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仪教育,闪耀美德之光

2016-04-13吴秀丽

教育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标兵廊坊市礼仪

文/吴秀丽



礼仪教育,闪耀美德之光

文/吴秀丽

中华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精粹。我国古人历来重视对儿童进行礼仪教育。但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礼仪教育却严重缺失,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也严重影响着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为继承传统美德,促进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河北省香河县城内第三小学开展了“实施礼仪教育,继承传统美德”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准备工作

明确活动原则 本着“生活即德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寻找不符合礼仪规范的做法,指出学生不良的语言、举止、行为,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去做,让他们逐渐具有礼仪修养,促进自己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为此,学校搜集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大量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确定教育内容 中华礼仪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很丰富,要全面学习是不可能的。为此,本校根据小学生生活实际,制定了《香河县城内第三小学礼仪教育内容》,确定了校园、家庭、社区等三大领域的教育内容,而每一领域又包括多个方面,如在家庭礼仪中包括用餐礼仪、待客礼仪、邻里礼仪等,在每一项教育内容中,对学生的语言、举止、行为等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每一项教育内容的落实都需要分阶段实施,为此,制定了《香河县城内第三小学礼仪教育活动实施计划》和《香河县城内第三小学礼仪教育活动实施细则》。

广泛宣传 通过发公开信、广播、国旗下讲话、班会、制作电视新闻等形式,广泛宣传此次活动的深远意义,以取得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让学生树立“讲礼仪”的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有很多缺乏“礼仪”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礼仪”为何物,学校通过“两听一看”(即听讲座、听广播、看录像)让学生对“礼仪”有广泛而深刻的认识,并牢固树立要“讲礼仪”的观念

“每周生活礼仪”讲座 学校常年开设“生活礼仪”讲座,每周安排一次。为避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枯燥说教,讲座一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故事内容均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真实的事。通过听讲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每天的行为举止中有很多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是不讲礼仪的表现。让他们懂得讲礼仪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同时,是一个人成功走向社会的基础,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讲礼仪。

“每日生活礼仪”播报 每天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随时表扬在礼仪方面做得好的同学,树立榜样和模范;批评不遵守礼仪规范的学生,并以“加分”的方式,督促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习惯。

“每月生活录像”展播 每月组织学生观看一次生活录像,录像内容为各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片断,如:上课、出操、课间、放学路队、校外活动等,均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教师边组织学生观看边告诉学生哪些做法是讲礼仪的表现,哪些做法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并以为班级加分的方式督促学生每时每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逐渐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礼仪的人。

对学生行为加以引导

环境教育 为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在校园里、楼道中、教室内布置了礼仪格言与警句,如“慢步轻声无喧闹,用语文明无粗鲁”“上下楼梯,请靠右行”“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打扰了别人要说抱歉”“父母辛苦要知体谅”等。

教师示范 “以文明的言行感染人,以健康的精神文化塑造人”是这次活动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而,教师的行为举止很容易使学生模仿,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礼仪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为此,学校要求教师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如当学生向老师问好时,教师不能漠然视之,必须微笑着向学生还礼;说话时,要用语文明不粗鲁,面带微笑不死板,声音温和不冷淡;仪表要端庄大方、高贵典雅;对学生态度要和蔼亲切;做事要有礼有节。要求教师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良好的形象。教师要通过自己具有礼仪修养的言行感染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

开设礼仪课 各班每周安排一节生活礼仪课,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礼仪知识,并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指导。礼仪课上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生活反思”:当父母冤枉了你,你怎么办?爸爸的同事来访,恰巧爸爸不在家,你怎样招待客人?二是“生活情景再现”:要求学生即兴发挥,当场表演老师选定的生活情景。如:你在农村的表妹来到你家,对你家的电脑、手机、照相机等高科技产品感到好奇,你的两种表现:A、你很反感B、你热情地为她介绍。先分组表演,再指出正确做法。

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学校开展了多种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并在实践中使自己的礼仪修养不断提高,同时,促进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个一”活动 学校根据中、高、低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一封信活动: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特殊节日以写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或家人的感恩之情;一杯茶活动:为使学生真正懂得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并养成良好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在父母下班后,亲手把沏好的茶送到父母手中,并说一声“您辛苦了”,以表达自己对父母辛勤工作的感谢之情;一顿饭活动:要求学生在双休日主动为父母做好一顿饭、一道菜或一碗汤,让父母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真诚的关心。

“九月九日重阳敬老”活动 要求学生在这个节日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捶一次背,洗一次发、剪一次指甲等,以养成尊老敬老的习惯。

评选礼仪标兵

在开展活动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评选“礼仪标兵”,包括“家庭礼仪标兵”“社区礼仪标兵”“校园礼仪标兵”。为更加科学、规范、民主地开展评选工作,学校请家长、社区共同参与评选工作。以给家长和社区一封信的方式,将本阶段开展礼仪教育的内容、要求、作法、评分细则告之家长和社区,并附反馈表一张,要求家长和社区辅导员全力配合,按要求督促孩子,每周以画“√”的方式,将学生遵守礼仪规范情况反馈给学校。根据家长反馈情况和学校里同学老师的综合评价,评选出礼仪标兵,在同学中树立榜样。到目前为止,学校已评出了300名礼仪标兵。

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校园里,同学之间由因一点小事就发生口角,甚至动起手来,到主动关心,互相谦让;由犯了错误不爱听批评,甚至顶撞老师,向家长告老师的状,到带领家长主动到学校承认错误;在街上由随手乱扔果皮纸屑,到主动捡起他人扔下的果皮纸屑;由破坏公用设施,到主动找来家长维修公用设施;在家里由娇惯成性,到父母病了主动为他们求医问药。孩子们方方面面发生的可喜变化,让家长们欣喜异常,家长们纷纷写来了感谢信,感谢学校的教育。有的家长还写了文章在《廊坊日报》发表,高一级学校也对本校学生给予极高的评价。

由于德育工作创意新颖,成效显著,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河北省中小学德育示范校”“廊坊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廊坊市十五规划示范校”“廊坊市优秀少先队红旗大队”“廊坊市文明校园”“香河县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廊坊市德育先进单位”“廊坊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

为不断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促进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学校将不断创新方法,拓展德育内容,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城内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标兵廊坊市礼仪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节约标兵是怎么炼成的
“五老”标兵:刘应启
一位技术标兵的自学成才路