情,确保“学长制”工作能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 形成“不断线”的学长联系方式,确保“学长制”工作的深入开展

针对类似我院“2+1”的办学模式导致的学长在校时间短,“学长制”工作无法深入开展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台湾清华大学“学长制”的做法,形成“链式”学长人际支持圈,建立学长与学生之间“不断线”的联系。也就是新生入学后,我们按适当的比例为其配备一名学长,该学长的管理工作必须一直延续下去,即使该学长已经离校顶岗实习甚至正式走上了工作岗位,也必须通过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等适当的方式与这部分学生保持联系,形成一条纵向不间断的学生关系链,这样既能保证这部分学生能一直得到该学长的帮助,也有利于他们实现交往方式的多元化,从而形成对他们有更大帮助的人际支持圈,确保“学长制”工作的得以深入开展下去。

3.3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来保障“学长制”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

3.3.1 合理设定学长的任职条件及选聘程序

在针对“您认为担任学长的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一项调查中,我们统计发现,64%的学生认为担任学长的人员应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54%的学生认为担任学长的人员应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45%的学生认为担任学长的人员应该“思想觉悟高”;26.3%的学生认为担任学长的人员应该“学习成绩好”;24.2%的学生认为担任学长的人员应该“多才多艺”。由于学长工作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选聘学长时,要综合考虑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能力、专业学习、沟通协调、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素质能力。另外,调查发现,58.1%的学生比较希望学长是按“专业系别”的标准来与其搭配,所以,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要求来综合考量学长的选聘条件。

在选聘程序的设计上,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自愿加班主任或辅导员推荐的方法,结合这部分学生的日常表现,按一定的比例挑选出学长候选人;其次,把这些候选人的个人简介等材料通过学院广播和展板展出的方式广泛宣传一段时间,让学院广大师生对这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最后,再采用学院团代会、学代会换届选举的方式,让这些候选人做竞职演讲,由各年级班主任、辅导员及班级学生代表投票选举出优秀学长。这种公开、透明的选聘方式,加上学院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定会有助于学长工作的顺利开展。

3.3.2 建立分层的系统培训体系

对学长的培训应涉及到工作职责、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能力等方方面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因此,学院应建立从上到下分层的系统培训体系来共同完成。

首先,学生处应把对学长的培训纳入到学院对学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中去,培训的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可涵盖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这样就能为他们日后顺利开展学长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系部应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管和辅导员或班主任来共同承担学长日常工作中的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定期召开系部学长工作例会,听取学长工作汇报,并对其进行工作总结和指导,对个别难点和典型的学生个案进行深入讨论分析。[2]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如何去开展学长工作,如何处理好与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如何处理好自己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以及怎样在学生与系部之间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等,做到在工作过程中,既有方法又有技巧;最后,加强系部之间学长的交流,通过定期举办交流会的方式,让各系的学长之间加强交流和联系,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从上届学长那学习经验、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总之,积极改变对学长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使辅导员、班主任与学长相互协调,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这样才能保证育人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3.3.3 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构建科学的考核指标。我们可以采用各学长所辖班级日常综合表现、所辖班级学生打分、所辖班级辅导员或班主任打分以及学长日常工作量统计情况四个指标来对学长进行考核。所辖班级日常综合表现应包括学生出勤、班风,学风建设,班级在国家、省、院及系部比赛或集体活动中的取得的成绩及表现等方面。学长日常工作量应包括定期举行座谈会、定期举办联谊活动、定期进宿舍、定期对后进生及生活困难学生的帮扶,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定期参加院、系部组织的学长会议或例会,及时回报所辖班级学生情况及自己的工作情况等。在调查“您认为如何开展学长制会更受同学们的欢迎”时发现,39.9%的学生认为应该“定期外出聚餐游玩,增进感情”;29.8%的学生认为应该以“座谈会形式,请学长们就考证、专升本、就业等问题介绍经验”;24.7%的学生认为应该“由学长带领参加学院各种活动、比赛”;另外,在调查中发现,有48%的学生认为学长探访新生的频率应为“每周一次”;22.2%的学生认为应为“每两周一次”;17.7%的学生认为应为“每月一次”;针对学生的要求,我们当然希望学长们能积极主动去完成,但同时把这些日常的工作量化后纳入考核中来督促一部分学长去完成也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合理分配各项指标的权重。初次推行“学长制”时,我们可以参考院学生处对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考核办法来设定各项考核指标的权重;另外,我们无需整齐划一,每个二级学院或系部可根据本院或系部学生情况及管理侧重点的不同自行设定各项考核指标的权重,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调整,达到科学、合理的标准。

最后,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调查中发现,有34.8%的学生认为在开展学长制时,会存在“学长对待工作不积极主动”;有38.4%的学生希望“有一定的奖惩制度,促进制度开展的有效性”。全面、客观地评价学长工作,定期组织对学长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学长的实际利益挂钩,作为其评优、评先、申请入党和奖、助学金等的重要依据,有利于调动学长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对提升班级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1]学长制[E B/OL].ht t p://baike.baidu.com/link ur l =fevsf7V f E8f_Y0J n V i EA nH p8Q f R j h Z U2L c I Y3d X4l X E -N A O ak07x uW J S X2b D i p V thhd J S LP ol8rWgck34P D1q.

[2]林展,麦庆艺,宾琼,等.高校学长制的实施状况与其工作方法探究——基于广西医科大学的实证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2):243-244.

[3]庞然,丁贞栋.台湾清华大学“学长制”工作的经验及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2015,(1):61-62.

[4]佟影,肖国华.大学新生“学长制”管理模式调查分析[J].教育界,2015,(16).

[5]王丽萍.基于我院迎新阶段工作的“学长制”探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3,(11).

Ref lectionson the“Student Mentoring Scheme”about Freshmen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 lege——Taking A nhui Technical C ol legeof I ndusty and E conomyasan E x am p le

S I Yan
(A nhui Technical C ol legeof I ndustyand E conomy,Hefei A nhui 230051)

This p a p er takes the 2015 ne w born in A nhui Technical C ol lege of I ndustry and E conomy as the research ob j ect,through investigating and analy z ing the p roblems w hich a pp eared in the im p lementation p rocess of“S tudent M entoring S cheme”in f reshmen management in this col lege, C ombined w ith the cur rent students'management and sel f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 lege,to p ut for w ard the solutions about p ersonnel selection,t raining,assessment and so on in the im p lementation p rocess of“S tudent M entoring S cheme”in f reshmen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 lege.I t w i l l hel p the“S tudent M entoring S cheme”tobe fur ther p romoted in f reshmen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 leges,and enhance the ef f iciency of f reshmen management and the q ual ity of talents t raining inhighvocational col lege.

S tudent M entoring S cheme;Higher V ocational C ol lege;S elect;Train;A ssess

G710

A

1672-2094(2016)03-0137-04

责任编辑:张隆辉

2016-04-23

斯 炎(1982-),女,安徽霍山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高校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学长制系部学长
白鹭起舞
“学长制”拓宽学生成长空间
大学新生管理中实行学长制的问题及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学长制的思考
基于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学生自治模型探究
致新学妹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基于ISO思想系部层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思路探索
学长启导制在汽修专业教学上应用与实践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